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飞
写一件事,需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叙述清楚。流水账似的平铺直叙,会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致。为了提高叙事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同学们有必要具体了解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多种叙述方式。多积累一种叙述方法,写作时就多一个选择,你笔下的事情就会多出几分精彩。
一、顺叙
顺叙是最常用的叙述方式,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组织材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事情因时间推移而发展,人物因时间推移而变化,地点因时间推移而转换。在运用顺叙的文章里,经常会出现提示时间的词语,帮助读者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需要注意的是,顺叙容易使文章显得平淡无味,解决的办法是注意材料取舍,做到有详有略,突出描写最能表现中心的部分。
孙永猛的《我不能失信》一文,正是采用顺叙的方式来讲述故事的。
宋耀如一家准备去朋友家做客。二女儿宋庆龄很想随行,可是因为已经和小珍有约,便决定在家等她。虽然最终没有等到小珍,但宋庆龄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
这篇文章采用顺叙的方法讲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经过渐渐铺开,显得很有条理,给读者留下了清晰的印象。作者在叙事时注意了有详有略,“决定留下”这个情节写得详细,“耐心等待”和“吐露心声”写得简略,全文疏密有致。这样安排详略是合理的,因为“决定留下”这一部分内容最能体现宋庆龄的诚信美德。
二、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最突出的情节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回过头来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也可以是先写眼前的事物、情景,引出回忆的内容,再接下去叙述往事。采用倒叙的写法,有的是因為事情的结局或片段有特殊意义,先写出来加以突出强调;有的是为了设置悬念,一开篇就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结局平常、没有突出情节的事情,不适合运用倒叙的方法。
一位同学在《不该发生的事》一文开头写道:
我骑车摔伤了腿,躺在病床上。班长拎着水果,笑嘻嘻地看我来了。看着她像大姐姐一样的热情劲儿,我心里好一阵难过。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读着这个片段,你一定忍不住要问:班长来看“我”,“我”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为什么会难过呢?前天发生的到底是什么事?能够让读者产生疑问,并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倒叙就收到了理想的表达效果。倒叙转向顺叙时,还要处理好过渡问题。小作者接着开头这段文字继续写道:“那是前天下午发生在教室里的事。”这一句和“前天发生的事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眼前浮现出来”紧密衔接,没有前后脱节之感。
三、插叙
插叙,就是暂时中断叙事的进程,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其他内容,然后再接着原先的内容往下叙述。插叙,有的是说明中心事件的背景,有的是对中心事件的原因作补充交代,可以使文章结构呈现变化之美。当然,运用插叙时,内容不宜过长,以免喧宾夺主。同时,插叙部分的开头、结尾也要设计好和上下文之间的过渡,让读者一读就能知道插叙部分和上下文的分界线在哪里。
《冰项链》一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文中有这样一段插叙:
他平时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站在一旁,傻呆呆地看奶奶或妈妈打扮葵花。看奶奶给葵花梳小辫、扎头绳;看妈妈将一朵从地里采回来的花插到葵花的小辫上;看奶奶过年过节时,用手指头蘸着红颜色,在葵花的眉间点上一个眉心;看妈妈用拌了明矾的凤仙花花泥给葵花染红指甲……
这一段插叙,写的是哑巴哥哥青铜看奶奶和妈妈打扮妹妹葵花。文中连续用了多个“看”字,说明青铜看葵花,百看不厌,青铜对葵花,情深意重。读了此处插叙,读者再读下文青铜费尽心力为葵花做冰项链这一情节,就能走进青铜的内心世界,急他之所急,想他之所想,深刻感受他对葵花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
四、补叙
补叙,是在记叙事情的全部经过之后,对读者还不太清楚、有疑问的事情再进行一些交代。补叙的内容不可缺少,如果少了补叙的内容,事情就会显得不完整,从而影响读者的阅读与理解。补叙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在读到补叙的内容前读者心里一直有疑问,读到补叙的内容时才会恍然大悟。补叙和插叙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在于:补叙的内容与中心事件是同一件事,插叙的内容一般是其他事情。
请看管桦《小英雄雨来》一文的结尾: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抗日小英雄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抓走了。听到河沿传来的枪声,大伙儿都以为雨来牺牲了,很多入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大家看到雨来的小脑袋露出水面时,都深感意外,激动不已。读到这儿,读者一定会和乡亲们一样,急于知道雨来究竟是怎样脱险的。最后的补叙,解释了雨来没有牺牲的原因,既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团,又有力地突出了雨来的英勇和机智。
叙事的方法很多,效果各不一样。描写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根据所写事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想方设法把事情写得生动有味,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