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军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所著的《心理学与成长》一书,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并作了删改。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美国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心理学与成长》一书将心理学的知识轻松融入短文中,如一盏明灯,引领人们找到通向美好生活的路途。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以孩子的口吻敘事,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甚至有了一种成就感的心路历程,语言平白,耐人品味。在统编本教材中,这篇文章从译文形式到教学要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新课文。该文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其具体要求如下:“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不仅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更要为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1]七年级学生正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零零后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当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容易产生害怕、恐惧甚至是沮丧绝望的心理。因此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抓住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拥有美好而幸福的人生,这也是语文教学应有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积累文中的词语,掌握“读读写写”中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用文中关键词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3.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练就勇于面对困难的坚强心理。
4.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学习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用文中关键词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2.品味课文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
1.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默读法、讲解法、勾画批注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走一步,导入新课
1.讲故事猜人物。
1945年1月,正值二战期间。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你们能猜到这位上将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课题及作者: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2.简介作者及作品。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课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二、走一步,初步感知
2.积累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准字音并掌握词义。
扒趴酷热厌倦附和怦怦嘲笑哭泣暮色
安慰凌乱惊讶畏惧惊慌失措
3.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并在你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注。
三、走一步,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说说课文中有哪些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心理经历了几次变化?
明确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犹豫、怦怦、吓坏、晕眩、恍惚、害怕、惊讶。
明确“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犹豫——害怕——惊讶或犹豫——吓坏——平静——骄傲。
2.请用四个表示心理的词语“怦怦、晕眩、恍惚、惊讶”复述课文故事内容。
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清晰。
示例:56年前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我和小伙伴们去爬悬崖,我爬上悬崖后只觉得心怦怦地跳,小伙伴们一个一个都爬上悬崖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感到阵阵晕眩,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我上不去也下不来,只觉得神情恍惚。后来杰里和爸爸来了,我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我对自己感到惊讶。
3.思考:文章哪些内容是叙事部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能否给它加个简洁的小标题?
明确:课文1-28自然段属于叙事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冒险——脱险。
4.思考:文章最后一段写什么内容?整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
明确:最后一段写“我”从这件事情中得到的启示,悟出的道理。文章的结构层次可分为:叙事——说理。叙事按时间先后和事件发展的顺序。
四、再走一步,探究心理
在前一个环节,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在“冒险——脱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概括来讲,“我”的心理变化经历了两个过程,一个是“心理摧毁”的过程,一个是“心理重建”的过程,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我”的心理是如何被摧毁的,“我”的心理又是如何得以重建的。
1.问题探究一:“我”的心理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摧毁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1)原因一:妈妈的警告
品味“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明确:这句话中的两个“不”字否定了什么?妈妈的话,在我耳边唠叨了八年,给了“我”怎样的心理暗示?妈妈的话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品味“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明确: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却是来自母亲的爱,爱有时也是一种束缚。
(2)原因二:朋友的嘲笑
找出文中描写朋友嘲笑“我”的句子或语段,分角色进行演读,并谈谈自己听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明确:朋友的嘲笑让“我”的内心全线崩溃,甚至感到伤心绝望。
思考:假如你是其中的某一个孩子,你又会怎么做呢?
明确: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雪中送炭,而不是落井下石。
(3)原因三:自我否定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方看起来非常遥远。
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比较阅读第8自然段和第16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心理描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从“看起来”“就会”到“绝对”“肯定”,可以看出“我”内心的绝望无助。
2.问题探究二:一个人的心理到了崩溃的边缘,又是如何得以找回自信的呢?
明确:爸爸的指导与鼓励帮助“我”找回了心理自信。
(1)分角色朗读18-28自然段,读出爸爸的语气和“我”的心理变化。
(2)找出爸爸指导鼓励“我”爬下悬崖的语句,体会其中的语气,并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这个你能做到。”——“这就是你要做的。”
好的——很好——好了。
明确:父亲语气平静,给予耐心的指导与帮助,给出方法与建议,缓解紧张情绪,减少心理压力,是一位沉着冷静、理性而智慧的父亲。
(3)找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说说“我”是如何一步步重建心理的。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再一次,我做到了。
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明确:恐惧、绝望——毫无信心——顿生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
(总结:“我”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心理摧毁到心理重建的过程,而其中心理暗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理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3.问题探究三:文中有大量传神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中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想一想课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
总结明确: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心理;通过对比描写表现心理;通过身体感觉表现心理;通过描写幻觉表现心理……
五、再走一步,感悟哲理
1.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从小时爬悬崖的经历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示例:(1)人生之旅,不可能一马平川。若感到前途渺茫而灰心丧气,就会陷入“险”的深渊。小险变大险,夷中生险。
(2)如果只是想到困难,不跨出尝试的一小步,那等待你的是永运的黑暗。
(3)在崎岖的道路上跋涉,短短的一小步都是可贵的。正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不断积累,才能书写漫长的人生之路。
2.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与大家交流交流,談谈自己的感受。
3.读完课文你有何感悟呢?
作为父母——?
作为朋友——?
对我们自己来说——?
示例: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不要随意地评判孩子。
作为朋友,不随意地嘲笑朋友,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和帮助朋友。
对我们自己来说,遇到困难,逃避和害怕都没有用,要先自己冷静下来,想想我此刻能做的是什么,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要行动起来,先走好脚下能走的这一步,一步一步,化整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