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霞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逐渐将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作为教育的核心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德育,将其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点。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学策略
当今时代,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因此学会搜索知识,成为学生技能中的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业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德育为重点,全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中占主流
虽然我国新课改已经实行了许多年,但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仍然还是以传统的模式为主。由于小学是人生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大大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所以小学主要还是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因此大多数小学,尤其是语文教师仍然采取灌输知识的方式向学生授课,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這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特别被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
(二)缺乏素质培养的保障
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为学生制定了一系列德育的培养方案,但是这些培养方案都没有达到有效的落实,并缺乏一定的措施保障体系。
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培养体系注定难以符合新课改要求,完成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因此,需要先改革考试制度,然后才能实行素质教育。实行德育培养方案,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没有明确地将学生语文阅读德育的提高作为教师的一个基本考核指标,所以教师也不会有太高的积极性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德育。
二、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改革考试制度来完成。因为考试是学生人生生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在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中以考试论英雄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需要迫切地对传统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以此来变革小学的教育体制。比如,江苏省率先实行教育改革,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采取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而不仅仅考核学生的成绩。但是在国内的多数省市,还是过于强调对学生成绩的考查,并没有建立全面的考核。
三、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学生在学校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这样也可以使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掌握德育相关理论,并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德育的标准,并且不断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做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德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分清事情的对错。学校也可以给学生开设专门的专题讲座以及学习活动等。例如,学生浪费粮食、浪费水等都是不正确的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醒,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自身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不断地反思,这样才能够将德育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而不至于将德育停留于课本上。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要给学生开设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德育知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如去养老院或者到社区进行服务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要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豁达的心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给学生渗透相关德育知识。比如在养老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给自身带来的快乐,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意义。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念。学校采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让学生参观博物馆、爱国教育基地以及历史古迹景区等等,但是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必须要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参加实践活动,进而使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知识和德育理念。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时,要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故事,同时需要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思想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在完成实践活动后,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相关感悟,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学生所写的观后感,来及时检查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
总之,以教师为主教授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为此,学校教师必须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从改革考试制度做起,进行顶层设计进而改变小学的教育模式,改变老师的教育方法。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