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海燕 何婉婷 叶秀儿 甘晓文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性别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睡眠结构参数差异, 探讨其对不同失眠群体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416例失眠患者, 按照性别分为男组(202例)、女组(21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4岁, 186例)、中年組(45~59岁, 137例)、老年组(60~89岁, 93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图监测, 对不同年龄、性别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男组的慢波睡眠时间(SWS)、N3睡眠时间、N3%、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氧)均少于女组, 快速动眼运动(REM)周期数、N1睡眠时间、N1%、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大于3低氧指数、平均氧减均大于女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REM睡眠时间、REM%随着年龄增大递减, 睡眠后觉醒时间、觉醒时间比例、微觉醒时间、微觉醒指数、AHI、氧减大于3指数、平均氧减随着年龄递增而递增。青年组觉醒次数、微觉醒次数、N2%少于中年组、老年组, SWS、REM活动度、REM强度、N3睡眠时间、N3%大于中年组、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REM周期数、N1睡眠比例高于中年组、青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不同, 主要差异表现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REM和N睡眠期时间和比例、AHI、血氧饱和度等方面。
【关键词】 失眠;多导睡眠图;睡眠结构参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44
失眠通常指的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不满足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随着人们压力的日益加大, 失眠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 失眠障碍患病率为10%~15%, 年发病率约5%[2]。失眠会降低记忆力, 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 慢性失眠更会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 甚至会加大患有精神疾病风险以及自杀率, 因此失眠症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3]。目前, 治疗失眠广泛应用镇静催眠药物, 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可作用于不同睡眠周期继而达到助眠效果, 但是这类药物普遍存在较多不良反应[4, 5]。已有研究资料显示, 女性出现失眠症状的几率比较高, 老年人群则更容易出现失眠情况[6, 7],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睡眠-觉醒周期有所不同[8-10]。但目前临床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中除对药物类别选择有指导外, 鲜有针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失眠患者明确用药指导。因此, 对比观察不同性别和年龄失眠患者睡眠特征, 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416例失眠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以失眠、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早醒易醒、无法按时入睡等为主诉;②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有完整从晚上11:00至次日凌晨7:00多导睡眠监测仪记录。按照性别分为男组(202例)、
女组(21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4岁, 186例)、中年组(45~59岁, 137例)、老年组(60~89岁, 93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方法, 在室温18~25℃、安静且舒适的实验室内监测, 监测当日不午休, 晚上10:00时至次日凌晨7:00时进行监测。监测前7 d内停止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男组、女组睡眠结构参数, 包括:SWS、REM周期数、N1睡眠时间、N1%、N3睡眠时间、AHI、最低血氧、氧减大于3低氧指数、平均氧减;②比较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睡眠结构参数, 包括:TST、睡眠后觉醒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REM睡眠时间、REM%、觉醒时间比例、微觉醒时间、微觉醒指数、AHI、氧减大于3指数、平均氧减、觉醒次数、微觉醒次数、N2%、SWS、REM活动度、REM强度、N3睡眠时间、N3%、REM周期数、N1睡眠比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男组、女组睡眠结构参数比较 男组的SWS、N3睡眠时间、N3%、最低血氧均少于女组, REM周期
数、N1睡眠时间、N1%、AHI、氧减大于3低氧指数、平均氧减均大于女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同年龄分组睡眠结构参数比较 失眠患者的TST、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REM睡眠时间、REM%随着年龄增大递减, 睡眠后觉醒时间、觉醒时间比例、微觉醒时间、微觉醒指数、AHI、氧减大于3指
数、平均氧减随着年龄递增而递增。青年组觉醒次数、微觉醒次数、N2%少于中年组、老年组, SWS、REM活动度、REM强度、N3睡眠时间、N3%大于中年组、老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REM周期数、N1睡眠比例高于中年组、青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结果2.1提示, 男性患者睡眠质量更差, 微觉醒次数增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因素对失眠的作用值得关注, 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血氧饱和度降低因素对失眠的作用。而女性患者非快速动眼(NREM)期浅睡眠时间和比例增加, NREM期深睡眠时间和比例减少等因素对失眠的作用值得关注。
结果2.2提示:①随着年龄增加, 总睡眠时间减少, 尤其是REM时间减少, 睡眠效率降低, 睡眠维持困难, 觉醒和微觉醒均增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增多, 血氧饱和度下降。以上因素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失眠作用值得关注。②中老年人睡眠觉醒增加, 睡眠维持率低, NREM期浅睡眠比例增加, 而REM活动度和强度降低。③老年人NREM浅睡眠比例增加, REM睡眠时间显著减少。总之, 年青患者更多见入睡困难情况, 随着年龄增长, 觉醒增加, 睡眠维持困难、REM睡眠时间和比例减少,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增加、血氧饱和度降低加重(尤其是在男性患者), 以上因素应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予以关注。
综上所述, 不同年龄和性别失眠患者群体的多导睡眠图参数特征存在差异。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特征, 对不同失眠群体的个人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忠新. 临床睡眠障碍学.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 25.
[2] Hu RJ.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 Encyclopedia of the Neurological ences, 2003, 25(2):4-8.
[3] 宋立敏, 魯珊珊, 王大伟, 等. 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与注意力、记忆的相关性.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7(4):52-58.
[4] 黄永璐, 汪青松, 吴颖慧, 等. 昼夜静息-活动、睡眠-觉醒节律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2, 37(1):44-46.
[5] 梁政亭, 朱奇, 张星平, 等. 失眠症PSG睡眠结构参数男女性别差异比较.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6(6):796-798.
[6] Ioachimescu OC, El-Solh AA. Pharmacotherapy of insomnia.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2012, 13(9):1243-1260.
[7] Krystal AD, Milton E, Zammit GK,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olpidem Extended-Release 12. 5 mg, Administered 3 to 7 Nights Per Week for 24 Week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imary Insomnia: A 6-Month,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Multicenter Study. Sleep, 2008, 31(1):79-90.
[8] Morin CM, Benca R. Chronic insomnia. Lancet, 2012, 379(13):
1129-1141.
[9] 徐福平, 原嘉民, 蔡庆豪, 等. 不同年龄、性别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的睡眠结构参数对比观察. 山东医药, 2016, 56(43):
71-73.
[10] 李小钧, 王雪花, 谢燕, 等. 老年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评估及多导睡眠图检查的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20):5129-
5130.
[收稿日期: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