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影响

2020-08-12 08:48吴桃峰陈静芳方晓兰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通路血液发生率

吴桃峰, 陈静芳, 顾 勤, 方晓兰

(苏州市立医院 血透室,江苏 苏州,215000)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且并发症较多,易引起患者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有学者[2-3]指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的意义重大。常规护理系统性、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差,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应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若护理不当可导致针头滑落、堵塞,以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4]。本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探究其对患者负面情绪、血管通路再循环和配合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无理解、阅读障碍,无意识障碍;② 至少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③ 愿意配合治疗,患者依从性好;④ 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置管前发热或住院前带导管;② 近3个月内并发心、脑和肺等疾病;③ 不配合治疗。对照组中,原发病为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4.78±4.12)岁;男25例,女15例;透析时间5个月~6年,平均透析时间为(2.84±0.81)年。观察组中,原发病为高血压肾病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55.12±4.21)岁;男23例,女17例;透析时间3个月~5年,平均透析时间为(2.78±0.75)年。两组原发病构成、年龄、性别和透析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交代注意事项,关注血液透析过程等[5]。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① 成立小组。共14名成员,由血液透析室组长担任组长,科室护士长和透析室护师担任组员,具体方案参考《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2014版)[6],组长监督成员日常工作并组织相关培训。② 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流程进行更换药物和上下机,可使用200 mL超滤0.9%氯化钠溶液(10 min,预冲阶段)将透析器中的气泡及时排出,并防止凝血。操作中应注意无菌,佩戴无菌手套,在换药、封管和接管时遵循无菌操作。若发现静脉端有胶带痕迹、血迹和分泌物等应及时处理,使用透气性较好的敷料。密切关注穿刺部位,若有血液或渗出物应立即更换。禁止家属陪同,减少污染,维护血液透析环境。规范动静脉内瘘评估,穿刺前采用B超定位引导,保证穿刺成功率。③ 培训讲座。组织置管部位、导管构造等相关内容讲座,以便小组成员更多地了解置管知识,充分认识封管方法、置管时间等易引起的感染因素和相应的处理方法。组织讨论并分析实际发生情况,寻找易诱发因素,将其记录成册,以促进组员翻阅学习。④ 跟踪督导。每周进行跟踪检查,每天进行跟踪检查、现场检查等自查,针对出现的问题商议处理方案,找出薄弱点重点培训学习。

1.3 观察指标

① 负面情绪改善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7](SDS)和焦虑自评量表[8](SA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② 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定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生理职能等8个方面。共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 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尿素模式法,血液透析30 min超滤停止,分别于静脉端和动脉段采集血标本,再立即降低血流量至100 mL/min,10 s后关闭血泵,再迅速夹毕采集标本上方的动脉端,采集血标本将其记为体表循环动脉血,公式为R(%)=(体表循环动脉血-动脉端)/(体表循环动脉血-静脉端),若R>10%即表示存在通路再循环。④ 穿刺配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自制穿刺配合度调查表评估患者穿刺配合度,每次穿刺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填写,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配合度越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出血、导管脱出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两组穿刺配合度、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穿刺配合度评分为(9.12±1.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8±0.96)分(t=4.66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分别为7.50%和15.00%,较对照组的27.50%和35.00%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穿刺配合度、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n(%)]

3 讨论

血液透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较为有效、安全的替代方法,以对流、扩散方式将体内多余的有毒溶质和电解质清除,以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纠正代谢紊乱的目的[9]。血液透析虽可有效延长患者寿命,但是长期治疗也可使患者和家属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另外,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若临床护理不当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时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且并不考虑个体差异[10]。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可使护理服务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和高效化。另一方面,采用小组模式进行护理可分享信息资料,将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集成化处理,并以实战演练、定期培训和定期考核等形式使临床医护人员准确、有效地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和护理要领,对临床风险降低意义重大[11-12]。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干预后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分别为7.50%、1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35.00%(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穿刺配合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可能是,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增强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个性化服务意识,使临床护理服务更具专业化,更注重细节服务,进而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抑郁情绪,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生活质量和穿刺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通路血液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多彩血液大揭秘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促使性早熟形成的作用观察
proBDNF-p75NTR通路抑制C6细胞增殖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
通路快建林翰:对重模式应有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