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2020-08-10 08:57张万里凌丹
关键词:轨道交通

张万里 凌丹

摘 要: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运用全自动运行线路,具有技术性高、设备可靠性高、设备安全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可维修性等一系列的优势,因此,全自动运行线路与以往传统普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相比较而言,全自动运行线路已经成为更安全、更可靠以及更经济的行业标杆。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中的操作导向型模式以及战略导向型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策略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运营管理模式

0 前言

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诸多城市都将全自动技术运用到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但是技术性较强、效率较高及稳定性较强特点,所以全自动运行线路在管理这一方面与普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存在差异。为了能够使得全自动技术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应注重运用更加先进及更加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使得全自动运行线路充分发挥作用价值。故而,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

1.1 操作导向型模式

操作导向型模式属于偏集权的运营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职能部门完全深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全面管理控制企业中的传统财、人、技术、物、质量安全以及培训等等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相关生产单位只是需要建立在职能部门决策的基础上进行工作[1]。另外,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生产单位一定会遇见业务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基本上都能够通过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进而解决。在操作导向型模式下,相关职能部门为了能够将问题正确并及时的解决,工作人员的设置以及各个部门的设置会很多。

其次,操作导向型模式的特点。在操作导向型模式中,职能部门技术部门的力量非常强大,不仅仅要负责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职能要求,同时还要负责对各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方案以及解决策略。生产部门并不具备管理职能的分析决策力量,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生产部门能够确保职能部门的决策以及企业决策层的决策能够高效运行。另外,在操作导向型模式中,企业的管理阶层较小,故而工作人员的机构较为精简。

1.2 战略导向型模式

战略导向型模式属于集分权结合的运营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全面管理控制生产单位的资产、财务、战略以及绩效等等重大事件。在战略导向型模式中,生产单位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制定业务战略,并将资源预算提出,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生产单位不仅仅只是承担着执行职能部门的决策。一般情况下,在战略导向型模式下,职能部门都不会直接进入到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对于生产单位放权分责。在战略导向型模式下,企业不需要设置过多的职能部门,只是需要建立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基础上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即可,在此过程中通常都会包括:安全、人、物、财以及技术等等。不仅如此,战略导向型模式下职能部门也不需要设置过多的工作人员,在设置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其主要设置在平衡利益、综合协调以及促使企业整体利益提高等等方面即可。另外,生产部门设置职能科室主要负责工作任务如下所示:技术部门以及安全部门负责管理控制职能部门的质量、安全事务以及技术[2]。综合部门负责针对于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让后将其上报给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并针对于职能部门培训业务进行管理。

其次,战略导向型模式的特点。建立在企业管理控制理念的基础上,职能部门针对于企业重点事务进行全权负责,并且生产部门设置的职能科室具有管理控制层级,人力资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

2 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

其一,优化设备维护方式。因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具备集成度较高、更为复杂以及专业归类很难进行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设备维护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分级维护的方式,将设备的初级维护以及深度维护工作进行划分,具体而言:整合前期应急处理以及设备巡视等等初级维护工作,初级设备维护工作是由相关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进行。而针对于其他深度维护工作而言,是由专业的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进行。在此基础上企业应重视针对于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设备维护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使得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能够满足设备维护要求,不仅如此,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工作,还能够避免更多的设备维护工作人员投入,高效并经济化完成自动运行线路设备维护工作[3]。

其二,促使现场应急处理响应速度有效提高。想要提高现场应急处理响应速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自动运行线路沿线各个站点中,设置多职能工作人员,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实现运营工作人员一岗多能,还能够使得人员调配更加灵活,以此使得系统发生故障是响应时间有效降低。

其三,建立在简介理念上设置人员配置方案。在自动运行线路正常运营的背景下,如果现场设置多职能工作人员,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得工作人员编数有效减少,促使工作人员成本有效降低,以此能够实现人员配置以及自动运行线路运行的高效、简洁、经济实际目的。

3 总结

總而言之,运营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功能定位,因此,应注重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另外在此基础上,由于各大城市的运营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在充分考虑运营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在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并且还要与后期扩展规划相结合,进而选择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运营管理模式,以此使得运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扬.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发展历程及展望[J].交通世界,2020(13):154-156.

[2]王晓倩.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控制中心管理模式创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S2):16-18.

[3]尹聪聪.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模式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S2):19-23.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基于熵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仿真软件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氢燃料电池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流预测方法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设置研究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