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立宁,王超,袁晓龙,张宁,牛贞福,国淑梅*
(1.莱芜区苗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71100;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3.齐河县晏城街道办事处,山东德州 251100)
植物抗性是指植物抵御各种外来不良生存环境的能力,包括对不同病虫害、各种不良环境因子、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的抵抗能力,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遗传性状。植物诱导抗性分为局部抗病性和系统抗病性两方面[1]。被诱导的部位直接产生的抗病性为局部抗病性,如通过坏死等现象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系统抗病性是指植物体的内部发生生理代谢变化,经过局部诱导后在非诱导部位产生抗病性的现象[2]。
目前诱抗剂种类较多,生产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以局部诱抗植物抗病为研究对象[3-7],而对施用诱抗剂后植株产生的系统抗性研究较少。事实上植株获得抗性后,会在整个植株上有所表现,如能提高发芽率和生物量等[8]。本文选用4 种诱抗剂、设置6 个处理和对照对番茄浸种后进行种植,测定了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植株高度、茎粗、单株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分枝角度和茎部及地下部生物量,以期培育番茄壮苗,筛选出促使番茄产生系统抗性潜力的植物诱抗剂。
番茄品种:神粉158,西安年丰番茄种苗繁育有限公司生产。
亚精胺标准品,美国Sigma 公司;牛蒡多糖,纯度≥85%,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果胶多糖,AR 级,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壳聚糖,纯度≥85%,浙江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叶绿素测定仪,TYS-A,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烘箱、游标尺、电子天平等。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 个处理,具体见表1。每个处理在培养皿底部平铺1 张滤纸,将番茄种子放于滤纸上,用各处理及对照试剂倒入培养皿对番茄种子进行浸种,液体深度以刚刚没过种子为宜。将培养皿放于温度为25 ℃的培养箱中进行催芽[9],催芽期间每天中午将种子取出用清水冲洗,晾干后再放回原培养皿,并及时补充诱抗剂。每处理浸种10 粒,重复3 次。
1.2.2 试验方法
浸种3 d 后,将浸种后的番茄种子种植于日光温室(温室长90 m、跨度9 m)中,株距20 cm,大行间距80 cm,小行间距60 cm,垄高15 cm[10]。种植日期从2019 年10 月28 日至12 月28 日,种植过程中对番茄苗的各种性状进行测定。
叶片数:调查每株番茄的真叶片数(不包括心叶),测量50 株,取平均值。
叶绿素含量:用TYS-A 测定仪测定番茄植株自上而下第3 片真叶的叶绿素含量[11],测量10 株,取平均值。
分枝角度:测定番茄植株自上而下第2、3、4 个分枝的角度,测量10 个分枝,取平均值。
茎粗:用游标卡尺测定番茄植株测量距地10 cm 处的茎粗度,测量10 株,取平均值。
生物量测定:将幼苗地上部、地下部鲜质量称完后放入培养皿,再放入60 ℃烘箱,烘12 h 后,再分别称其干质量。共测量10 株,取平均值。
数据采用Excel 2013 进行处理,DPS 7.05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数据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表2 诱抗剂浸种对出苗率和苗期叶片数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seed soaking with inducer on emergence rate and seedling leaf number
从表2 可以看出,用诱抗剂浸种后各处理对番茄苗叶片数的影响大于对出苗率的,其中处理1、2、3 的出苗率较CK 有所提高,处理4、5、6 的出苗率较CK 有所降低,但各处理与CK 相比差异不显著。处理1、4、6 番茄苗的叶片数显著大于CK,其中处理4、处理6 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3 诱抗剂浸种对番茄苗期生长性状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seed soaking with inducer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omato seedlings
表3 显示了诱抗剂浸种对番茄苗期生长性状的影响。由表3 可知,处理2、3、4 的番茄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 显著提高,其中处理2 与CK 差异极显著;其余处理与CK 差异不显著。用诱抗剂浸种的番茄分枝角度相比CK 均有所增加,其中处理3、4 番茄苗的分枝角度相比CK 有极显著的增加,其余处理与CK 差异不显著。处理3、4、6 的株高较CK 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处理1、2、5 的株高与CK 相比有所降低,其中处理5 与CK 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CK 差异不显著。处理4、6 番茄苗的茎粗相比CK 显著增加,处理1 茎粗相比CK 极显著降低,其余处理与CK 差异不显著。
表4 诱抗剂浸种对番茄苗期生物量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seed soaking with inducer on biomass of tomato seedlings
从表4 可以看出,利用诱抗剂浸种的番茄苗茎部鲜质量均高于CK,其中处理5 与CK 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CK 相比差异不显著;番茄苗茎部干质量方面,处理3、4、5 相比CK 显著提高,其中处理4 与CK 差异极显著。利用诱抗剂浸种的番茄苗的处理3、4 根部鲜质量较CK显著提高,其中处理4 与CK 差异极显著;处理3、4、5 根部干质量较CK 显著提高,其中处理4 与CK 差异极显著;其余处理的根部鲜质量、干质量与CK 差异不显著。
各处理中番茄苗的叶片数、枝夹角、茎部鲜质量均高于CK,其余番茄苗性状对诱抗剂浸种的反应不一。其中处理1 出苗率较CK 有所提高,番茄苗的叶片数显著大于CK,但苗的茎粗与CK 相比极显著降低。处理2 出苗率较CK 有所提高,番茄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 极显著提高。处理3 出苗率较CK 有所提高,番茄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 显著提高,分枝角度与CK 相比极显著增加,株高较CK 有所增加,茎部干质量、根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较CK 显著提高。处理4 出苗率较CK 有所降低,番茄苗的叶片数极显著大于CK,番茄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 显著提高,番茄苗的分枝角度相比CK 极显著增加,株高较CK 有所增加,茎粗相比CK 显著增加,处理4 茎部干质量、根部鲜质量、根部干质量与CK 差异均极显著。处理5 出苗率较CK 有所降低,株高与CK 相比显著降低,番茄苗的茎部鲜质量、茎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均较CK 显著增加。处理6 出苗率较CK 有所降低,番茄苗的叶片数极显著大于CK,株高较CK 有所增加,茎粗相比CK 显著增加。综上,处理4 番茄苗的性状最好,具有叶片7.58 片,叶片叶绿素含量达37.20 SPDA,能促进番茄苗植株的生长,增加番茄苗期茎部、地下部的生物量,有利于培育壮苗;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浸种量来解决发芽率偏低的问题。
可见,通过诱抗剂浸种,各处理的出苗率与CK 无显著差异,但后期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地上地下生物量等性状与CK 差异明显,说明诱抗剂浸种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延迟性。除对苗期有影响以外,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试验。此外,浸种后番茄分枝角度普遍较CK 有所增大,可能与内源激素赤霉素(GA)、植物生长素(IAA)在枝条上下部的分配变化有关[12-13],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番茄需整枝打叉,分枝角度的变化对其生产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本试验对于需要增大分枝角度的植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