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胸外科,湖北 武汉,430030)
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呼吸道恶性肿瘤,危害较大,不仅会显著影响患者呼吸功能,还可能导致死亡[1]。目前,手术是治疗早中期肺癌的主要方法,术中通过切除病灶、做淋巴结清扫,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但是,手术对人体毕竟有一定的创伤性,如果术后能够施行有效的护理,则会加快患者恢复,且预后效果不会很差[2]。系统化呼吸道护理是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所采取的一种科学化护理手段,有学者[3]认为,将其应用于呼吸道恶性肿瘤手术中,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2020年1月—2020年5月就诊行肺癌手术患者118例。纳入标准:① 通过病理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② 具备手术指征;③ 认知功能无异常;④ 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重大疾病;② 肿瘤分期ⅢB期及以上;③ 沟通障碍;④ 不配合研究。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间性别组成、年龄、病理分型和肿瘤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友好接待患者,为其及时安排床位;术前访视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抚,并施以认知教育;术中配合主刀医师完成手术;术后加强心电监护,时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有变化,并给予切口、引流管和饮食等方面的基础护理,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作出妥善处理;出院时叮嘱患者和家属日常注意事项,并定期复诊。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 组建呼吸道护理团队。成立以胸外科护士长为组长的呼吸道护理团队,6名组员均有5年以上胸外科护理经验,均为护师以上职称。团队成立后,组织成员进行相关医疗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呼吸解剖学和呼吸训练知识等。入院后,护理团队结合患者病况制订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方案,由组长督促护理人员落实。② 术前呼吸道护理。术前做好沟通和教育工作,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形式为其普及肺癌知识和手术治疗,并就其疑问做出耐心解答,以缓解不安情绪。对于吸烟患者,强调此行为的危害和对手术的影响,劝导其戒烟,并告知其于戒烟后2周方可开展手术。并且交代患者每日用洗必泰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卫生。同时,为适应术后变化,教会患者掌握如何有效的咳嗽和咳痰,并向其讲述腹式呼吸的训练方法。③ 术后呼吸道护理。待患者苏醒后指导患者开展呼吸锻炼,每2~3小时开展1次深呼吸,每次深呼吸15次。取半卧位强化腹式呼吸,直至拔管(引流管)为止,以预防肺泡萎缩。此后可进行吹气球训练,在训练时先深吸气,然后将气球缓慢吹鼓起来,直至无法吹动为止,每天训练5~7次,视患者耐力确定训练强度。取患者半卧体位,利用雾化吸入方法协助患者将气道内分泌物排出,并指导家属协助拍背咳痰。如患者口干,则嘱其适当饮用温水。同时,每日仍需漱口。④ 环境护理。每日需要打扫卫生,经常开窗,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① 记录两组拔出胸腔引流管和术后住院时间。② 采用肺功能仪(上海耶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MasterScreen PFT System)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③ 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4]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量化评定。此量表评定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每项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和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观察组拔出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拔出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护理前FEV1、FVC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肺功能指标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EORTC QLQ-C30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EORTC QLQ-C30得分比较分)
对于肿瘤分期为Ⅰ~ⅢaA的肺癌患者而言,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其可充分清除癌变组织,延长患者生命。但无论是开胸手术还是胸腔镜手术都会对机体造成明显伤害,以至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疼痛,以及肺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呼吸受到影响。当气道内有大量分泌物堆积时可引起诸多肺部并发症,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影响术后康复效果[5-6]。因此,需对肺癌手术患者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系统化呼吸道护理是基于患者呼吸道状况制定的科学护理方案,主要为了使患者气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的功能。既往有研究[7]将此护理模式应用于60例肺癌手术患者中,结果显示,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康复进程明显加快。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FEV1、FVC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拔出胸腔引流管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采取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术后机体恢复。分析其原因是长期吸烟刺激气道黏膜,使其发生炎性病变,导致吞噬能力减弱,支气管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增加术后气道感染风险[8]。而实施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后,术前通过良好的认知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吸烟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并督导其戒烟,则能够消除或减轻手术预后受到的不良影响。每日使用洗必泰漱口液对口腔进行冲洗,可防止口腔内细菌大量滋生,降低并发症风险。术后患者苏醒后指导其做深呼吸锻炼,促进气道内细微分泌物排出,防止痰液于肺内集聚,有助于维持呼吸畅通,避免肺部感染,也可加快肺功能恢复[9]。采用雾化方式吸入可湿化气道黏膜,稀释黏稠痰液,缓解气道痉挛,提高肺通气功能[10]。适当开展吹气球训练,可对肺活量起到锻炼作用,有利于改善肺充气。通过采取上述护理措施,可加速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EORTC QLQ-C30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田秋英[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采取系统化呼吸道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这是由于此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气道舒适度,减少躯体化症状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显著提高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针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各项指标和生活质量,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