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媒体型智库产品如何炼成?
——以瞭望智库宏观经济金融产品为例

2020-08-12 06:19聂欧
中国记者 2020年7期
关键词:智库

这是一个技术驱动、多维改革的新时代。

在从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战场之外,一批代表国家立场、决策参考、治理参与、权威发布、智库研究的主流媒体,以及积极转型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市场化媒体,正试图成为更具权威性、前瞻性和传播度的媒体型智库。

媒体型智库的精髓,是既要以媒体渠道在政府端和市场端扩大声势,打造传统智库难以匹敌的社会效应;又要在建言献策、远虑谋国上深耕。一方面以敏锐嗅觉和调研能力搭建学术型新闻报道及研究体系;另一方面打造渠道优势,广纳谏言并构筑专业权威的资源体系,开好研讨会,更好反映社会和专家声音。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在国内媒体型智库中,新华社瞭望智库起步较早,也走过弯路,经验、教训兼具。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智库作为新华社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体制内探索最大限度市场化,既特殊又具代表性。

当前,宏观经济及金融领域产品,是瞭望智库成长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此为例,剖析媒体型智库产品的模式、成绩和困难,以期为同行者们丰富工具箱,助力整个行业行稳致远。

一、“智库型媒体”只是刚刚开始

实践表明,媒体型智库重点在于“智库”二字,在于如何平衡媒体和学术的关系。其首要前提是做好媒体,夯实智库型媒体这一基础。

纵观国内大部分意欲转型的媒体,当下大多停留在智库型媒体阶段,且最初都参照过《经济学人》模式。

《经济学人》于1946年成立经济学人信息部,提供全球主要国家、地区、行业及领域的分析预测。最初是作为杂志的业务延伸,2011年开始对这部分业务进行统一核算,当年利润率24%,超过集团均值,利润贡献远超杂志本身。其产品线包括:面向企业和政府决策者的定制研究,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报告及相关服务,类似精英俱乐部的企业网络组织,以及各种论坛与圆桌会议。这些模式之所以为人称道,其卓越的媒体基础功不可没。

智库就是要影响决策、影响公众。评价智库不是按学术标准,而要看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事实上,瞭望智库也走过一段《经济学人》之路,分别在市场端、政策端、学术端同时发力,并以技术投入和资源建设,实践了智库型媒体的先期转型。

(一)以新媒体产品出击,迅速输出新的社会影响力

瞭望智库是中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的首家媒体型智库。在对外传播上,与《财经国家周刊》“一刊一库”的格局保持至今,除两大微信公众号累计近600万粉丝外,还搭建了今日头条号、一点资讯号、网易号等传播渠道,以及卫星新闻、数据新闻、视频访谈等形式的新媒体矩阵,成果丰硕。

今年4月13日,国内最权威的智库大数据综合评价报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智库大数据报告(2019)》发布,在1065家智库头条指数排名中,瞭望智库以94.09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一,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并列。这是瞭望智库连续四年上榜,并被评为“中国智库大数据指数(CTTBI)A++机构”。去年2月,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50强”,瞭望智库居45位,在“中国智库社会影响力排行”中居第15位。

清华大学数据显示,瞭望智库官微拥有800万粉丝,2019年在今日头条共发文1474篇,总阅读量2.23亿次,总点赞量405.23万次,每篇平均阅读量高达15.16万次,平均分享达578.44次,平均点赞达2749.18次。并且,相比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瞭望智库在引用文章和篇均阅读量上具明显优势,被誉为国内“智库第一公号”。不仅如此,瞭望智库新媒体还“墙里开花墙外香”,国际影响力骤增。今年2月,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排名体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全球智库报告2019》发布,瞭望智库在“2019亚洲大国(中印日韩)智库百强榜”中位列76位,在上榜的中国智库(共507家)中位列20位,且是唯一上榜的媒体型智库。

“每天阅读瞭望智库”,成为一批年轻读者的真实写照。瞭望智库在瞭望周刊社的品牌资源上,输出了新的社会影响力。

(二)公开报道也能影响政策端,对特定产品进行定向传播

这一点上,《财经国家周刊》为瞭望智库打下宝贵基础——前者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智库型媒体的建设路径,包括深化“部委攻略”,建设以“省部长专访”为标识的品牌栏目;邀请专家就重大问题发声,搭建外部智囊团,尤其是组建“政策端智囊”。既然是依托新华社资源来做国情国策研究,瞭望智库的优势能力迁移也就相对顺利。

典型例子是瞭望智库公开报道中的拳头产品——“高端访谈”栏目,直接迁移了《财经国家周刊》成立以来积累的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资源,尤其是迄今近300位时任副国级、省部级官员的“省部长访谈”资源,包含路甬祥、周小川、李毅中、易纲、苗圩、郭树清、朱光耀、朱之鑫等中央部委官员,以及黄奇帆、陈敏尔、李强、许勤等地方主政大员,在全国媒体中独树一帜。

2019年,瞭望智库在发挥国际性报道优势的基础上,推出的有关公摊面积、房价走势、金融科技监管、人民币汇率等宏观经济及金融选题的稿件,受到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并在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业化70年、制造业成就、城市发展等重大报道上充分实现了咨政建言、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等功能。

(三)在学术“最顶端”首先“香起来”,给权威专家搭建更权威的观点平台

自2009年创刊起,《财经国家周刊》每年底均启动“百名经济学家大调查”,针对来年宏观经济的突出问题及走向,给出学界、业界的“最强答卷”。如2010年1月4日出版的《财经国家周刊》针对“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遴选出收入差距、垄断行业扭曲资源配置、消费需求不足、发展不平衡和不合理的城市化等十大突出问题,反响强烈。今天看来,这些议题设置和细节铺陈仍然可谓是高瞻远瞩,一部分难题仍然待解。当年受邀的经济学家中,既有吴敬琏、厉以宁等参与了改革开放数十年擘画的大家,和郭树清、刘世锦、胡鞍钢、周其仁等活跃的中壮年经济学家,以及当时相对年轻的陈雨露、廖岷等新生代经济学家,兼顾调研结果的代际平衡;既有海闻、韦森等“学院派”,有郭树清、谢平等“实务派”,还有刘世锦、常修泽等“智囊派”。不乏平素见解相容或分歧或对立的派别和个体,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多元互补、兼容并包。

□ “中国之眼”卫星数据新闻栏目《疫情防控中,中国正在“热”起来》报道截图。

而后的10年间,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延续和发扬了这一传统,每逢年底便奉献出饕餮盛宴,以专业问卷统计和数据整理平台,将大调查细分至十大领域,每个领域均邀请30-50名权威专家参与。大调查的结果,除以“极度调查”等形式公开发布外,还常常直接递送至主管部门,构建了“学界探讨—观点汇集—决策参考”的高效闭环。眼下,这一调查体系已近成熟,每季度或半年均分别针对不同领域出台常规性问卷,积累常年数据,用以酝酿细分行业的一系列预测与决策指数。

(四)扎堆投入技术研发,不如另辟蹊径,出产“技术性新闻稿件”

一些媒体设立大数据研究中心,主要着眼于对舆情数据等信息产品的深度挖掘和包装,但由于成本负担重、技术进阶难,产品竞争力往往与市场上的专业大数据公司相距甚远。瞭望智库也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如今蹚出了另一条路。

瞭望智库首创“中国之眼”卫星数据新闻栏目——围绕卫星新闻报道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研发,如梳理卫星遥感资源,对接上下游企业并形成生产链,尝试卫星遥感数据与航拍等其他报道方式,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视频产品等。几年来,瞭望智库数据媒体实验室与合作单位进行了超过100张卫星图片的测试。特别是针对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十三五”收官等重大主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进行了产品研发测试。

今年3月,瞭望智库利用遥感卫星数据生产了《疫情防控中,中国正在“热”起来》《卫星发现一个信号:中国耕地正在绿起来》等反映各地统筹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起来”系列卫星新闻产品。截至3月底,这一系列产品总浏览量近7亿次,总互动量超111万次,总采用转引超7700家次,并以不同话题成为微博热词。总结经验,在于这一系列新闻稿件具备独家、独立、独特的卫星视角,用“最靠谱”的卫星数据来提振民众信心,激发读者自豪感。此后,多部门来电高度肯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一些地方政府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愿望。

由此,瞭望智库逐步打造出研究端与传播端并重、智库影响与舆论引导并举的新格局。

(五)适时从单一传播功能中抽身,打造各色衍生产品

2019年起,瞭望智库在上级部门的首肯下,开始从宏观经济及金融领域尝试建立对市场、机构、现象的一系列评价体系。如通过外聘专家组建起细分领域的评审委员会(各20人),严格遵循征集、申报、核实、盲评和上级部门审核五大程序,分别在支持实体经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消费升级、高新科技引领、银行数字化转型等金融领域遴选出十个“十三五”系列示范案例,于2019年底重磅发布。发布当日,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人民网等200多家媒体均以头版或首页呈现,12小时转载量达234万次。

“首秀”成功后,瞭望智库今年将搭建更深层次的市场评价体系,在全国范围挑选最具代表性的100个城市,每季度发布“百城中小微企业投资指数”“百城居民财富(投资)指数”,并于年底形成《百城中小微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报告》和《百城居民财富(投资)指数调查报告》。

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外聘专家的管理和规范。根据《瞭望智库专家库实施细则》,相关专家一方面可与新华社编辑记者及研究人员通过专家库快速有效沟通、课题协作、在线交互、在线评审和研究成果优先推荐等功能,一方面也须对本人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对专项调研及课题严格保密,禁止任何形式传播;在瞭望智库平台之外发布观点、文章或参加活动时,除瞭望智库审核、授权同意外,均不代表瞭望智库。

一家媒体要从海纳百川的“吸纳型”,成长为正视听、引舆论的“智库型”,需要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底层制度的系统性配合。这也是杜绝转型“形似神不似”的关键之一。

二、成为“媒体型智库”要伤筋动骨

做智库型媒体相对容易,但成为媒体型智库,知易行难。

现阶段,各家媒体办智库通常有三类产品:一是信息产品;二是会议产品,包括圆桌会议(公开和闭门)、论坛等;三是圈层产品,比如企业家学院、青年精英论坛等。瞭望智库八年来,已逐渐在“智库型媒体”的初级框架上对三类产品实现了补充和完善,形成“对外+对内”双渠道并行的产品逻辑,搭建起传播、研究、数据、品牌多个板块,打造出公开论坛、文津圆桌(研讨会)、瞭望研报、行业报告、“第一学习”文库、智库云平台等拳头产品。

(一)强势的公开论坛,是壮大“媒体型智库”公众影响力的主力品牌

自成立起,瞭望智库就打造起“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中国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中国未来经济论坛”三大公开论坛品牌。其中,“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自2016年以来已召开四届,被誉为全国媒体中“离金融监管层最近的年度盛会”。以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2019”为例,发言嘉宾包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网信办、工信部等10位省部级官员、28位在职司局级官员,列席的司局级官员更是多达近50位,主动报名参会的媒体超300家,当日仅新华社客户端就发稿52篇,通稿点击量达102万。现场图文直播的新华网、新浪网,首页当周点击量均超过1000万。

今年,瞭望智库将进一步把该论坛做大做强,一方面聚焦更新更热的前沿议题,构建起“细分专业探讨+政策权威解读+市场趋势前瞻”的最强音。另一方面,拓展论坛附加产品,嵌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致敬追梦人”等展示环节,探讨将产品内容细分至银、证、保、信托、消费金融等各业态,树立金融领域的权威智库形象。

(二)以中小型研讨会夯实研究根基,拓展产品输出方式和渠道

由于转型初期资源有限,各家媒体通常暂不深挖成本巨大的信息产品,而选择入手性价比最高的“轻资产”会议产品。加之媒体本身就有丰富的办会经验,会议本身也是衍生系列产品、组建圈群的有效平台。因此,各种中小型研讨会成为“家常便饭”。

但“家常便饭”也要色香味俱全,并不容易。首先要树起研讨会的子品牌。国内智库中比较响亮的,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专题研讨会、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双周论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双周研讨会等,均是各细分领域的核心平台之一。但与传统智库不同,媒体型智库常困于专家资源和自身研究能力,研讨会容易务虚空泛,久而久之则缺乏吸引力。瞭望智库从一开始就深知其缺,因而在研讨会内容的输出渠道上另辟蹊径,着眼于成为决策层对热点问题广开言路的特殊平台。

2014年起,由国务院办公厅指导、中国政府网牵头搭建起了落实国务院政策出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交互平台——文津圆桌。文津圆桌得名于中南海旁“文津街”,每期邀请约12位来自中央和地方部门、高校智库和市场机构的嘉宾,围绕最热议题展开4小时讨论,精研政令、解困纾难,迄今已举办32期。其中,约一半以上由瞭望智库承办,反响异常强烈,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重大政策。此后,瞭望智库不断研习和衍生这一模式,创建出“瞭望圆桌”系列闭门会。2018年以来,仅宏观经济及金融领域就以平均每月一场的频率,对我国汽车芯片国产化、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货币未来走势等议题举办了共20多场研讨会。有关部门从谏如流,一系列市场和企业难题迎刃而解。

但是,尽管成绩斐然,期间仍有人才困境。尤其是发展至今,瞭望智库早已不再是一家单纯媒体,绝大部分课题都同时囊括研讨会、论坛、新媒体、研究报告、视频产品、信息咨询、大数据分析等,需要跨条线、跨内容、跨部门、跨形式,甚至需要协调整个新华社资源来开展。一个产品从设计到产出,既要考虑受众需求、品牌影响,又要兼顾市场效果,传统媒体难以做到样样擅长。为此,瞭望智库除招聘专门的运营人员外,也在内部挖掘“多面手”,培养其资源整合、落实课题的能力,在严格执行“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上,力争练就更多的全能人才。

(三)研究产品终需“有人买单”,决策层影响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在欧美、新加坡等发达经济体,顶尖智库可谓是最了解、最接近也最能影响一国决策的机构,其作用有时还甚于政府部门本身。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其规模之大、历史之久、研究之深,也非普通政府部门可比,被称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库”。也正是其1996年开始介入国家政策讨论后,全球同类智库的“极致地位”才逐渐确立。

但对媒体来说,这一点最难实现。为此,瞭望智库走过了一段漫长和艰难之路。瞭望智库的初期成长获得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资金连续三年的专项支持,中央需要有传播属性的智库,也因此酝酿并形成了“研究型内参”——瞭望研报。这款站在金字塔尖的产品,承接多个决策部门、重点部委的研究课题,既与决策层互动,一些课题又能转化为深度报道,形成舆论场互动。

多年来,瞭望研报已具备成熟的调研与采编流程、标准,并与其他智库、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及市场机构相互融合,大大强化了其在“研究型内参”领域的竞争力。仅2019年,瞭望智库就向上级机关报送各类稿件上百篇,内容涵盖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中美贸易摩擦等热点议题,其中超过一半以上被相关部门采用,屡获中央领导批示。

期间最难的,同样是人才——除去吸纳《财经国家周刊》少量的采编队伍外,瞭望智库打通了新华社资源,吸引有经验、有干劲、有抱负的中青年人才,并支持优秀骨干人才继续求学深造甚至赴外留学,去全球智库办得最好的国家取经。2016年至今,瞭望智库已有一批分别赴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色列海法大学等高校的年轻人回国,将自己宝贵的访学经历用在工作实践中。另有一批年轻记者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国内高等学府攻读硕博,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战略视野,逐步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广视野、强干劲的精良之师。

(四)著书立说,推动智库产品再上一个台阶

瞭望智库成立之初,领导层曾指出,各研究中心甚至各研究员何时能著作等身了,瞭望智库也就“练出来了”。迄今,瞭望智库始终沿着这一初衷前进,逐个击破,在细分领域上不断著书立说。自2016年起,中信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蓝皮书2016》《汽车强国之路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动能评估》《汽车强国之路2019:中国汽车产业迈入发展新时代》等行业专著,以及《为什么是五个手指?》这一有关量子通信、暗物质、无人驾驶、基因武器等前沿黑科技的畅销书。《全球视野下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也即将面世。更多的,是上百份专业咨询报告的出炉——《2012—2017科技创新对人民群众“获得感”贡献分析报告》《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发展六大趋势》《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等,以及每年定期发布《大国扶贫》《大国制造》等“大国”系列研究报告。

然而很快,各研究中心就倍感力不从心。仅100多人的团队常年承担着3倍以上的工作量,必须找出一条新路来。不断试验之后,各研究中心开始一方面夯实自身能力,一方面向其他官方机构虚心求教,增强相互间的沟通黏性和信息同步,相继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强强联合,创新研究生态。

如2019年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撰写发布《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双方历时半年面向51家商业银行开展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各种挑战和潜在风险,创新性提出评估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模型,并给出146条转型举措,形成10万字调研报告。报告发布当周,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收到3000册,15家银行、22家金融机构和几十家研究机构申领超过1500本。发布当日,新华社客户端的两篇稿件阅读量均过百万;瞭望智库官微阅读量破10万;百度百科第一时间录入;58家媒体首发了报告摘要,100多家媒体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当周转载量高达719万。

(五)不忘媒体人本色,基层调查“升格”为区域经济研究产品

基层调查是媒体的看家本领,但这显然不够满足智库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基于基层调研的区域经济研究产品,是媒体转型智库的又一利器。

瞭望智库对此同样也是全情投入,分别联合山东、辽宁、福建、四川、河北、新疆、西藏等省份,以及深圳、杭州、青岛、苏州、温州等地市联合调研,出台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调研产品。去年1月,瞭望智库与山东省政府共同组织“讲述企业创新故事,擦亮山东制造品牌”专项活动,采访、挖掘、凝练出“山东制造”创新发展之路,于全国两会期间随刊发行5万册《解码山东制造专刊》,并在新华社各渠道发布十数篇阅读量过百万的稿件。同时,还通过数百家山东制造企业的参选资料,历经一个月时间和11位权威专家的封闭评审,遴选出“山东制造·硬科技TOP50”榜单,于11月与山东省工信厅共同发布。去年10月,瞭望智库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中商智库等5家高端智库一起,为四川省提供包括决策咨询、课题研究、智力帮扶、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服务。

调研中逐渐发现,智库的创新建设不仅是产品与制度的革新,也是整个生态环境的革新,对内是创新意识的觉醒与推进,对外是资源与机构的联动。为此,必须建立调研产品的长效输出机制。于是,与深圳市政府的常年合作就成为试金石——2015年至今,瞭望智库与深圳市政府密切合作,从供给侧改革到创新国际化,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构建新经济,从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战略布局,从企业“走出去”海外利益保护到建设“无废城市”等,累计合作课题20余项。期间,两者共组织6次大规模调研,走访包括市发改委、工信局、科创委、宝安区、罗湖区等20余个政府部门,走访行业协会、企业80余家。作为一家媒体型智库,基础理论研究并不占优,但也正是因为具有媒体基因,瞭望智库凭借高敏感度和出色的调研能力,最终摸索出一条以课题成果应用性、实用性为突破口的合作路径,成为具有可复制性的样板。

(六)最难也最终极的目标,是成为“云上智库”

难,是因为媒体本就缺乏技术基因,对信息产品及解决方案往往有心无力。对此,瞭望智库也始终走在路上。首先是建设“云上专家库”。否则,智库难称其名。瞭望智库的契机,是新华社为落实中央精神,将全社的新型大数据智库云项目落地于此,旨在拓展服务中央决策的智库功能,提升服务社会的智库水平。因此,瞭望智库要学会站在新华社的大平台上,为智库同行们服务。

2016年,瞭望智库正式承接“新型大数据智库云”项目,开始大量的数据库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及运营工作,完成了独特的国家专家库、课题库、成果库框架设计和数据采集。实现了1.5万专家入库和研究资源的精确搜索、甄别、积累,以及相关的数据清洗、入库功能设计和开发。更进一步,根据新华社关于加强中央主要领导人全媒体报道、更好服务党中央及积极开发高端创新产品等要求,瞭望智库2017年牵头启动“第一学习文库”项目。

这是一款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准检索为核心功能的数据库及APP,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论述、新华社权威发布和报道以及其他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及解读文章。在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征集推荐活动”中,从近500件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30佳优秀案例。

当前的智库经营,早已不只是媒体运作方式的改变,牵涉着极为广泛的决策认识和市场认知的觉醒。智库的运营者们,要具备更开放的大局观和义利观,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从人才聚合、资源累积和技术进步等层面,打造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才能基业长青、公忠谋国。

猜你喜欢
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