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新闻价值核心要素的变迁

2020-08-10 09:25赵雅馨
新闻传播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主流媒体媒介融合

【摘要】互联网技术与移动设备硬件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的融合,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媒介平台升级与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坚守新闻业根基,同时也推动了新闻价值核心要素在新时代的演进和革新,在新闻价值的建构上为融媒时代其他寻求转型的传统媒体作出了极好的示范。

【关键词】媒介融合;主流媒体;新闻价值

【作者简介】赵雅馨,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系助教。

2010年起,互联网进入Web3.0时代[1],社会化媒体应用普及。根据微信团队的数据报告,截至2019年9月,微信月活跃账户数量达到11.51亿。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以高速的、即时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互动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硬件设备的升级,个人上网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个人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应用共同赋予了人们个体更多表达观点的机会,改变了人们的新闻消费习惯,也让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其生产制作周期长、反馈机制缺位、媒介元素单一等特点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暴露无遗。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媒介形态的变化、用户需求的多元化,种种因素共同推动着传播格局的改变,传统媒体已经开始探索融合发展的道路。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正在形成,即沉浸传播,以人为中心、连接所有媒介形态[2]。随之而来的是顺应社会发展、依附新媒介、满足用户新需求的全新媒介内容,因此,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的建构在新时代有了新变化。纵观新闻价值的定义,不论是“标准说”还是“关系说”,亦或是“效用及意义说”,究其根本,新闻价值都是围绕人的需求,并随人的需求而变化,他们都认同社会变化带来的新闻价值的变化[3]。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应该在媒介融合实践中坚守新闻业的根基与规范,同时为新闻注入新鲜的血液,“央视新闻”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战略转型的网络新闻品牌“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主流媒体在新闻价值体系建构上的变迁。

一、传播无时不在

时效性仍是新闻价值判断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亘古不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通信硬件的升级,新闻的定义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转变为“新近发生与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背包记者将各种媒介技术集于一身、超级团队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即使新闻工作者无法确保第一时间到达每个新闻现场,仍然可以借助“公民记者”力量来完善和充实报道,以此来实现全年365天、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实时报道。借助移动终端,用户也不再需要打开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看新闻、知天下。

2013年4月1日,“央视新闻”官方微信正式开通,力求拉近与手机用户的距离。官方微信的主要内容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合各新闻频道,平均每天向订阅用户推送10至15条新闻,包括简讯式汇总新闻《早啊,新闻来了》、新闻中心的短视频系列节目《主播说联播》以及重大事件的及时报道。此外,公众号的菜单栏还设置了“新闻直播”栏目,点开此栏目即可直接通过外部超链接跳转至CCTV新闻频道在线直播。通过多种形式的新闻推送和新闻直播超链接,“央视新闻”官方公众号实现了融媒时代对新闻报道实时性的新要求。

二、重视个人事物,关照个体差异

在进行新闻事实的专业判断时依旧重视具有重大影响或意义特性,但是新闻事实由原先的宏观国家政策扩展到一切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个人事物。融媒时代,曾经不受关注的个人事件经过互联网互动讨论或转发功能二次发酵,进而演变成为公众关注的群体事件,重要性通过民间立场、民间视角、民间表达得到凸显。

以“央视新闻”阅读量10万+的推送《谢谢你,武汉摆渡人》为例:该报道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数个在疫情期间努力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普通人,他们当中有春节不回家转送医院外卖的外卖骑手、招募志愿者解决医护人员出行困难的快递员、坚持回访代购生活必需品的社区工作人员、告别街头去医院救急的环卫工人、自愿报名转运患者运送物资的民警,等等。这篇报道关注到了产生极大社会积极影响的普通人和平凡事,塑造了正能量形象,对用户的思想道德层面进行了深度洗礼。

三、突破地域限制,满足个性需求

新闻的接近性突破地域的限制,从心理、年龄、兴趣、职业等多方面接近用户。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在地域上的接近已经不能满足融媒时代用户对新闻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将新闻内容根据用户偏好细分、将新闻报道以多媒体元素呈现等新的新闻生产、信息整合与分发方式才能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拉近了用户与新闻的距离。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以多媒体元素满足用户不同的阅读偏好与兴趣,有视频新闻,如轻剪辑深阅读的V观微视频报道;图文新闻,如针对热点事件制作的趣味性科普新闻“一图解读”:简讯新闻,如每天早晨6点准时推送的“早啊,新闻来了”;专栏新闻,对热点事件进行权威发布与解读的专栏新闻,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共同战疫”等。

除此之外,由于“公民记者“的出现,传统主流媒体不在占有时效性与现场感的绝对优势,所以联手用户生产内容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形成了PGC+UCC的生产模式[4]。比如2020年1月25日“央视新闻”公众号推文《UP主实拍:“空城”武汉的物价、交通、生活状态》就引用了武汉当地UP主林晨同学的拍摄素材,向公众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信息,有力地平息了“物价飞涨”等谣言,极大地安抚了公众的焦虑情绪,拓展了舆论空间。

四、分散新闻热点,量化用户关注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媒时代,显著性一直是衡量新闻是否能够满足用户新闻欲求的一大标准。名人效应还在,但是热点也逐渐分散到了普通人身上。用户对新闻的关注度也成为了判断显著性的一大标准,在线互动设置这一媒介技术赋予了用户随时随地参与内容的生产与传播的能力。新闻报道下方的转发、点赞等大数据是记者判斷该新闻报道热度的重要指标,其中高点击量的内容还可以成为记者进行深度挖掘或二次报道的新闻线索。

例如公众号的“在看”功能,点击之后便可把该推送公开在“朋友在看”页面,提高文章的曝光度,实现广泛的传播效果。“央视新闻”还鼓励用户将身边突发的新闻发送至微信公众号,从“公民记者”中挖掘新闻细节、获得新闻线索,让所有具备互联网硬件设备的用户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2020年2月24日的新闻推送《宅家理发大赛开启,一大波自学成才的“Tony老师”上线了》很生动地呈现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動,推文以来源于网络的网友宅家理发失败案例图片为主,配合风趣的文字解说和特殊时期理发店营业提示,引发了订阅用户的积极留言与转发。

五、丰富趣味元素,愉悦收受体验

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上,新闻报道中趣味性内容比例提升,报道形式向“去中心化”的软新闻倾斜。趣味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宣传思维,借助流行元素实现主流价值的软着陆,中和了主流媒体的宣传色彩。

例如“央视新闻”2020年3月4日的文章《是时候展现你的本事了!居家技能自测题,来跟小伙伴比一比!》,通过图片、动画、特效、文字等元素,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活小知识,范围涉及蔬菜水果辨别、烹饪技能、消毒防疫知识等,还以生活化语言和用户在留言区进行互动,给用户提供了趣味、轻松的阅读体验。此外,配合贴近大众生活的趣味性的内容当下流行的vlog短视频元素也登上推送“舞台”,收获了一众年轻用户的强烈关注。以2019年11月9日该公众号的推送《康辉的第一支vlog:明天要出趟远门>为例,主持人以vlog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视听场景的沉浸与亲民视角让用户在短时间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与主动扩散的欲望。

正如部分学者所说,新闻价值的本质是满足新闻接受者对新闻的需求,对于这种由文化、情境和人们主观性综合作用下的判断,不存在唯一的真理性标准,只能在传一受新闻价值标准的动态平衡中不断修正[5]。融媒时代,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就在探索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新变化的道路上为其他寻求转型的传统媒体作出了极好的示范,在传统媒体的传者本位与原生新媒体的受者本位之间找到了适合派生新媒体的平衡点,坚守了新闻业的根基,同时也根据媒介平台的升级与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了新闻价值在新时代的演进和革新。所以,主流媒体应该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将自身的内容优势与互联网平台有效结合,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发声平台,守好融媒时代的舆论场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闵大洪.从边缘媒体到主流媒体——中国网络媒体20年发展回顾[J].新闻与写作,2014(3).

[2]李沁,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李沁.“第三媒介时代”新闻价值的定义与构建[J].当代传播,2015(4).

[4]栾轶玫,张雅琦,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信息呈现与媒体表现[J].新闻战线,2020(02).

[5]陈力丹,何健,马骏.社交新闻聚合网站的新闻价值运作路径——以嗡嗡喂为例[J].当代传播,2016(06).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主流媒体媒介融合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