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芳芳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导管室,江苏 徐州,221000)
急诊介入手术患者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此过程易受诸多因素影响[1]。此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完整、高效的交接秩序,进而保证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安全转运。迄今为止,国内外医疗机构均尝试优化转运模式。优化分级转运是对患者转运过程进行了有效优化,目的在于提高转运过程的效率[2]。ISBAR交接模式主要涵盖介绍(Introduction, I)、现状(Situation, S)、背景(Background, B)、评估(Assessment, A)、建议(Recommendation, R),要求交接双方按顺序完成交接,并且如实、详细填写交接单。通过畅通交接过程,保证交接信息得以精准传递[3]。鉴于此,本研究将ISBAR交接模式与优化分级转运有效结合,同时重点探究其对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安全转运的影响。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院内转运的急诊介入手术患者166例,按院内转运交接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男53例,女30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48.65±13.74)岁。观察组中,男57例,女26例;年龄为20~79岁,平均年龄为(49.24±13.65)岁。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和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1 常规转运 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转运模式。即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前先进行电话联系,简要沟通转运事宜后执行院内转运,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口头交接。
1.2.2 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 观察组患者执行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2.1 病情评估 介入手术后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包括:Ⅰ级、Ⅱ级、Ⅲ级),评估结果需要如实告诉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并且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转运。
1.2.2.2 转运准备 过床后需要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设备、管道等情况。安全前提下由导管室负责人开具转运医嘱,第一时间与重症监护病房取得联系,沟通转运事宜、协商转运时间,备齐转运需要用到的设备、药物等医疗物品,实施转运。
1.2.2.3 转运配置 转运设备、负责转运人员等均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转运潜在风险来确定。负责转运人员包括医师、护士:Ⅰ级(人员配置:护士1名+主管医师1名+业务娴熟的高年资护士1名)、Ⅱ级(人员配置:护士1名+值班医师1名)、Ⅲ级(人员配置:护士1名+进修医师1名);转运装备包括药物、仪器等。妥善固定特殊管道,对部分特殊患者可进行保护性约束措施。
1.2.2.4 途中转运 事先联系电梯等待,在遇到其他紧急情况时需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出说明。采用整床转运以减少不必要的过床,且转运路线要短,路面平稳,减少颠簸。在转运途中通过观察患者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不定时口头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若转运图中用到输液泵、除颤仪等,需要在转运前预设报警提示,保持输液管道妥善放置和管道通畅。在转运途中需要使用呼吸机时,需在转运前检查设备完好性,预设好工作模式。需注意的是不同患者途中转运护理要点不同,实际以转运前病情评估结果为准。
1.2.2.5 转运后交接参照ISBAR交接模式ISBAR交接模式流程即I(确认交接双方和患者信息)、S(患者病情和诊治现况)、B(与患者现况、治疗等存在关联的家庭病史和个人病史)、A(反映患者现况的最新资讯)、R(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的应对策略),转运后交接严格参照上述步骤进行。在本研究开始前组织全员培训,学习ISBAR交接模式内容和应用现状等,采取视频观看、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培训。按照《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填写要求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除了详细交接患者资料、生命体征等情况外,还需要将转运途中出现的病情变化等情况予以重点交接,保证无遗漏交接信息。
1.3.1 转运时间 比较两组介入手术后由导管室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的时间。
1.3.2 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 统计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包括与病情相关的转运不良事件、与转运人员相关的转运不良事件和与仪器设备相关的转运不良事件。比较转运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1.3.3 护理满意度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管道管理、病情重点、全面性和条理性4个方面。各方面评分范围介于0~1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观察组转运时间为(20.72±2.63)min,短于对照组(25.05±3.0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观察组管道管理、病情重点、全面性和条理性等维度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急诊介入手术患者绝大多数病情危重,执行转运获益和风险并存,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状况。因此,需要规范、优化急诊介入手术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制订符合此类患者特征的转运方案。本研究尝试执行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
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转运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转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执行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能显著提高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安全转运效率,缩短转运时间。分级转运在国内外急诊科患者转运方面已达成共识[4],按照科学高效的转运流程完成目标对象转运,细化分级专员内容,保证患者转运安全的同时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王萍[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过程,能明显缩短患儿转运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由于急诊介入手术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从导管室转运至目标重症监护病房过程中,移动环境极有可能增加病情恶化风险,从而发生转运不良事件。因此,转运的安全性不容忽视。陈娅等[6]将SBAR模式转运交接表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差错发生概率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执行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一定程度上能确保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安全转运,减少转运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是执行ISBAR交接模式能确保交接工作按规范流程实施,交接工作重点突出,交接信息完整且无遗漏。交接过程也是病情了解的过程,交接双方(导管室和目标重症监护病房)无缝衔接,以防重要交接信息遗漏、丢失,进而保证转运过程较高的安全性。执行优化分级转运能够在恰当时间、以恰当形式、由合适的转运人员负责安全转运患者至目标重症监护病房,全程提供周到、细致和恰当的服务,提高转运安全性[7-8]。
观察组管道管理、病情重点、全面性和条理性等维度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执行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有利于提高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优化分级转运通过进行负责转运医护人员配置,在规定的转运时间内将患者转运至目标科室,保证患者安全转运,利于维持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9-10]。执行ISBAR交接模式,表单实用性强,不至于增加交接双方的工作任务量,反而使得双方交接过程更加畅通[11-12]。交接工作环环相扣,交接双方各负其责,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故护理满意度高。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执行常规转运模式,交接双方进行口头交接,随意性较强,极易出现交接不清等情况,降低转运质量。
综上所述,执行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能缩短急诊介入手术患者转运时间,避免转运不良事件发生,且整体护理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