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岚
7月22日是科創板开板一周年,过去一年里,100多家具有较高科学属性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有力支持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经过了资金的爆炒和股价逐步回归理性,一年来科创板整体上运行平稳,已结出累累硕果,未来科创板将迎来更多的科技龙头企业上市,给市场更大的期待。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开创了资本市场的先河,探索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审核制的路子。
“可以说,科创板的推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其中,最大的成就是注册制,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就作出了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直到去年伴随着科创板的推出而迅速落地实施,从成果来看非常成功,科创板的运行也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肯定。
同时,科创板也开创了中国A股市场上的多个第一,董登新称,比如首次允许亏损企业上市,首次允许特殊股权结构的企业上市,首次为科创企业提供了包容性的、多通道的IPO标准,包括首次采用了新股上市头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的限制。
尤其是科创板的退市制度改革,董登新把它称为“三废改革”,即废除暂停上市、废除恢复上市和废除重新上市。“过去退市制度最大的弊端就在这里,暂停上市、恢复上市、重新上市给垃圾股和僵尸企业留下了保壳包括财务报表作假的侥幸。”科创板“三废改革”推出之后,垃圾股和僵尸企业就只有退市这一条路。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也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科创板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引入注册制,极大地提升了股票的市场化发行效率,也推进了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第二,在市场化规则下,上市企业的信息更加透明,让投资者更加深刻了解到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引入资金创造条件;第三,在市场化规则的引领下,企业运行也比较规范,信息披露比较完整和及时,企业本身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了快速发展。
科创板成立一年来,较好地实现了注册制目标。新时代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一是从成交额来看,更加趋于理性,科创板从成立之初大额成交到逐步回落,目前每天的成交金额稳定在200亿元左右,占A股市场的成交量为3.69%,交易方更加理性;二是从换手率来看,也出现了稳步下降,从成立之初的30%-70%区间回落至1%-3%,换手率的下降意味着中长线资金正在进入,强化对科创板的长线投资;三是从市值水平来看,科创板总市值达到1.7万亿元,占A股市场比重为2.56%,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四是从股价和估值来看,科创板企业股价逐步回落,估值从最高位市盈率100多倍逐步开始向合理化水平回归,目前为79.58倍,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来看,科创板企业经过一年多的试点,不少科创企业投资价值显现,将迎来非常好的建仓和投资机会,适合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价值投资和长线投资。”
科创板最大的收获,在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主要还是有100多家具有科创属性的企业上市,大力支持了新兴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转型离不开这些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过去一年给100多家具有新兴经济特质、有比较好的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市融资的机会,使企业获得了宝贵的资本,助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这应该是科创板最大的贡献。”
首批上市的科创企业经过多空双方在短时间内充分博弈,虽然短期换手率较高,成交金额较大,但是随着机构之间博弈增强,潘向东表示,首批科创企业的股价逐步回归理性,开始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和真实的股价信号。“同时,科创板企业上市公司首日大幅上涨的趋势也在减弱,利于整体科创板企业股价未来进一步的稳定和估值的合理回归。”
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多数还是表现不错的,杨德龙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所谓“靓女先嫁”,首批上市的往往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过去一年里这些企业多数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成长,虽然今年受到疫情的冲击,部分企业的营收利润受到影响,但是因为企业具有一定的科创属性,受到的实际影响没有那么大,疫情过后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因此,首批上市的科创企业还是值得长期关注的”。
具体来看,第一批科创板公司在这一年里绝大多数利润上都取得了一个比较快的增长。
桂浩明称,虽然这段时间经济整体下行压力比较大,但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本身在高科技领域中是国家稀缺的信息产业,有了资本市场的推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企业效益普遍好于其他板块和企业,充分显示经济支持实体,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于国家鼓励的高新产业的一个巨大作用。
科创板也的确体现了注册制的包容性,对于真正的硬科技企业非常包容。董登新告诉记者,“在科创板挂牌的公司里有已经连续多年亏损的高科技企业,也有一些盈利很少但成长性非常高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虽然亏损但科技含量非常高,具有很高的科技发展前景”。
当然,总体来讲,科创板的容量还是太小,新股扩容太慢。董登新认为,包容性可能在对科创企业打开大门方面做得不错,但在迎接科创企业的进入方面还是过于保守。这个水池储水量太小,没有办法“养大鱼”,尤其是大机构、大资金,没有办法自由进出,目前的科创板很难容纳其长期驻扎,这是一个遗憾。“我们期待科创板能够和注册制精神一样,不断提高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快速扩容,让投资者共享这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红利。”
科创板弥补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短板,比如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但科创板市场本身其实还存在一些难题。
比如能够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还是少数,而中国的科创企业数量很多,杨德龙认为,将来需要引导更多的资金入市,为更多的科创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更好地支持经济的转型。“另外,在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源上,需要吸引更多优秀科创企业在科创板申请上市,保持持续的优秀上市资源也很重要。”
目前注冊制初步在科创板试点是成功的,但是依然有些制度需要完善。潘向东表示,一是科创板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退市的企业,退市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中小投资者保护和索赔制度需要完善;三是要加大处罚力度,避免类似瑞幸咖啡等造假事件在科创板发生;四是在交易上,科创板首日大幅上涨,强调了打新的超额收益吸引了诸多散户,不利于机构之间的博弈,这样投资者将面临科创板企业上市后几日股价更大幅度波动的风险。
此外,从现实情况来看,科创板的估值普遍要比市场中别的板块高很多,“当中有合理的因素,但也不排除由于稀缺性、过度炒作等其他因素导致的价格偏高”。在桂浩明看来,科创板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怎样持续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一些科创板企业上市以后,由于过去经营上存在一些漏洞出现较大波动,这种状况要怎样予以避免,特别是通过有效的信息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在这方面也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包括科创板退市还没出现,在这方面也应该要有所预案”。
在一些交易细节上,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比如打新,董登新提议取消市值配售,因为科创板是高风险板,亏损企业都可以上市;再者,科创板的IPO定价是完全市场化的,而核准制下的主板和中小板是由行政定价,监管层设定了一个天花板,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不能超过23倍。“在这种情况下,主板和中小板由于监管层人为压低新股定价,打新中签之后是稳赚不赔的,所以主板和中小板把打新作为一种福利,按照市值配售,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持有股票有相应市值就可以申购新股。而科创板上市第一天就没有涨跌幅限制,股价一步到位,打新风险会大增,如果新股发行的定价过高,投资者中签后有可能在上市第一天就亏损,因此,我们不能把科创板的市值配售当做一种福利,而应该把它当成一种风险。”
并且,市值配售是用虚拟资金申购,取消市值配售后,场内外的投资者要用实际的资金来申购,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打新中签之后放弃申购而发行失败的情况。
总体上,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意义达到了,拉开了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序幕。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提出,科创板还有几个需要改进之处。
一是审核环节需要更标准化,应当总结审核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出台更新版的审核问答和信息披露指引,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二是现场督导环节需要更透明,应当出台现场督导的相关制度,明确督导条件和标准,引导保荐机构更好的完成保荐工作;三是注册环节需要更加规范可预期,应当比照审核环节的流程披露,让市场更清晰注册环节的问询内容和轮次,对新股发行节奏有预期,建议取消每周定额批文机制;四是发行环节需要更市场化一些,建议取消超过4数区间下限即延期发行的机制,允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4数区间范围内自主定价,允许主承销商设计其他更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五是建议比照创业板规定,取消一般情形的保荐机构跟投;六是建议放开融券规模限制,战略配售之外的限售股也应当允许融券交易,增加新股供给,平复市场爆炒;七是建议充分与买方沟通,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批要求,让信息披露更有用、更有价值。
主要还是要加速扩容,加速支持高科技企业IPO。
未来科创板市场扩大规模,潘向东认为,第一,从顶层设计层面来看,我国需要进一步将审核权下放至交易所,通过监管交易所和追责,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第二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存在不足,科创板采取的是注册制,那么未来股票投资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对较大,科创板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也在客观上增加了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的难度,一旦与上市公司产生纠纷,亟需一个快速处理投诉和解决纠纷的应急机制,防止不良情绪蔓延;第三,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使得投资者教育任务繁重。“因此,目前我国需要改变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加快上市公司审核,提高散户投资者由于资金量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局限,心理和情绪易受到影响,通过设立更多科创板基金,增加长线资金和绿鞋机制,提高科创企业的审核效率。”
王骥跃称,一周岁的科创板格局可以更大一些,把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发挥得更充分一些,借鉴境内外各市场的先进经验,对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提出科创板的完善提升方案,从而让科创板的公司一直享有改革红利,以此吸引更优质的公司来科创板上市,进而获得与其他板块的持续性竞争优势。“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包括T+0,进一步放开涨跌幅,增加融券规模,进一步完善个股做空机制,进一步完善衍生品市场,让长期资金锁定风险收益从而吸引长期资金入场,进一步提升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再融资和重组审核,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等,都需要上交所更加开拓进取,勇于担当改革重任。”
6月5日,科创板新规落地,对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涉及的对赌协议、财务指标、退市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特别的安排。此次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文件与证监会相关规定配合,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与红筹企业回归境内发行上市直接相关的配套制度,打通了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的“最后一公里”。
其实早在2001年,红筹股回归就已经提上议程,但当时要求回归企业拆除红筹结构并把控制权转向境内,可操作性不强。2018年出台的政策对红筹股回归不再要求“拆结构”,但市值门槛一律要求较高,缺乏吸引力。而此次的红筹股回归制度改革,对科创类企业门槛明显降低,对红筹股公司吸引力大增,其回归步伐正在加快。
“红筹股上市一直是科创板的一个重要主题,科创板上市的六套标准中有为红筹股专门开辟通道。”桂浩明认为,过去的政策相对比较严,所以很少有红筹股企业能够过来,现在这个通道已经拓宽,应该比较符合现在红筹股企业的实际。“今后会有更多的红筹股企业选择到科创板上市,这既为这些企业的回归创造条件,同时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以及加强自身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都有重大好处。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资本市场舞台中的重要一员,这一关至少要过,制度的变革也为此创造了条件。”
现在已经做好了中概股回归的准备,但目前的情况来看,董登新担忧,中概股回归可能更青睐的还是港交所,因为沪深交易所还缺乏足够的包容性和市场的韧性,而港交所国际化程度比较高,比沪深交易所更加开放包容,因此,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等都偏好港交所。
目前来看,红筹企业境内上市进展顺利,虽然红筹回归总体数量还比较少,但是红筹公司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红筹的代表企业中芯国际于7月16日正式登陆科创板。此前,2月27日华润微已在科创板上市,6月12日九号智能过会,7月7日格科微上市申请获受理。潘向东预计,会有更多的新创红筹企业回归科创板。“未来红筹企业不管是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存托凭证实现在科创板上市,将会显著加强科创板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动。”更多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将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创新和经济转型。同时,也会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标的,让境内投资者分享新经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