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泠
穿过人群,我一眼就看到站在父亲身边的她。即便早有了思想准备,但是真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充满了抵触。她和父亲刚刚领了结婚证,两人看上去情投意合。她一直微笑地看着我穿过校门口的人群,来到他们身边,亲热地对我说:“泠儿,想吃什么呀?”
我抿着嘴,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算是对她这个新妈妈的回应。虽然父亲之前一再强调,她是个善良贤惠的好女子,会把我当作亲生的女儿一样对待,我还是对她没有一丝好感。尤其父亲对她总是夸赞不已,让我隐隐觉得,她已经代替了母亲在父亲心中的位置,这让我更恼怒。要知道,母亲去世还不到两年。
父亲春风满面地要带我们去饭店吃饭,我不肯去。她在一旁笑呵呵地拉着我说:“那咱们回家,让你们尝尝我的厨艺。”回家后,她径直去了厨房,父亲悄声对我说:“一会儿吃饭,你喊她‘妈吧。”我抬头狠狠盯了他一眼,他赶紧低下头,喃喃道:“她儿子已经叫我爸了……”
当时我刚上高中,她叫我每天回家吃饭,说在学校吃没什么营养。接下来,紧张的高中生活让我无暇顾及其他。我在家就是吃饭,她负责做,我负责吃,说的也都是些客气话。我后来选择了去远方读大学,并在大学毕业后客居他乡。工作,结婚,生子,我一个人努力打拼着,电话都很少往回打,逢年过节也不过是给他们寄点钱。
谁知世事无常,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爱人当场身亡,儿子小腿被截肢。我一下子就懵了,每天痛不欲生,不知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就在这时,这个我不曾喊过“妈”也很少关心过的后妈,风尘仆仆地赶过来,来到我身边。
当时我蓬头垢面,心如死灰,她看到我后立刻去开了热水器,把我推进浴室,叫我去洗个澡。她温柔地说:“孩子,你是做妈的,为了小凯你也得站起来。”然后她开始收拾屋子,和我一起去医院接儿子回来。
面对儿子稚嫩的小脸,她微微笑着,很暖心。儿子望着她的笑脸,竟然也笑了,柔声喊:“姥姥。”我转过头泪流满面,听她在我身后低声说:“只有你笑着,孩子才会笑着,他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我心里一震,继而点点头,缓缓地擦干眼泪,侧过身来的时候,发现她的眼眸也含满了泪,在孩子面前,她笑着轻声细语,哪怕是含泪带笑。她和我们住在了一起,每天早起做家务、陪孩子,总是笑眉笑眼。坐在午后的阳光里,以她小学教师的耐心和慧心给孩子讲故事,都是些励志类的故事,是讲给孩子,也是讲给我听。
后来,我和父亲第一次视频通话了。之前不和父亲联系,是觉得和他无话可说;出事后,又怕他看到我的颓废。如今,在她天天和父亲视频的影响中,在她的陪伴和劝说下,我开始给父亲分享我工作的事,分享她重新养活过来的花草。
彼时,父亲得脑梗已有一年多,有些后遗症,是她一直在照顾父亲。如今,她的儿子儿媳和父亲住在一起,照顾父亲,她一个人千里迢迢来我这里,帮助我重新面对生活。我们闲聊时,她说:“这大城市好是好,只是比较适合年轻人,上了年纪的人容易怀旧,还是喜欢老地方,亲切、自然。”我知道她想回去了,便没有挽留。
送她走的时候,她几次欲言又止。小凯很依恋姥姥,哭着叫她不要走,她眼眶都红了,说:“姥姥也舍不得小凯,可姥姥得回去看看姥爷。”她的目光不时看向我。其实我明白她的心思。但是我没有表示,始终沉默着,她便有些失落地走了。
在她回去两个月后,我带着儿子也回家了。一开门,看见我推着儿子笑咪咪地望着她,她嘴巴立时惊得大张,失声道:“你们……”
“姥姥。”儿子清脆地喊她,她才回过神来,转头喊来父亲,拉着我激动地说:“孩子,你终于肯回来了,是我不好,该多住些日子,等着你,咱们一起回来。”
“不,是您的鼓励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我不能辜负您的心意,我得自己勇敢起来,承担起我的一切,哪怕是回家。”話音一落,泪眼朦胧中,我看到父亲久违的笑容。他们一直想让我回来,即便没有多说,她的心意我怎能不懂。
“好,好……”她笑着,看着我和父亲紧紧地拥抱,欢喜地说:“这就对了,我走进这个家,就是希望自己起点作用,哪怕像块补丁,把咱们的生活缝补得更好些。”话毕,大家都欣慰地笑起来。
想着那些年她在厨房里为我忙碌的身影,想着我频临崩溃边缘,她第一个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心下恍然,幸好有她这一块“补丁”,让我在失去母亲的日子里依然有口热饭吃、有暖衣穿,在人生毁灭性的打击里依然有力量、有勇气站起来。是她一直在缝补着我的缺失,温暖着我的生活,我是何其有幸,拥有她这样一个“继母”,我情难自禁地开口道:“妈,谢谢您!”
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含泪笑道:“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阿旺摘自《家庭百事通》202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