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小像】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宇宙实在是个复杂的东西,大如太空列宿,小至蜉蝣蝼蚁,一切分裂与分解,一切繁殖与死亡,一切活动与变异,俨然都各有秩序,照固定计划向一个目的进行。然而这种目的却尚在活人思索观念边际以外,难于说明。人心复杂,似有过之无不及。然而目的却显然明白,即求生命永生。永生意义,或为精子游离而成子嗣延续,或凭不同材料产生文学艺术。似相异,实相同,同源于“爱”。
一个人过于爱有生一切时,必因为在一切有生中发现了“美”,亦即发现了“神”。必觉得那个光与色、形与线,即是代表一种最高的德性,使人乐于受它的统治、受它的处置。人类的智慧亦即由其影响而来。然而典雅词令和华美仪表,与之相比都见得黯然无光,如细碎星点在朗月照耀下同样情形。它或者是一个人、一件物、一种抽象符号的结集排比,令人都只能低首表示虔敬。正若如此一来,虽不会接近上帝,至少已接近上帝造物。
这种美或由上帝造物之手所产生,一片铜、一块石头、一把线、一组声音,其物虽小,亦可以见世界之大,并见世界之全。或即造物,最直接简便那个“人”。流星、闪电于天空刹那而逝,从此烛示一种无可形容的美丽圣境。人亦相同,一微笑、一皱眉,无不同样可以显出那种圣境。一个人的手足毛发在此一闪即逝缥缈的印象中,都无不可以见出造物者之手艺无比精巧。凡知道用各种感觉去捕捉住此美丽神奇光影的,此光影在生命中即终生不灭。屈原、曹植、李煜、曹雪芹,便是将这种光影用文字组成篇章,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几个人。这些人写成的作品,虽各不相同,所得启示必古今如一,即被美所照耀、所征服、所教育是也。
美固无所不在,凡屬造形,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即无不可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生命之最高意义,即此种“神在生命中”的认识。唯宗教与金钱,或归纳,或消蚀,已令多数人生活下来逐渐都变成庸俗呆笨,了无趣味。这些人对于一切美物、美事、美行为、美观念,无不漠然处之,毫无反应。于宗教虽若具有虔信,亦无助于宗教美的发展。于金钱虽若具有热情,实不知金钱真正意义。
这种人既填满地面各处,必然堕落了宗教的神圣庄严性,凝滞了金钱的活动变化性。这种人大都富于常识,会打小算盘,知道从“实在”上讨生活,或从“意义”“名分”上讨生活,捕蚊捉蚤,玩牌下棋,在小小得失上注意关心,引起哀乐。生活安适,即已满足。活到末了,倒下完事。这些人所需要的既只是“生活”,并非对于“生命”具有何等特殊理解,故亦从不追寻生命如何使用方更有意义。因此若有人超越习惯的心与眼,对于美特具敏感,自然即将被这个多数人目为“痴汉”。若与多数人庸俗利害观念相冲突,且成为疯狂,为恶徒,为叛逆。换言之,即一切不吉名词,无不可加诸其身。对此符号消极为“沾惹不得”,积极为“与共弃之”。然一切文学、美术以及多数思想组织之巨大成就,却常常唯痴汉有份与多数无涉,则显而易见。
世界上缝衣的、理发的、做高跟皮鞋的、制造胭脂水粉的,共同把女人的灵魂压扁、扭曲,使她失去了原有的本性,亦恰恰如宗教、金钱,到近代再加上个官场得失世故哲学,将多数男子的灵魂压扁扭曲所形成的变态一样。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即由于本性日渐消失,“护短”情感因之亦与日俱增。和尚,道士,会员,社员……人人都俨然为一切名分而生存得十分庄严,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却从不曾仔细思索过这些名词的本来意义。许多“场面上”的人物,只不过如花园中盆景,被所谓思想观念强制曲折成为各种小巧而丑恶的形式罢了。一切所为所成就,无不表示对于自然之违反,见出社会的抽象和人的愚心。然而近代所有各种人生学说,却大多数起源于承认这种种,重新给以说明与界限。这也就正是一般名为“思想家”的人物,日渐变成政治八股交际公文注疏家的原因!更无怪乎许多“政策”“纲要”“设计”“报告”,都找不出一点依据,可证明它是出于这个民族最优秀头脑与真实情感的产物,只看到它完全建筑在少数人的霸道无知和多数人的迁就虚伪上面。政治、哲学、美术,背面都给一个“市侩”人生观在推行。换言之,即“神的解体”!
神既经解体,因此世上多斗方名士,多假道学,多蜻蜓点水的生活法,多情感被阉割的人生观,多轻微妒嫉,多无根传说。大多数人的生命如一堆牛粪,在无热无光中慢慢燃烧,且都安于这种燃烧形式,不以为异。本来是懒惰麻木,却号称“老成持重”;本来是自私小气,却被赞为“有分寸不苟且”。他的架子虽大,灵魂却异常小。他目前的地位虽高,却用过去的卑屈佞谀奠基而成。这也就是社会中还有圆光、算命、求神、许愿种种老玩意存在的理由。因为这些人若无从在贿赂阿谀交换中支持他的地位,发展他的事业,即必然要将生命交给不可知的运与数的。
然而人是能够重新创造“神”的,且能用这个抽象的“神”,阻止退化现象的扩大,给新的生命一种刺激和启迪。
我们实需要一种美和爱的新宗教,来煽起更年轻一辈做人的热诚,激发其生命的抽象搜寻,对人类明日未来向上合理的一切设计,都能产生一种崇高庄严感情。国家民族的重造问题,方不至于成为具文,为空话。五月又来了,一堆纪念日子中,使我们想起用“美育代宗教”学说的提倡者蔡孑民老先生对于国家重造的贡献。蔡老先生虽在战争中寂寞死去了数年,主张的健康性,却至今犹未消失。这种主张如何来发扬光大,应当是我们的事情!
★【语文与人生】在沈从文先生的许多文章中,“美”与“爱”是常见的字眼。在他看来,人类真善美的发现与创造,其中也包括艺术创作,都是情感萌发的结果,是来源于爱又对爱的表现。作为一种生命的表现形式,“美”与“爱”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沈从文认为“美”与“爱”能化解与补偿社会的异化、现实的丑陋以及生命的有限。因此,他说:“我们实需要一种美和爱的新宗教,来煽起更年轻一辈做人的热诚,激发其生命的抽象搜寻,对人类明日未来向上合理的一切设计,都能产生一种崇高庄严感情。”
★【文本聚焦】为什么沈
从文认为美与爱具有重要意义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