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建方 编辑/易可
张建方
上海精武传统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精武沪东传承基地主教练,老年大学武术指导老师。
太极拳是有氧运动,需要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摄入氧气,补充能量。这种在行拳过程中运用的呼吸方法不同于平常时的呼吸,有着自身特有的原则、规律、方法和要求。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为“拳势呼吸”。
有些拳友不重视拳势呼吸的学习和运用,练拳时也是打拳归打拳,呼吸归呼吸,不注意形与意的配合。殊不知,正确的呼吸方法本身就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们的拳艺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
太极拳是以注重内意训练为重要内容的武术流派,强调内在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如果说内意的关注尚不一定需要用呼吸来配合的话,那么,意识的转移即关注点的移动就非得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不可。因为只有关注呼吸,才会产生意念;只有关注意念,才能实现关注点的移动。可以这样说,呼吸就是意识感知的物质基础,不会呼吸就不会打拳。太极拳讲究辩证法,主张矛盾的统一和谐,怎么可以打拳不关注呼吸?何况,我们在练拳过程中,本身就包括呼吸的要求,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不会忽视呼吸的重要性。
俗话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指的是运用呼吸的方法来激活内意,“外形”只有在意识的指导下运动,才能使行拳全神贯注。
许多武术老前辈将“呼吸”比喻为激活意识的钥匙,一再强调只有学会拳势呼吸,才能做到内外兼顾,神形兼备,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的诸多要求都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指导理论的。这些要求虽言简意骇,但都是指导我们练拳的至理名言。例如:太极拳对腰胯的要求就是要“松、沉、圆、活”,而要达到这些要求,首先就要能够放松腰部的肌肉,要放松腰部的肌肉(也包括放松身体其他部位),就要采用“吐气”的方法。
还有,在做“独立挑掌”动作时,呼吸的方法是又“吸”又“呼”,先吸后呼的;在动作转换时,还往往需要用呼吸来承接,以保证动作的圆润与劲力的折叠。
所以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实现太极拳诸多要求的基础与前提,只有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拳势呼吸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拳势呼吸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使我们握有进家入室的钥匙。
我们平时的呼吸,是以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为前提的,由于人在常态下的耗氧量不大,因此呼吸量也不需要很深很大,一般来说,采用浅式呼吸就够了。拳势呼吸则不同,因为需要满足拳势动作的能量要求。也就是说,当行拳者的肢体正在做出各种各样的攻防动作时、当行拳者自身的能量正在被不断地消耗时,必须采用随势而行的呼吸方法,及时摄入适当的氧气,不断地给身体补充能量,才能使行拳者保持足够的运动能力。所以说,随势呼吸是拳势呼吸的基本原则。
躯体四肢的运动形式,不外乎就是四肢的屈收与展放、躯体的起伏旋转以及动作转换时相对静止的状态,呼吸也只是“呼出状态”“吸入状态”和“不呼不吸”的状态。拳势呼吸,就是要让各种呼吸状态与肢体运动的各种形态和顺贴切地结合在一起,使呼吸与肢体的运动相辅相成。这就是拳势呼吸的显著特点。
拳势呼吸的一般规律是:凡四肢向躯体部位收拢时为“吸”、向外伸展时为“呼”;对胸腹运动而言,扩开胸腹时为“吸”,拢合胸腹时为“呼”;躯体运动时,往往是向上立起时为“吸”,沉伏向下时为“呼”;向外发力时,常会伴有短促有力的“哼”“哈”呼气声,突遇外力袭击时,也会发出“嘶”“嘶”的吸气声。
呼吸要细,是指呼吸的量要合适,速度要慢,以能够基本满足运动能量的补充为度。太极拳是非常讲究效率的,决不轻易浪费一点点的能量,“蝇羽不能落”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行拳过程中,要求行拳者尽可能合理使用能量,不要做也不能做不必要的动作,以免过多使用能量,引起呼吸的增加和局促。
匀,即要求呼吸的量尽可能保持均匀,不能忽多忽少。太极拳不但要求行拳动作要稳要匀,呼吸也要稳要匀。
长,就是要求呼吸的时间要长,气息出入的量要大,俗称肺呼量要大。我们平时呼吸时的肺呼量一般只用到三分之一,拳势呼吸要求肺呼量要尽可能大,呼吸时间尽可能长。
深,指呼吸时的进气量要深,要使气能够深入到腹腔部位,促使腹部在呼吸的带动下形成开合,这样的呼吸方法即称之谓“腹式呼吸”。打太极拳要求实腹畅胸,实际上只有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才能做到。
顺,是指在“呼”与“吸”的转换过程中,要做到和顺慰贴,切不可呼完就吸,吸完就呼,像老牛喘气般毫无停顿。呼吸转换之间,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非呼非吸的过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然呼吸时的往复式呼吸变成折叠式的循环呼吸,从而实现“拳势呼吸须折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