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泽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张韶华
近年来,泽州县坚持系统思维,结合非公领域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行业集中的特点,大力实施“红色集群 辉映丹川”非公党建全域提升工程,以党建集群引领产业集群,依点画圆、串点为链、聚点成群,发挥“点”的辐射作用、“链”的整合功能、“群”的放大效应,推动全县非公企业党建上台阶,为全力推动古韵泽州高质量转型跨越发展贡献非公力量。
以龙头企业、党群服务中心、非公企业商会为圆点,辐射周边,筑起同心圆,有效破解了非公党建“组织零散化、作用分散化”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党支部牵动。针对性选取规模大、效益好、党建强的龙头企业党支部,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联系党建基础薄弱的企业党组织和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小微企业,促进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晋城市兴达铸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市最早一批创立的集铸造与机加一体的民营企业,2012 年组建支部以来,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覆盖企业3 家,联系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49 家,把分散的党员灵活有效组织起来,牵动周边企业党建工作同步开展。二是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带动。以丹河新城、巴公园区、长河经济带等非公企业聚集的地区为重点,结合实际打造山水合聚、清慧制造等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党群活动中心,带动提升区域内非公党建水平。山水合聚党支部新建230 m2的党建宣传教育基地,涵盖四个宣传展厅和一个宣教室,成为金村新区周边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新基地。三是非公企业商会党总支全面推动。充分发挥商会与企业联系紧密、在企业中影响力大的优势,采取“商会+总支”、“商会+支部”模式,组建“行业管理型”或“属地管理型”商会党组织,对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直接纳入商会党总支管理;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企业,采取挂靠、联建等方式,纳入相关商会党总支管理,确保“两个覆盖”无空白点。
以创建非公党建示范点和“双强六好”党组织为契机,以畅通信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为目的,引导产业链上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交流、融合,把党建引领作用贯穿于非公企业产业链,推动非公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一是在产业链上建支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产业资源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发展。柳树口镇福旺多生态园党支部立足于打通产业链,与柳树口镇10 个村党支部联合成立农超党总支,贯通基地、农户和超市间的关系,实行订单农业,畅通了山区优质农产品直通城市的销售渠道。二是在产业链上创品牌。围绕县委“两带两区四同步”高质量发展总纲,开展“树亮品牌全面达标”专项行动,编印《泽州县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并依托区域、产业链进行分类挖掘,先后培树以金隆玉联合党支部“一议两创三关爱”党建工作法为代表的长河经济产业带品牌群,以晋城山水合聚水泥有限公司党支部“一二三四五”党建工作法为代表的丹河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带品牌群,以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为代表的北部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区品牌群,以聚寿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为代表的南部农旅融合发展经济区品牌群,确保在“点上过硬”的基础上实现“面上集群”。三是在产业链上优服务。建立19个工委委员包保联系点,选派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101 人,定期深入一线,面对面提供精准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工委委员单位第一时间联系上下游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面对晋城市镇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紧急复产时的人员短缺和技术难题,经工信局多方联系,大阳镇飞羽服装厂厂长、共产党员靳新丽带着工人和技术全力支持,保障了全县口罩和防护服物资供应。先后组织100 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100名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和30 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到成都非公企业学院、中山大学等进行专题学习,搭建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结合企业需求为清慧、兴达、金工等装备制造企业柔性引进德国、法国等外国铸造专家13 名,解决了企业的技术困境。四是在产业链上抓活动。秉承“服务企业发展,凝聚党员职工”理念,在全县非公企业中先后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文艺汇演、“我和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70华诞”微视频征集等活动,鼓励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共同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党员带头科技攻关”“一名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非公经济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和文化优势,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动员鼓励非公企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以党建为桥梁,开展非公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活动,企业在资金、技术、专业信息等方面大力帮扶乡村,乡村在土地、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全力支持企业,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一是人员互通。全县各非公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为周边村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就近就业,部分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洗礼的非公企业人员回村任职,参与村庄管理成为“城归人才”,有效缓解了当前农村“无人可选”“无人可用”的难题。经营企业10 余年的崔建云2017 年回乡返村,当选为大东沟镇北村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修缮党员活动室、党史村史馆、环境整治、举办“农民文化节”、整理闲置土地等举措,村集体由“乱”转“治”,短短两年多时间,村庄发展完成华丽“蝶变”。二是资金互通。着眼企业长远发展,非公企业党组织大力推进企地共建。晋钢党总支周边村庄将闲余资金入股晋钢,让分钱变分红、村民变股民,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晋钢党总支推动企业常年捐资累计达300 余万元,用于驻地村庄道路、水利设施和文化建设,使企业在当地赢得了口碑,创优了发展环境。三是平台互通。打破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内部循环的传统模式,多形式搭建企村互通平台,在信息、经验等方面互学共享,发挥党建资源整体效应。川底乡金隆玉联合党支部书记焦国斌,2015 年担任川底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兼职调解员,2019 年成立“和事佬”工作室,为乡村化解各类矛盾40 件,成为建设农村法治的生力军、社会治理的推动者、文明乡风的传播者;润宏新能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发挥企业文化培训优势,将润宏大讲堂培训对象延伸到结对村,通过定期举办科学技术、就业培训、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等讲座,推动结对村党员干部素质全面提升。四是责任互通。深入开展“民企带村、民企助贫”行动,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投、农村主建、群众及贫困户收益”原则,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与贫困村精准对接,全县24 家实力较强的非公企业结对24 个贫困户集中村,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工程,帮扶结对村上项目打销路、吸收就业人员,助推全县脱贫攻坚持续深入,彰显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