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绿色教育研究的探讨

2020-08-12 00:12:48朱幼恩袁勤勤
中国林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色院校高职

朱幼恩 袁勤勤

(1.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广州 510520;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广州 510405)

国外有关绿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最早蕴含在对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解决环境和生态发展问题的重任。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哈利菲克斯宣言》及1992年发表的《21世纪议程》等文件,都明确指出大学教育在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能够作出有效贡献。

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环境教育和绿色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从中国知网可查到最早有关绿色教育的文献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欧阳志远[1]1994年2月10日发表的《前景广阔的“绿色教育”》,这篇文章基于生态环境的视角探讨了环境教育的重点正由专业性环境教育转向普及性环境教育,普及性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周鹏[2](1997)和黄志斌[3](1998)从小学和家庭教育的视角入手,探讨了小学的绿色教育和家庭绿色教育观;1998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4]在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首次对绿色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随着“绿色大学”示范工程的提出,学者们对绿色教育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加。

由此可见,21世纪是我国关于绿色教育研究的分水岭。21世纪到来之前,有关绿色教育研究的成果寥寥;进入21世纪之后,则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截至2019年,我国对绿色教育的研究虽然已有多年,但总体数量不多,所以,绿色教育还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和潜力。

一、绿色教育研究的现状

(一)有关绿色教育内涵的研究

1948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巴黎召开会议,提出需要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将自然与社会科学综合起来,首次提出了环境教育这个概念,环境教育由此产生[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于1970年在美国召开了关于“在大学教学计划中增添环境教育计划”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为环境教育进行了定义:“环境教育是认识价值、辨别概念的过程,该过程是为理解和欣赏人类及其文化与周围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的必要的思想意识的育化活动。环境教育是促进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行为准则作出决策和自我阐述的一种实践。”这一定义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在全球迅速传播。1996年,由John Huckle和Stephen Sterling[6]主编的《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一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了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书中指出发展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此书标志着国外的环境教育已逐步发展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阶段。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从3个方面对绿色教育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观点:一是将绿色教育等同于环境教育;二是将绿色教育定位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现代教育;三是从教育隐喻的角度对绿色教育的内涵进行解读。我国学者对绿色教育内涵的解读见表1。

表1 我国学者对绿色教育内涵的研究情况及观点

(二)有关绿色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

英国是世界上绿色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绿色教育体系,如“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的“绿色庄园”可以为学生提供“绿色营养”,包括“绿色”的专业课程、“绿色”教学大纲、“绿色”学习支持系统等;同时要培养“绿色”园丁,也就是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能掌握科学的课业设计路径,在此基础上,才能塑造“绿色精灵”,也就是通过“绿色”教学目标、“绿色”教学过程、“绿色”考核评价、“绿色”申诉流程(即保证学生的申诉权利),塑造学生的“绿色”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团队精神,建立“绿色”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创设绿色的发展通道[13]。

随着我国“绿色大学”工程项目的实施,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绿色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我国关于构建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的主要观点,见表2。

表2 我国关于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情况及主要观点

(三)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绿色教育研究综述

1.绿色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吕莉媛、刘经纬[17](2015年)等人提出了高职院校实施绿色教育模式的3个路径:一是超循环绿色教育路径、二是渗透式绿色教育路径、三是“五环式”延展性绿色教育路径。超循环绿色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渗透式绿色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而“五环式”延展性绿色教育指的是大学生绿色意识的构建、大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以及对整个绿色教育过程的总结、评价与反馈所形成的环状运行模式。这3种绿色教育路径各有特点,各有侧重。许多学者对绿色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部分学者还以某一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绿色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的某一具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方法,见表3。

表3 绿色教育理念应用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2.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

陈根红[22](2018)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创新绿色教育理念、提高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构建绿色师生关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参与度。陈月琴、孙佳、常国良等人[23](2019)根据当前德育课程教学重政治思想塑造、轻品德素质培养等问题,指出应重建德育课程观:首先,要尊重生命,即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活德育观;其次,要尊重规律,即在学校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渗透无形的德育教育、尊重差异,将单方的学校德育教育变为“家、校、社”的立体德育教育。刘改[24](2016)认为绿色教育理念需要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践行,教学目标应体现被绿色教育理念所赋予的意义与内涵、教师应营造绿色艺术的课堂氛围、营造绿色的师生关系、探索绿色的考核方式,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绿色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以人为本的路径是课堂教学。在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中,只有切实把握了绿色教育的理念,以绿色德育观为理论依据,才能真正实现绿色教学。

3.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

仲思丹[25](2018年)以绿色教育为背景,探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策略:一是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期计划,树立良好的教学动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充满朝气的面貌面对学生;二是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给予教师平等的教学机会。齐春莹[26](2015)以绿色课堂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高校“绿色课堂”语境下师资队伍建设的维度,包括知识结构维度和能力结构维度。其中,知识结构维度可以从2方面理解,一是整体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二是作为个体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指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2个方面;能力结构维度主要指教师的“权变”能力,也就是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和课堂表现能力。

目前,各研究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的绿色意识、绿色技能鲜有论述。

二、绿色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教育研究呈曲折上升趋势,但有关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研究数量较少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以绿色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644条结果,有关绿色教育的研究论文发表的年度、数量及趋势见图1。

图1 绿色教育研究论文的发表情况

在此基础上,以高职院校绿色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38篇文献。有关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研究论文发表的年度、数量及趋势见图2。

图2 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研究论文的发表情况

由图1可知,我国绿色教育研究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数量少之又少。2000年之后,有了明显的增加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清华大学“绿色校园”工程项目建设的推动,使关于绿色教育研究的趋势平稳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有51篇研究成果,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绿色教育进行研究。

但是目前学者关注较多的是绿色大学或绿色校园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普通本科教育层面,对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研究较少。而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任,也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强有力支撑。高职院校对推行绿色教育有着必然的需求,而理论研究还未赶得上高职院校绿色教育发展的脚步。因此急需大批学者能关注高职院校的绿色教育研究,以为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二)绿色教育研究主题较为分散,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从研究主题看,绿色教育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绿色大学”及“绿色教育理念”的研究上,其中“绿色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有关绿色教育的研究主题见图3。

图3 绿色教育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针对绿色教育的研究起步晚,且缺少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如对于绿色教育中绿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绿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以及绿色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等,尤其是对绿色教育机制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三)绿色教育研究以经验研究、思辨研究为主,缺少实证研究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多数研究采取的是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的方法,如针对绿色教育基本内涵的研究,多数学者都是沿用国外绿色教育的概念或者直接借鉴国内通用的观点来进行研究,很少采用比较法、实证法来对不同国家绿色教育的内涵进行比较分析;部分学者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当前绿色教育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缺少实际数据的说明和实例的佐证,因此很难从文献中分析中出当前高职院校在推进绿色教育进程所取得的具体成效;在有关绿色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中,鲜有学者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对绿色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对于绿色教育的应用研究,只有少数学者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如以某一专业为例,研究了绿色教育理念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方法,但仍然缺乏一手的具体数据来说明其实施的效果,导致研究结果的有效性较低。

三、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绿色教育研究的展望

(一)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

绿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及素质教育等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是我国在应对环境问题中提出的环境与教育相结合的一条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体现。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应与高职院校的发展、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相一致,应体现出中国特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较为简单,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系统。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绿色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整体论和需要层次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理论体系。

(二)加强高职院校绿色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效用的研究

我国的绿色教育从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工程项目建设开始,现已扩展到中小学校、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等,甚至幼儿园都在探索绿色教育的实施路径。虽然较多学者关注了绿色教育的实施,但很少有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我国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实践成效,因此难以有效评估我国绿色教育所取得的成效,也无法将我国绿色教育的成效与国外的绿色教育相比较。为此,急需学者对我国高职院校绿色教育作出多层次、多类型、多维度、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以提升高职院校绿色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三)加强高职院校绿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随着绿色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的不断推进与深化,绿色课程、绿色教学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且部分教师还未建立起绿色教育的意识与技能。因此,应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出当前师资队伍与绿色师资队伍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构建一支具有强烈绿色教育意识、具有精湛专业技能的绿色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绿色院校高职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