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渗漏分析*

2020-08-12 06:01熊灿娟周明瑶汪福锦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洼地岩溶关门

罗 欢,熊灿娟,周明瑶,周 婷,汪福锦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553004)

某水库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距六盘水市约33 km,有乡村公路通往坝址区左岸,交通较为便利。水库工程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间分布,由于受断层构造影响,岩溶的发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断层通过地带岩溶发育较为强烈,本文通过对工程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进而分析水库渗漏的可能性,对后期水库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岩溶发育概况

1.1 岩溶发育情况

水库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间分布,其中,栖霞及茅口组(P1q+m)灰岩为区内分布最为广泛的可溶岩层组,由于受断层构造影响,岩溶的发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断层通过地带岩溶发育较为强烈。区内地表岩溶形态主要有石芽、石柱及溶沟、溶槽、岩溶洼地、落水洞等,地下岩溶形态主要有溶洞、暗河等。

1.1.1 Kw1 岩溶洼地

该岩溶洼地位于罗座坪子一带,发育地层为栖霞及茅口组(P1q+m)灰岩,沿F1 断层带发育,呈不规则的长轴状分布,在洼地内发育数个落水洞。

1.1.2 W01~W05 岩溶洼地群

该洼地群分布于罗座坪子北东侧,直径10~100 m。近地表地层为非可溶岩梁山组(P1l)地层,深部地层为黄龙组(C2hn)和马平组(C3mp)强可溶岩地层。根据现场地质调查,该洼地群水库以北分布广泛,主要是由于下伏强可溶岩的强烈溶蚀作用导致的岩溶塌陷形成,地下水进入下伏含水岩层。

1.1.3 Kw1~S1 岩溶系统

该岩溶系统发育于S1 泉水至Kw1 岩溶洼地之间,基本沿F1 断层带发育。受分布地层岩性及断层构造控制,发育于罗座坪子的岩溶洼地。

上覆地层为栖霞及茅口组(P1q+m)灰岩强可溶岩含水层,下伏地层为梁山组(P1l)隔水层,为Kw1 岩溶洼地的溶蚀底界。该洼地群汇流区地表水、地下水通过下伏岩溶管道产生径流和排泄,排泄点为关门山小河的S1 泉,从而形成Kw1~S1 岩溶系统。当地下水在径流的过程中,同时接收沿途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关门山小河形成地表径流,在汛期有地下水涌出地表,原因为地下岩溶管道的排泄通道较小。

1.2 岩溶发育规律

岩溶形态在平面与垂向上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单元的控制,该库区岩溶发育具有以下规律。

1.2.1 平面上的规律

在水库区碳酸盐岩分布地带,岩溶发育在平面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沿F1 断层带发育,在关门山小河两岸的坡面上发育有少量落水洞,其规模较小,在关门山小河东侧的分水岭以外,岩溶不发育,主要岩溶形态集中在关门山小河分水岭以内,F1 断层带是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地带。

1.2.2 垂向上的规律

在水库区地形平缓的坡面上多发育岩溶漏斗洼地、落水洞、石芽与溶沟等地表岩溶形态,地下水以垂直运动为主。在地形切割较强的坡面和河谷岸坡发育有溶洞、岩溶管道、裂隙等地下岩溶形态为主,以垂直分布为主,在强可溶岩分布地区表现较为突出。

1.3 岩溶组的划分

根据岩溶发育的程度、岩性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将水库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划分为不同岩溶含水层组,如表1 所示。

表1 水库区岩溶层组划分表

2 水文地质条件

2.1 大气降水排泄条件

在水库区,大气降水主要通过地表冲沟、溪沟、地下岩溶管道进行排泄。

在非可溶岩地区,大气降水主要通过地表冲沟、溪沟等地表径流形式排泄于关门山小河。在可溶岩分布地区,大部分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洼地、岩溶漏斗入渗形成地下径流转入地下循环,少量大气降水通过地表冲沟、溪沟排泄于关门山小河。在关门山小河的上游强可溶岩分布河段,在枯期出现断流,仅在洪水期形成地表径流。

2.2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水库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在罗座坪子发育的Kw1 岩溶洼地,规模较大,大气降水通地表冲沟汇集,然后沿洼地底部的落水洞入渗地下转入地下循环。

在关门山小河的上游新庙子以上河段,分布栖霞及茅口组(P1q+m)灰岩,该河段河床宽缓,河床覆盖层分布厚度较厚,地表水在覆盖层分布区潜伏于地下,导致该段河谷在枯期地表断流,地下水潜伏一段距离后,在下游河床覆盖层分布厚度较薄或基岩裸露地段又出露地表,形成明流。水库区地下水以岩溶管道、基岩裂隙、断层破碎带等为通道进行地下径流,并在地势较低的位置排泄于地表,以岩溶泉、裂隙泉、孔隙水下降泉的形式出露。

2.3 水库水源补给情况

2.3.1 水源补给情况

水库补给源主要由2 部分组成:坝址以上关门山小河地表分水岭以内汇集区,另一部分为Kw1 岩溶洼地汇集区通过岩溶管道对水库的补给,主要表现为S1 泉水,为外流域补给源。

2.3.2 Kw1 地下水流向分析

Kw1 岩溶洼地北东侧受梁山组(P1l)隔水层阻隔,北西侧为罗碧大山高大分水岭,出露的栖霞及茅口组(P1q+m)强可溶岩透水层仅见地表岩溶形态发育,局部发育有漏斗,向北西侧排泄的可能性小,洼地主要潜伏点位于库区一侧,因此,Kw1 地下水只能向关门山小河河谷排泄,在S1 泉水出露。

2.3.3 Kw1 流域补给区分析

Kw1 流域补给区主要为Kw1 岩溶洼地的地表汇流区,该岩溶洼地发育于罗座坪子一带,在洼地的北东侧,发育有W01~W05 的塌陷坑,部分大气降水通过塌陷坑转入地下循环,进入下伏黄龙组(C2hn)、马平组(C3mp)含水层进行径流和排泄,受梁山组(P1l)的隔水作用,这部分潜伏的地下水不能进入Kw1~S1 岩溶系统,而是通过黄龙群(C2hn)、马平组(C3mp)含水层进入其他的岩溶系统径流和排泄,未进入库区。

3 水库渗漏初步评价

根据岩溶发育规律、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渗漏分析总体认为水库左岸不存在向稚街河远低邻谷渗漏,也不存在向下游黄家沟、石板沟及色开河等支沟的渗漏,且存在向下游大河及其支流藤桥小河穿跨性渗漏的可能性非常小;右岸也不存在向海开小河、拖鲁河的渗漏。水库仅存在库首坝基(肩)浅层基岩裂隙的绕渗问题,水库成库条件总体较好。

4 结论

水库区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岩溶较为发育,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间分布,其中栖霞及茅口组(P1q+m)灰岩为区内分布最为广泛的可溶岩层组。水库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洼地、落水洞等方式补给。以泉的方式排泄。水库仅存在库首坝基(肩)浅层基岩裂隙的绕渗问题,水库成库条件总体较好。

猜你喜欢
洼地岩溶关门
覆盖型岩溶注浆路基施工技术
漓江流域岩溶与非岩溶农业小流域水体硝酸盐源解析
高原洼地倒下一江水,演变成一个完美的自然生态系统——从三江并流看云南物种多样性
流沙
2021年有一家理发店决定关门
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关门
关门的那只手
高股息蓝筹股“洼地”价值凸显 “优选50超越50”引发投资机遇
要装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