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探究

2020-08-10 09:25刘家欣
新闻传播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编导创作

【摘要】纪录片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最大的特点为真实,可以给人带来更为直接的精神影响。在进行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能够对拍摄现场有精确的把控,以完成最终效果目标。本文对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为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编导现场控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创作;编导;现场控制

【作者简介】刘家欣,2917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传播学本科毕业后到美国顶尖综合性私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19年5月获得美国乔治城大学文化、传媒与科技项目硕士学位。

纪录片是对客观事物经过主观能动加工后呈现的过程,将真实现场经过创造性的加工处理后,经过主观改造,可以将现场真实转译给观众。纪录片的拍摄就是转译的重要途径之一。电视纪录片创作中需要编导进行现场控制,对拍摄的对象及系统进行人为的干预及调节,控制的内容包括选择拍摄内容、取舍画面构图、针对访谈提问等。

一、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分析

(一)编导现场控制必要性

纪录片是主观与客观的综合体,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会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融入主观真实性,为了保证纪录片符合真实性要求,应该降低创作中的主观干预,尽量向观众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影片形式,从而完成社会现实记录的目标,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纪录片的编导需要进行整个现场拍摄环节的规划及组织控制,做好多方的协调沟通,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电视纪录片作为重要艺术形式的一种,为了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需要优化整体拍摄的手法、应用创新的艺术加工形式,使纪录片获得更高的观赏性以及趣味性[1]。而纪录片编导对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进行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编导应在确立创作意图,准确把控纪录片所要呈现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对纪录片创作现场的控制。由于目前纪录片的拍摄制作技术水平仍有待于完善、提高,大部分编导尚未积累足够的优良纪录片创作经验,因此更需要充分掌握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的工作内容,明确编导现场控制对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意义[2]

现场拍摄是重要的纪录片编制环节,在拍摄过程中,为了保证拍摄效果的高效率,编导应该在拍摄前直接呈现创作思想,形成管理、组织拍摄的具体步骤,分析现场的各个环节,形成初步现场条件明确及拍摄预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现场拍摄人员的分配,工作人员的配合以及协调,整体工作人员沟通能力的提升等。在进行拍摄过程中,编导需要进行现场拍摄的具体组织,具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做好现场拍摄的各环节的考量。同时,在进行突发事件的现场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情绪管理,保证清晰、理性的思维,学会应用逻辑性思维进行问题处理,寻找最佳的问题处理途径[3]

因为纪录片的实际创作以及拍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景镜头有一定的动态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与编导的创作预期存在差异。此时编导应该保持随机应变,对纪录片的内涵与现实结合深入分析,寻找可行的呈现方式,将纪录片与外景进行良好结合,拍摄出更加具有寓意的纪录片场景。如可以充分利用外部的光线状况优化拍摄效果。纪录片的编导自身应具备必要的美学艺术知识,具备专业思维,可以将外部条件向创作的动力转换,从而创作出更加具有创新性以及良好拍摄效果的纪录片[4]

(二)纪录片创作中编导进行现场控制的主要作用

1.拍摄内容的明确

创作一部纪录片时,应首先从纪录片题材出发合理选择拍摄内容,最终将选择的内容作为呈现的素材,所有的素材剪辑过程需要围绕纪录片的主题展开,因为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环节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因而编导需要明确拍摄的内容以及具体顺序。編导作为整体创作团队的核心成员,对于纪录片创作有更清晰、全面地认识,在确立纪录片所要拍摄的内容时,可发挥现场控制职能,保留纪录片所要呈现内容中最为重要的素材。

2.拍摄进度控制

在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时,限制因素包括多方面,经费、制片方都为限制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进行创作过程中,需要管控拍摄的进度,将拍摄时间控制在目标范围中,以便使得加工制作时间分配更合理。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有相关的问题,需要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维持过程有秩序进行,以提升创作的效率。

3.后期艺术加工

纪录片的素材内容来源于生活真实,但需要进行艺术处理,可以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加工,形成较多的呈现效果,再经过拍摄后的后期加工能够提升纪录片的趣味性,使信息更加集中呈现,因而编导需要进行后期加工的控制,通过现场控制能够保证后期加工更加方便,从而保证拍摄资源利用的高效性,避免发生素材的浪费现象[5]

二、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现存问题分析

(一)拍摄环境问题

通常在进行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拍摄环境问题,因为多数纪录片的拍摄场地为户外环境,对于地理自然环境类型的纪录片,在创作中难免会受到天气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纪录片创作进度的延滞,如果未能预先制定弹性空间,最终可能造成纪录片无法按期完成,进而浪费了人力物力,造成经济损失。

(二)人员调度问题

人员调度的不合理安排会使拍摄现场出现混乱的场面,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因而编导需要进行人员的分工组织,使得工作有秩序地进行,维持整体纪录片的拍摄效率。通常情况下,纪录片的拍摄分为不同的组别,因而编导需要做好人员的调度安排,形成分组以及导演的职能规划。

(三)拍摄技术问题

部分纪录片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因为技术限制,可能导致部分呈现效果不佳,因而需要引进相对较为先进的拍摄设备,提升拍摄人员的整体素养,优化拍摄的手法,升级软硬件,这也是编导现场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6]

三、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方法的改进

(一)设计科学拍摄方案

为了保证现场控制的可靠性,纪录片的编导应该根据纪录片创作的要求、现场环境等合理制定拍摄方案,在充分考察拍摄现场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必要性的弹性预备方案,以免在创作过程中遭遇恶劣环境影响拍摄进度,也能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调用弹性预备方案继续开展纪录片的创作,将因遇突发情况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确保纪录片创作的整体工作效率,保障纪录片创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强化拍摄人员的现场管理

为了优化现场控制以及管理的效率,应该重视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相关工作,根据实际需求简化纪录片的创作团队,实现对人员数量的良好控制,同时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职责划分,形成有效的拍摄责任制度,让专人负责具体的现场环节,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体创作的高效性。如果需要多次拍摄内容,应该进行分组拍摄,由具有能力的导演进行相关拍摄,必要时提供指导[7]

(三)优化拍摄技术

在进行现场的拍摄过程中,需要重视拍摄的技术支持,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首先与制片方进行协调,引进满足拍摄需要的技术设备,确保纪录片创作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满足纪录片创作需求的相关设备引进后,编导应做好设备的现场调动、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精密、昂贵的设备更应加强管理,可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确保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相关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另外应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力度,根据实际创作需求,合理安排人员岗位,合理配置人力物力,降低可能发生的拍摄素材的浪费,保证纪录片的内在价值。

结语

纪录片的创作跨时空范围较大,需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因而需要创作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的拍摄及呈现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关注的重点以及审美层次也动态改变,因而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应明确创作的素材及需要用到的方法技巧,切实保证纪录片创作的顺利开展。编导是纪录片创作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明确拍摄的内容、控制拍摄进度、后期艺术加工制作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编导的现场控制对纪录片创作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場控制存在的拍摄环境与技术问题、人员调度问题等,应采取设计科学的拍摄方案、做好现场拍摄工作调度、优化拍摄技术等应对措施,保证纪录片的拍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黄国晖,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控制研究[J].记者观察,2019(5):141.

[2]吴添翼,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现场的控制策略讨论[J].新闻前哨,2019(5):95.

[3]史伟超.纪录片制作策略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103+105.

[4]张海波.如何把控电视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科技传播,2019,11(19):56-57.

[5]赵思萌.博物馆专题纪录片项目制作与价值分析——以《我们的清明上河图》专题片为例[J].大众文艺,2019(15):56-57.

[6]徐艺萌,论纪录片创作中编导的现场控制[J].传媒论坛,2018,1(11):160+162.

[7]张晨光,卢运莲,论地方电视台纪录片制作的内容和运营创新——基于《寻味顺德》的讨论[J].现代传播,2019(12):116-118.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编导创作
Jazz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