张 莉, 单 丹, 陈阳春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 感染科,江苏 宿迁,223800)
肺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威胁机体生命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中国成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世界第2位[2]。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青年肺结核患者占比逐年升高,尽管治愈率显著提高,但社会群体对患者歧视和排斥仍未减弱[3]。由于该病病情反复、传染性较高和治疗需长期服药等特点,青年患者存在拖累家庭和加重他人负担等心理情绪,这种感受称为自我感受负担(SPB)[4-5],严重SPB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年肺结核患者SPB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为改善临床康复效果提供支持。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青年肺结核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6];② 年龄20~45岁;③ 认知功能正常,可正确表达自身意愿;④ 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高;⑤ 患者和家属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 认知障碍、精神异常;② 伴凝血功能障碍、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或合并严重真菌感染或肺部疾病;③ 资料不齐全;④ 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调查。其中,男71例,女28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为(35.72±4.1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1例,高中25例,本科及以上13例;病程 1~6年,平均病程为(3.72±0.89)年;病灶分布:双肺35例,右肺31例,左肺33例。
采取针对性调查,调取患者病历,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延误诊治、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情况、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住院次数、遵医行为、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和疾病认知情况等诸多因素。共发放问卷99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1 SPB评估标准[7]选取Cousineau等编制中译的SPB量表对青年肺结核患者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10个条目,各条目分为1~5个等级,分别代表 “从来没有”至 “总是这样”,累计评分范围10~50分,得分高低与SPB严重程度成正比,按照得分情况分为无明显异常(0~20分)、轻度SPB(21~29分)、中度SPB(30~40分)、重度SPB(40~50分)。
1.3.2 遵医行为评估标准[8]根据Morisky依从性量表(MMAS)评估患者遵医行为,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有忘记服药现象、是否认为应该坚持服药、外出时是否随身携带药物、是否在症状好转后擅自停药、是否认为按时服用药物困难和是否擅自停药或减少药物等8个问题,回答 “是”则为0分,“否”则1分,得分高低与遵医行为状况成正相关。
1.3.3 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评估标准[9]采取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共包括: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共3个维度,10个条目,评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度越高度。
青年肺结核患者SPB平均评分为(31.93±7.24)分,处于中度水平,其中轻度(39.90%)和中度(30.30%)占比较高。见表1。
表1 青年肺结核患者SPB现状
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以青年肺结核患者性别、年龄、延误诊治、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情况、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住院次数、遵医行为、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和疾病认知情况为自变量,青年肺结核患者SPB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OR=3.133)、住院次数(OR=4.069)、遵医行为(OR=6.154)、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OR=5.224)均为影响SPB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情况表
表3 青年肺结核患者SPB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肺结核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受遗传、环境、社会和心理多方面影响,并且病后需隔离治疗,具病程长、病情反复等特征[10]。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受影响较深,加上担忧亲友传染和多次住院经济压力,患者极易产生心理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99例青年肺结核患者SPB平均评分为(31.93±7.24)分,处于中度水平,其中轻度(39.39%)和中度(30.30%)占比较高,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OR=3.133)、住院次数(OR=4.069)、遵医行为(OR=6.154)、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OR=5.224)均为影响SPB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表明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如知识讲座和课程训练等)青年患者SPB评分显著降低。与姚琴琴等[11]研究结论相似,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会明显影响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其原因为中国社会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低于40%,并且青少年盲目担忧疾病情况逐年加重且预后不良,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加重SPB。而参加结核病教育讲座能帮助患者理智面对病情,获得针对性问题讲解,从而提升健康教育知晓和掌握率。因此,建议完善青年结核病健康教育体系。具体如下。① 通过微信公众号在中学和大学推广肺结核知识;② 播放难治性肺结核教育视频、发放手册;③ 定期筛选难治性肺结核信息;④ 协同社区开展肺结核发展规律、服药安全性和治疗情况讲解答疑活动,以增强全体社会肺结核知识掌握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次数≥2次为青年患者SPB评分增高的危险因素,这与王冬梅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一方面,随着病情反复和病程延长,患者由最初发病可尽快治愈的乐观积极心态转变为消极态度,加重家庭包袱和累赘心理负担感受;另一方面,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承受多次住院、治疗过程辅助检查、辅助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费用等情况,不仅加重经济压力,且家庭照护需求随之加重,从而导致SPB加重。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强化多次住院患者心理护理、告知疾病可控性、引导听音乐和运动转移注意力,并且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干预从而降低SPB。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遵医行为与SPB评分密切相关。肖苗等[13]指出,疾病发展过程由于认知缺乏、就医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遵医行为欠缺,极易引发延误诊治护理、加速病情恶化等。其原因可能是肺结核为高消耗疾病,发病率、病死率、感染率和耐药率较高,需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可能会一定程度损害肝功能,降低身体抵抗力。此外,低遵医行为还与不自主消极回避应对成正相关,护理人员应全面应用健康教育系统、复诊和服药微信提醒服务,监督饮食、用药,提升遵医行为,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评分越高,青年患者SPB评分越低。长期抗结核药物导致患者产程易怒、焦虑情绪。临床医护人员有效心理疏导并取得患者信任,耐心且详细普及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用药和配合治疗要点等专业内容,从而利于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减轻SPB。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针对上述青年肺结核患者SPB独立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并制订针对性护理对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