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辉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湖南 衡阳,421600)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肾小球滤过长期异常导致肾脏代谢紊乱,继而引发衰竭的泌尿系统综合征[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较好[2]。血液透析患者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负性情绪长期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学者[3-4]指出,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其病情和预后。本研究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探究其对患者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认知功能和沟通能力正常,配合研究;② 均接受血液透析;③ 符合《肾脏病诊断与治疗》[4]中慢性肾衰竭相关诊断标准;④ 知情本研究内容。排除标准:① 合并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② 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③ 肾移植合并泌尿系疾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为(45.78±4.12)岁;男25例,女15例;慢性肾衰竭病程0.5~5年,平均慢性肾衰竭病程为(3.75±1.01)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高中22例,初中及小学8例。对照组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为(46.12±4.21)岁;男28例,女12例;慢性肾衰竭病程0.5~6年,平均慢性肾衰竭病程为(3.64±1.05)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高中20例,初中及小学8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慢性肾衰竭病程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位护理、用药操作、病情监测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无缝隙护理模式[5],主要内容如下: ① 组建护理小组。由责任护士、科室护士长和诊疗专家组成护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和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病情并结合临床经验制订全程护理方案。小组成员接受“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护理理念进行培训。② 疾病监控体系建立。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护理方案和疾病治疗方法,争取他们的理解与配合。鼓励患者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患者家庭经济情况,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性地制订自我管理方案,包括情绪调节、运动和饮食等方面。③ 健康教育。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文化程度,为其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相关治疗知识和解答疑惑,尽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将健康教育内容绘制成画报或编制成手册,以便患者随时阅读。邀请长期进行血液透析且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讲述自身治病经历,激发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④ 心理疏导。尊重患者隐私和个性,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并相应的给予暗示、疏导、解释和鼓励等,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并发症和依从性的关系,以帮助患者权衡利弊,积极接受治疗。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激发回归社会的信心,调动其积极情绪。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并积极鼓励家属为患者提供精神、物质支持和生活帮助等。⑤ 透析护理。维持护理环境安静舒适,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有无出血情况,动静脉瘘有无震颤、血管杂音等,静脉穿刺时应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透析结束时压迫内漏20 min,注意穿刺局部有无疼痛、内漏渗血和堵塞等。叮嘱患者一旦发生水肿、感染或局部渗血等情况应立即接受诊治。⑥ 用药护理。为患者介绍常用药物治疗效果、药理作用、药物名称、预防处理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⑦ 生活护理。鼓励患者精准控制饮食、维持营养平衡,以确保营养需求。适当限水、限钠,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充分休息。⑧ 集体干预。每月进行1次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和家属参加。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将其心得体会和治疗经验进行分享,建立患者和家属的康复信心。⑨ 随访。叮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疾病康复情况、生活方式、家庭护理和治疗情况等,并针对患者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① 症状评分[6]。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包括躯体化、敌对、强迫、抑郁和焦虑5个方面,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 患者依从性评估标准。依从性差:患者有主观想法,与医护工作相背离,无法按照指示与医护工作内容相配合。依从性一般:在医护工作人员指导下患者可完成指示内容。依从性高:患者可及时配合医护工作,心理素质较高,对疾病有正确认识。③ 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一般感情指数和情感得分4个方面,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 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形成、皮肤感染、出血和肌肉痉挛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依从性(67.50%)比较,观察组(90.00%)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n(%)]
与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和总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50%)比较,观察组(7.50%)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慢性肾衰竭为不可逆性损伤,肾功能表现为不可逆性减退,直至患者彻底丧失肾脏功能,进而引发体内功能和代谢紊乱[7]。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通过半透膜原理清除患者体内多余且有害的代谢废物,进而实现净化血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促进酸碱平衡的目的,效果较为理想[8-9]。但是血液透析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易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新医疗模式下,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也是目前临床探究的重要内容[10-12]。
传统护理模式多重视技术操作,对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力度不足。无缝隙护理基于常规护理模式,从入院至出院均对患者进行严密护理服务,以确保护理服务的及时化、专业化、细致化和人性化,避免了患者在复诊、家庭治疗、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缝隙”,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躯体化、敌对、强迫、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对照组依从性(67.50%)比较,观察组(90.00%)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和总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50%)比较,观察组(7.50%)显著降低(P<0.05)。提示无缝隙护理用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是因为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掌握自护技术,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和相关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无缝隙护理覆盖了生活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控制治疗效果,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电话随访和院后访视等方式能够迅速了解患者需求,处理患者疑问,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用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