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祥
《乌暗暝》
作者:黄锦树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后浪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定价:59元
该怎么来描述我对黄锦树的阅读?10年前在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举办的“亚洲社会转型”的会议上我们曾经有一面之缘,但转身异途,私下里并没有交流。当时他尚是青年,等我读到《乌暗暝》简体版的时候,在开篇的序言中,他已经是“我们的南洋摩罗已老”,又读到张惠思对他状态的描述“因为身上的病……在不停的瞌睡如梦中和我们断断续续地闲话家常”时,竟觉心有戚戚焉的悲凉。这是2017年,他不过49岁。
我怎么觉得他是一位疲惫的兄长?出生于1968年,其实也不过是我的同代人。但我的阅读终究是“迟到”,隔着看不见的海洋和边界,在我38岁头上,才读到他的小说集《雨》的简体版。“大海何处不起浪,大地何处未遭雨”,我将书的封面去掉,像藏着一个秘密在奔波的旅途和会议的间隙阅读——读了很久很久。也曾想就这样一直私藏,当做自己独享的佳肴,但终究战胜了自利的心态,将小说拿到课堂上,让更年轻的学生们读,然后有点自得地觉得给了他们一份极好的礼物——讲授当代文学的我,常常因为不能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好的养料而羞愧难当。
我纠葛了很久,是否要对他的作品进行更多的言说。如果说现代社会同时造就了黄金和垃圾,那么,语言究竟是如荣格所言的能带来转化和生机的“黄金内丹”,还是引我们入歧途的“意识的残余之物”?无生趣的写作往往窒息着我们的语言世界。我甚至想,如果我再次遇见黄锦树,也许我还是不会和他交流,至少不会是那种充满学理和名词方式的交流。或许更恰当的方式是沉默——“穿过树林就是海”,在沉默的尽头也许会有一种“well-speaking”。
他仅仅是一个在马华文学的地盘上攻城掠地、叫嚣奔突的“摩罗斗士”吗?他仅仅是书写南洋的奇观并由此获得文学象征资本的成功作家吗?或者是一个“坏孩子”,乐此不疲地以文学为一种人生的游戏?又或者,是所谓“中文现代性”的践行者,并引领着一种叙事的新潮?还或者,为“马共”的历史招魂,但又无法建构政治理念的主义症患者?族裔写作、离散经验、创伤性结构和去殖民化,这些流行的理论似乎都可以在他的书写中找到对位,但对我来说,首先要排除的就是这些单一性的霸权理论的想象和阅读——他的作品不可被分割为这些理论的注脚,正如他的形象并不能完全被“马华文学”所包裹。
《乌暗暝》的开篇是《落雨的小镇》,这与前此的《雨》形成了呼应。孤独归来的哥哥发现妹妹不见了,于是又匆忙踏上追寻之旅。但是在无数熟悉和陌生的小镇里,寻人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无可名状的忧伤,这忧伤构成了黄锦树作品的全部底色,背后是家庭、国族和历史的创伤。《乌暗暝》同样写游子归来,在回忆和现实中将背井离乡的恐惧渲染得无以复加。好在他最后不忍心将残酷完全呈现,而选择了一个多元的结尾,但内里那黑暗的无意识,却是一个族群挥不去的梦魇。最触目惊心的一篇是与鲁迅名篇同名的《伤逝》。黄锦树续写鲁迅,却是从一个亡灵的角度,由此我们不仅理解了黄锦树,也重新理解了鲁迅,并对中国现代性诞生之初的“死路”有了互文性的体认。
不过我之所以被黄锦树的作品打动和感动,并非因为那些学理性的缘由。我从胶林、雨水和闪烁的灯火、阴沉不定的天气中读到的,是完全内在的亲密性。这种亲密性并非建立在“风景的奇观”上。是的,在我的有生之年还从没踏足过马来西亚的领土呢,但是我为什么觉得那些风景如此熟悉、那里的人就像生活在我故乡的亲朋?这里面一定有一种奥秘,我并不能完全确定我是否触碰到了这一奥秘——这也是我踌躇犹豫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在对《雨》 《乌暗暝》和《南洋》的有限阅读中,我将这一奥秘定位为汉语的奥秘。我和黄锦树共享了一套汉语的密码——这种密码在很多的汉语写作者那里已经丢失了,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去密化的汉语,因而是一种完全工具化的汉语——而在黄锦树这里,汉语的这套密码不仅没有丢失,反而是在辗转流离、压迫和创伤中得到了强化。他的作品就像一个汉语的迷宫,将一种来自远海的气息嵌入汉语固执的内陆,并将其导向不可知的象形地理。我好像与它们——那些胶林、雨水、小镇上的姑娘、杀戮和梦——有一种机缘的密契:人到中年,当我重置生命和文化的语法,我在这些书写中遭遇到了迟到的汉语,如此惊心动人,如此悱恻哀怨……这是美丽的葬礼,不屈服的汉语之灵。
《效率崇拜》
作者:[加]賈尼丝·格罗斯·斯坦
译者:杨晋
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三辉图书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定价:59元
从赤贫社区到富裕阶层,从私人生活到公共生活,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被对效率的疯狂崇拜主导了。国际关系学家贾尼丝直面后工业社会的这一迷局,通过公共教育和全民医疗保健这两个窗口,披露各个领域对效率的滥用,大胆质疑,进而破除对效率的迷信。
《末日松茸》
作者:[美]罗安清
译者:张晓佳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定价:79.8元
作者跟随世上最珍贵的蘑菇——松茸鲜为人知的供应链,横跨日本东京与京都、美国俄勒冈州、中国云南、芬兰拉普兰等地,进行田野调查。松茸的跨地理、跨文化之旅提出一个宏观的问题:人类是否能与各物种保有无须掠夺的和平共存关系?
《恐惧与自由》
作者:[英]基思·罗威
译者:朱邦芊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定价:99元
“二战”史权威基思·罗威继《野蛮大陆》之后的又一力作。他深入探访“二战”幸存者,对战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进行了创新性解读,揭示了战争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它既是毁灭性的,又是建设性的。本书引导我们对一切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华北考古记》
作者:[法]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译者:袁俊生
出版: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定价:398元
一部划时代的考古文献。作者是公认的“欧洲汉学泰斗”,也是第一位运用现代考古技术对中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的学者,收集整理了一千七百余张图片。1909年本书法文版面世,中国的龙门石窟等遗址由此进入西方学术视野。这是中文版首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