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开来的小火车

2020-08-07 05:33申志远
北方文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儿童公园北京站哈尔滨

申志远

64年前,我们没有wifi,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迪士尼,也没有肯德基,但是在哈尔滨有新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这条儿童铁路是哈尔滨市的领导们去莫斯科访问后,学习了苏联世界第一条儿童铁路的经验,为孩子们建造的。从此,曾满载着一代代少年儿童歌声和笑脸的小火车在哈尔滨整整奔驰了23360个日子。

64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新一代的孩子们把童年的梦想坐标从儿童公园调整到迪士尼乐园时,从童年驶来的小火车,你还好吗?

第一代小火车(1956—1968)

诞生于火红的年代:新中国儿童的骄傲

1956年6月1日,中国第一条由少年儿童自己管理的儿童铁路即“少年号”儿童列车在哈尔滨正式通车运营。从此,“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光环就一直环绕在小火车身上。

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儿童公园小火车只是诸多游乐设施中极普通的一种,他们是无法理解久远的“少先号”列车在父辈童年的意义,以及对他们父辈人生成长的巨大影响。

当年,世界上只有莫斯科有一条专用儿童铁路和一列儿童小火车,完全由儿童运营。1955年,新中国成立的第7个年头,新中国建设的美好蓝图正在这个城市里变成现实。时任哈尔滨团市委副书记的青年干部郭永泽去莫斯科中央团校学习,一次参观,郭永泽乘坐了儿童小火车。年轻的郭永泽很激动,他觉得我们国家也应该有这样一条儿童铁路。于是,他写信给团市委,同时上书市委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希望哈尔滨市政府为新中国的孩子们建造一条儿童铁路。

哈尔滨市长吕其恩极为重视,专门召开了由十几个部门组成的协调会。主持会议的吕其恩市长说了两句话:拜托了,我没有一分钱,要靠大家支持。一定要为孩子们办好这件事,把最好的给孩子们!吕其恩带队考察了哈尔滨所有的公园,最后选址为中东铁路时期建造的铁路花园苗圃。马家沟河畔铁路花园苗圃当时叫南岗公园,位于南岗区大成街、河渠街、奋斗路和马家沟河合围区域,占地面积16.9公顷。封闭植树很多年,一直不对外开放。哈尔滨铁路局领导听说后,请示了铁道部,献出铁路花园苗圃,大力支持小火车落户,从此铁路花园改名为儿童公园。

检阅当年的《哈尔滨日报》的报道得知:儿童铁路1956年5月16日在南岗公园动工兴建。当时,儿童铁路上的北京站和莫斯科站建筑面积共300平方米。

哈尔滨儿童铁路修建委员会在开工之前,全面做好了“六一”通车的准备工作。哈尔滨森工机械厂给儿童铁路制作好了机车,火车司机、养路工已在培训中。哈尔滨市的数万青少年和职工投入义务劳动。开工第一天,有2300余名干部、职工、士兵、青年学生参加了修建铁路路基的义务劳动,参加义务劳动的800余名中、小学校学生都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建筑自己的铁路。”

站长、列车长、列车员、售票员及其他儿童铁路员工,由有关学校选定集训。60余套灰色料子的儿童铁路员工服委托有关部门特殊加工。随着儿童铁路的通车,哈尔滨市委将南岗公园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市儿童公园”。

天蓝色的外皮、墙廊上挂着浅绿色的垂帘、立柱上镶满了金黄色云形花边的四辆小火车厢——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的火车车厢,诞生在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当天,一群穿着各种鲜艳服装的孩子们,手执鲜花,代表全市儿童来到工厂,慰问为他们制造儿童火车的工人叔叔们。当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坐上第一列儿童火车的时候,都兴奋得跳起来了。工人们利用电焊把走台板上都绣上了和平鸽,并把“祖国花朵”“世界和平”等词句写在上面。

1956年6月1日,焕然一新的哈尔滨儿童公园,从清晨开始,迎接了来自全市各个学校的小主人。孩子们穿着整洁的服装,戴着红领巾,赶来参加游园大会。9时15分,哈尔滨市少年儿童们盼望已久的“哈尔滨儿童铁路通车典礼和儿童公园命名仪式”,在新建成的儿童铁路北京站前广场上举行。在参加庆祝典礼的人们中间,有黑龙江省副省长于天放、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郭伟人、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哈尔滨市著名的劳动模范也参加了通车典礼。参加通车典礼的,还有苏联驻哈总领事馆人员、苏联专家和他们的夫人等。青年团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王闻新宣布通车典礼开始后,由哈尔滨市长、哈尔滨儿童铁路修建委员会主任吕其恩讲话,他宣布孙忆新等131名少年儿童为哈尔滨儿童铁路第一期员工,并授予行车权力,发给了少年司机行车证明。这条儿童铁路完全参照当时运行的火车机制系统定编并由孩子们管理。无论是火车司机,还是站长、列车长以及售票员、检票员、乘务员、扳道员、巡道員、司炉、乘警……14个工种一应俱全,全部由中小学生担任。铁路全长2.17公里,设立了北京站和莫斯科站,后来莫斯科站改名为哈尔滨站。

当时的儿童铁路北京站站长孙忆新说:当我们亲眼看到我们自己的这条铁路建成的时候,我们可高兴了。修建这条铁路,有5万多人为我们的幸福把汗水滴在这条路基上。我们要告诉这些亲爱的叔叔和阿姨们,决不能辜负你们对我们的希望,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你们对我们的关怀。

崭新的“少先号”列车发出了第一声长鸣。广播员向人们宣布:儿童铁路自“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第一次列车,于9时40分准时发出。这时,儿童铁路的第一批员工——包括站长、车长、司机、司炉、检票员、乘务员等,分别走上了自己的岗位;它的第一批乘客,也经过检票登上了列车。9时40分,列车准时由“北京站”出发了。

1956年6月2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画报》、《中国少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在重要位置发表了儿童铁路小火车的新闻报道:中国哈尔滨是继莫斯科后,世界上第二个有儿童铁路的城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派摄制组来专门拍摄了新闻纪录电影,在1956年的《新闻简报》上与观众见面。《哈尔滨日报》《哈尔滨文艺》(《小说林》前身)等报刊也报道了儿童铁路通车的盛况。

一张泛黄老照片,定格了半个多世纪前的欢乐瞬间,照片里的孩子身穿乘务服,微笑着将上身探出火车头——这是中国“儿铁”第一个小火车司机栾昌义。他今年已经78岁了。栾昌义回忆道:15岁那年我在第二中学被儿童铁路的老师选中。当时选走两男一女,我因为身体好成为小火车司机。我作为小火车司机开火车的照片,被1956年11月号的《辅导员》杂志作为封面,学校老师把这本刊物送给我,我一直珍藏到今天。

栾昌义说,当时的“儿铁”小员工全部由南岗周边学校选送,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儿铁”专门制作了天蓝色制服,还有仿制的铁路大盖帽、铁路袖章。在“儿铁”工作了一年,我上高中才从“儿铁”退役。我现在还常常回儿童公园看看小火车。因为这里有我少年时代的印记。

64年间,儿童公园里的小火车一共更新了五代,第一代小火车服役期是1956年至1968年,栾昌义回忆,小火车是用森林铁路的森林小火车的机车改装的,是烧煤炭的蒸汽机车,黑颜色的蒸汽机的火车头,车体由三节车厢和一节■望车厢组成。

儿童铁路在那火红的年代是代表新中国城市建设水平和青少年事业的一个突出成就,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外交窗口,此后几十年间承接了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的重要任务。

“儿铁”小员工陈松林回忆,1965年10月10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及夫人王光美、外交部长陈毅及夫人张茜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莫尼克公主来访,当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其他柬埔寨贵宾来到儿童公园的时候,受到游园的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我在检票口为他们剪了票,他们还通过翻译,和我聊了一会儿,问问工作和学习的情况。西哈努克亲王一行乘坐小火车,从“北京”一路驶向“金边”,他非常感动,连声称赞。其实,当时的“儿铁”负责人接到有关方面指示,奉命一夜之间把“莫斯科站”改造成极具吴哥窟风格的“金边站”。

第二代小火车(1969—1983)

发展成长的年代:少年儿童梦开始的地方

当年在哈尔滨,如果能当选“儿铁”小员工是那个时代冰城孩子们最憧憬的事情,只有最优秀的小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儿铁”的员工。这个遴选过程是相当严格的,一是必须是儿童公园附近的小学3年级的少先队员,不仅要品学兼优,还要有形象、口才的面试。学校推荐后,层层筛选,每年遴选一次小员工,每届仅招收200人。

这段经历一直是“儿铁”小员工引以为傲的光荣。

崔宏卓1972年在“儿铁”当运转车长,他家住比乐街,是老师把他从奋斗小学选来的,当时才11岁。他还记得每天“儿铁”有3毛钱的补助,他拿到钱,一定在公园门口吃一根5分钱的奶油冰棍儿,有时候吃两根3分钱的冰棍儿,因为这是自己劳动换来的报酬。长大以后,崔宏卓在哈尔滨电视台做纪录片,2006年他特意去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那里找到了十分钟当年的《新闻简报》胶片,策划编导制作了纪录片《永远的儿铁》。

黄湘东是奋斗小学学生,1978年被选为北京站站长,她还记得刚果总统来访问时,她用简单的英语问候了刚果总统。那个大胡子老人满脸微笑,送给她和小朋友们很多小礼物,有明信片、纪念章和笔。小员工都特别讲纪律,主动上交给辅导员老师。后来,她都毕业了,一有活动人手不够的时候,辅导员老师就在她家楼下喊她参加。她就赶紧跑到儿童公园,换上铁路员工制服和小皮鞋,接待来宾。今天作为哈尔滨话剧院的副院长和著名导演的她说,小火车是我们小时候的梦想家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平台,培养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启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

孙颖1977年被选为北京站站长。她说,我当时在分部小学上学,被“儿铁”的洛老师、马老师来学校选中,当了“儿铁”北京站站长。那时一周我们要去“儿铁”两次,当时都是上半天上课,下课后都是自己走着去公园上班,也不要家长接送。有大型接待活动时,毛料铁路制服穿在身上,报站名,指挥乘客上下车,每次接待完外宾,老师都要奖励我们坐一次旋转木马。当时,我们接待最多的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外宾,日本代表团的老爷爷给我们照相,我是平生第一次看到一次成像的照相机。还接待过朝鲜国立交响乐团,上百人的团队,背着各种乐器,我好羡慕。后来,把我的女儿送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书,把她培养成了音乐人,这和“儿铁”工作的开阔视野和艺术启蒙有直接关系。

由于儿童公园位于南岗区,周围的居民大多是干部和知识分子,是否“儿铁”的孩子们都是干部子弟呢?这个想法大错特错了,走访了5代员工得知,“儿铁”员工几乎全都是平民百姓的孩子,甚至有外地人和孤兒。

张方明如今是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教授,今年59岁了,他曾是1973年—1974年的铁路小员工。他的来历是相当独特的,因为他不是哈尔滨人。据张方明回忆:“1972年秋天,我母亲不幸离世。由于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便由哈尔滨的姨母把我从河北省承德市接到哈尔滨抚养,寄读于哈尔滨马家沟小学,班主任是非常和蔼的赵琳琦老师。1973年春天,恰逢儿童铁路来学校遴选儿童铁路员工,我非常荣幸地被选中,这两年期间,在儿童铁路担任北京站的值班站长。1974年秋,我小学毕业,升入哈尔滨市第13中学学习,一直到1979年高中毕业我回承德参加高考。我考到了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工作。2016年冬,我回哈尔滨的时候,还专门去看望过赵琳琦老师。老人家已经80多岁了,但精神矍铄,非常健谈。”

张方明说:“尽管童年遭遇丧母的不幸,但得到老师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使我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在‘儿铁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终生难忘!在那样一个课外活动非常贫乏的年代,我有幸成为‘儿铁的一名小员工,尤其是作为一个外地寄读的学生,倍感幸运、幸福!在辅导员董老师、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认认真真地做好北京站值班站长的工作,心里充满了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加了我对未来人生的自信。”

这个基本上由孩子们在各个岗位上运行的儿童铁路,培养了孩子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了孩子们自主自律、团结合作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儿铁”不仅是张方明少年时代的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是他人生经历中一段温馨的回忆,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几代人有着同样的共识。热爱“儿铁”,感恩“儿铁”之余,笔者也很感动,那样一个年代哈尔滨的儿童铁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了一个外地借读的孤儿,这正体现了我们哈尔滨人开放包容的胸怀和性格。

业余时间从事研究“儿铁”历史的崔宏卓今年已经59岁了。他详细介绍了这一时期儿童铁路的发展情况:

1982年3月,儿童铁路在建成26年后改建工程竣工。市政府拨款25万元,对铁路进行大修和改建,把木枕全部换成钢筋混凝土道枕。第一期工程——“北京到哈尔滨”。第二期工程——“哈尔滨到北京”,由哈尔滨林业机械厂承担,当年五一通车。

1986年8月,由黑龙江电视台拍摄儿童电视剧《少先号》。该剧以哈尔滨市的儿童铁路为背景,反映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的生活。哈尔滨市儿童公园内的儿童铁路第一次被搬上屏幕。请了长影著名的电影编剧王霆钧创作的剧本,导演是高迪,摄像为李中斌,演员全部为当时儿童铁路的小员工。

第二代小火车服役时间是1969年—1983年,崔宏卓清楚地记得:火车头是仿照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生产的内燃机车制作的,车头由内燃机牵引,没有了冒黑烟的烟囱,机车和车厢都是蓝颜色,车体由两节封闭式车厢和四节敞篷车厢组成,火车头前镶嵌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还写有银白色的“红小兵号”字样,这个火车头的照片上过《人民画报》《中国少年报》和《北方少年》的封面,这几本刊物他保存了很多年。

退去光环的时代(1984—)

时移世易,爱心不改

如今,小火车退去那个时代的光环后,现在是什么样子呢?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小火车并没有淡出孩子们的视野,在新时代的儿童心中还有旺盛的生命力。

今天驾驶小火车的成人司机叫黄镇,他是“儿铁”1988年的小乘警。据他介绍,第三代小火车是1984年时由哈尔滨车辆厂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儿童小火车进行了改造,车头车身换成了现代化的流线型,又美观又前卫。用柴油作燃料,车体是由封闭式的7节软席组成,可容纳200名乘客,列车上還设有软包的贵宾车厢。车头部分是由钣金技术非常高超的老师傅一锤子一锤子敲打出来的。在机车的前部镶有金黄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星星火炬”和红色的“少先号”三个大字。

1984年4月21日,世界义务消防联盟干事总长、日本消防协会理事长德田正明来哈尔滨访问期间,向儿童公园赠送了一辆小型消防车。

担任过“儿铁”小员工的许雷记得:德田正明来哈访问期间,儿童铁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了进一步增进中日人民的友谊,他专程从日本空运到我国一辆他个人的价值人民币两万元的小型消防车赠给儿童公园。在赠送仪式上,儿童公园向德田正明先生回赠了礼品,许雷还作为中方的儿童代表和十几个孩子一起被“儿铁”推荐访问了日本。

1997年5月28日,儿童公园小火车的新北京站正式改造后落成。新北京站外型是以首都火车站为原型微缩设计的,占地300平方米。近千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和大草坪给人开阔壮观的感觉,直径15米的喷泉上坐落着象征世界儿童爱好和平、健康向上的雕塑。当时,新北京站和站前广场等配套设施共耗资近200万元。

而第四代小火车诞生于2002年,是复古式车头,设计为卡通的样式,通体为红色,在机车前部有一个样式很夸张的黑色大烟囱,就像一个大玩具。车厢由六节软席组成,可容纳192名乘客。

第五代“儿铁”就是现在行驶的儿童小火车,更新于2014年。机车车头又设计为蒸汽机车样式的黑颜色,不过已经改成电动的机车。在驾驶室窗外有一个手动铃铛,一共有六节车厢,可容纳192名乘客。在列车尾部还加挂了半截守车,车体为黄色,这充分体现了复古的理念。

出于现代开放公园的安全考虑,还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电动火车必须由成人专业司机驾驶,“儿铁”同时给专业司机配备一名负责■望的儿童小司机。其他的铁路岗位设置和当年一样,都是14个编制。

驾驶这列小火车的成人司机黄镇今年已43岁了,他说:“我每天周而复始地行进在铁轨上,鸣笛远行,载着天真的孩子们,向着快乐出发!我是幸福的,拥有童心的人,工作时总有一种仪式感和神圣感。”

小火车每个周六周日能开10圈左右,一圈行驶时间约12分钟,2018年“六一”那天黄镇开了39圈。每天早晨8时,黄镇已经开始认真擦拭小火车车身进行维护和保养。每逢儿童节来临,前来乘坐小火车的孩子们排起长龙,黄镇还不忘给孩子们讲述小火车的历史。

负责“儿铁”的儿童公园辅导员翟军老师说,2018年“六一”那天,搭乘小火车的乘客就有5000多人次,暑假期间每天还有400人次乘坐。这说明小火车是受欢迎的。虽然现在的娱乐设施项目花样繁多,但小火车依然是孩子们的最爱,在今天还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在每年春天,“儿铁”还是在儿童公园周边的南岗区花园校、继红校、铁岭校、解放校、长虹校等小学校通过考试选3年级的学生做员工,对毕业的员工,“儿铁”年底颁发社会实践证书。小员工只是双休日、暑假期间全天服务,两批学生轮换。孩子们都愿意来服务,家长也是天天接送孩子来当小员工。说孩子们来“儿铁”社会实践后,回家懂事多了,知道干家务活儿了。

“小火车”背后的故事:龙萍和红裙女孩儿

站在“北京站”的站台上,凝视复古式小火车,笔者心中无限感慨。5代人展示了“儿铁”一段少年风采,5代人亲历了“儿铁”一段辉煌岁月,见证了“儿铁”那段火红的年代。

继红校76届“儿铁”员工孟光,在1976年时荣幸地被选为“儿铁接待办”的小员工,时任北京站值班员,他2009年2月在网上发的帖子《儿铁的记忆》,回忆起一段令他终生难忘的往事:

她叫龙萍,来自于铁岭小学,时任列车长。能够担当列车长这个职务,足见她是多么的优秀。她在我们圆满完成儿童铁路通车20周年庆典活动返回各自的学校后,她所在的铁岭小学,继续承担儿铁日常的服务接待任务。当时已放暑假,上午她们学校完成接待任务,下午同学又约她去儿童公园,从儿童公园东门进去,小火车停靠在哈尔滨站站台上。上车时,小火车刚刚启动,她一脚踏空跌了下去,无情的车轮从她的腿上碾过。

获悉这一消息时,我们无不为之震惊。截肢,对于一个花季少女,无法想象她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由于我们不在一个学校,后来只是陆续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要不断地往返上海安装假肢,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伤痛。那段时间,她将自己封闭起来,我们渐渐失去了她的消息。

2006年,我们高中同学筹备“追梦25年”大型的同学聚会,在网上建立了班级网站。非常巧合的是,龙萍申请进入我们班的网站,寻找初中时期的同学,作为班级好友加入进我们班级群。我们重又相逢。见面时格外激动,急切了解她的现状。

龙萍高考时成绩优秀,但由于身有残疾,录取时历尽波折,最后被哈师专录取,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计算机室工作。2007年,她又到青岛攻读博士学位,并取得博士学位。龙萍,“儿铁”虽然让你咀嚼了你人生难以抚平的伤痛,但也历练了你的心智和意志,你儿时的这些伙伴,会永远陪伴在你的左右。

很快,孟光就收到了龙萍的回馈:

孟光:你好!

谢谢你,帮我重拾了那曾经属于你们也同样属于我的幸福时光!

回忆当年在“儿铁”服役时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的确是一段美好的历史,虽然她后来带给我的苦涩远远大于当年的快乐。我不想抱怨命运对我不公,可能早期的不幸遭遇让我更多懂得了珍惜,并学会如何平静接受和坦然面对人生的挫折与苦难吧。

后来,龙萍因患胃癌于2017年12月21日去世,终年54岁。在她治疗期间,很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以及素未谋面的“儿铁”员工都为她送上了真诚的祝福。龙萍去世后,按照她生前遗愿,将她的眼角膜捐獻给需要光明的人。

笔者在采写哈尔滨儿童铁路“小火车”的过程中,还遇到这样一件事。哈尔滨市民赵女士找到笔者,希望找到30多年前哈尔滨儿童公园儿童铁路的一位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儿,把一位外国朋友托她转交的6张照片交到这个不知道名字的“儿铁”小列车员的手里,完成她30多年的一个愿望。

赵女士展示她保存30多年的照片。介绍说,大概是在1983年到1985年的夏天,日本东京的朋友宫本先生来哈尔滨旅游,并在儿童公园乘坐小火车,遇到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列车员,这个孩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小列车员会说英语,带领宫本先生参观了儿童公园,并做了简单的讲解。当时,彩色照片还是新生事物,宫本和红裙小列车员一起拍摄了好几张照片。临别时,宫本告诉红裙小列车员,日后托人把照片转给她。

作为朋友,赵女士当时接到宫本先生邮来的照片后,多次去儿童公园送照片。可是,因为不知道红裙女孩儿的名字,一直没有找到。30多年过去了,赵女士始终保存着照片,每年都要去寻访,坚持要完成宫本先生的委托。

儿童铁路联谊会群的负责人崔宏卓帮忙在“儿铁”群里发动“老铁”找这个红裙女孩儿,新浪、凤凰、搜狐网站也给予关注,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尚未找到。

崔宏卓特别希望找到红裙女孩儿,完成宫本先生对女孩子的承诺。赵女士受人之托,30年寻找小女孩儿,体现了一种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精神。可是,两年过去了,还没有找到照片上的小女孩儿,笔者决定,把这组照片送给儿铁印象馆,让它在那里等待它的小主人。

五代“儿铁”人,有一家四口人都在这里当过小员工的,有父子、有母女、有舅舅和外甥,还有儿媳妇与老婆婆都是员工的,写下了一个时代留下的传奇。

开向未来的小火车:

“儿铁”的故事还在继续

2016年,曾经的“儿铁”小员工崔宏卓倡导建立了数百人的“儿铁”群,组织了5代“儿铁”员工参与的“纪念哈尔滨儿童铁路通车60周年”百人大聚会活动。在互联网时代,童年的朋友们以这种方式又走到了一起。2017年上半年他们自发成立了“儿铁联谊会”,宗旨是:追忆快乐童年,展现“儿铁”风采,传承“儿铁”文化,贡献“儿铁”力量。截止到今年6月,已经由原来的150多人注册会员发展到98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20所不同的学校,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才十几岁,并拥有两个500人的“儿铁联谊群”。2018年“儿铁联谊会”开了“哈尔滨儿童铁路”公众号,至今已经推出150期,阅读量已有9万多人次。2017年8月,“儿铁联谊会”参加的有2300余名群主报名、687万名“群众”参与、99万张选票的2017龙江最牛群主评选活动。经过严格的海选征集、个人展示、网络投票、专家评定等环节,最终揭晓结果是:哈尔滨“儿铁群”代表崔宏卓摘得“金牛”一等奖第一名的桂冠。通过这次角逐激烈的评选活动,“儿铁”5代员工共同经历了一次不平凡的洗礼,充分展现了这个团队的优秀素质和奉献精神。

活动期间,龙萍同学因病逝世,在她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儿铁联谊会理事长吴平将崔宏卓代表“儿铁群”参评的“最牛群主”奖金一万元捐给了龙萍同学的亲人,以表达“儿铁”人对龙萍的深切怀念。2018年,71届解放校的小员工杨薇患了重病,素昧平生的“儿铁”小员工们,三天之内就捐款近两万元,解决了杨薇的燃眉之急,使她渡过了难关,恢复了健康。

2019年5月2日儿童公园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开始封园施工,升级改造后的儿童公园,重点保留的是儿童铁路、小火车及北京站和哈尔滨站等建筑和设施。

升级改造后的儿童公园6月1日开园,小火车整点发车,运行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30分,从公园的“北京站”出发,经“哈尔滨站”再回到“北京站”,运行一圈15分钟,可环绕公园一周。“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客流高峰的时间,发车频次将视客流量情况灵活增加,如改为半小时一班。小火车的票价保持20元不变。与以前不同的是,如今买火车票除了传统的人工售票外,游客可以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在智能售票设施上扫码支付购票。升级改造后,小火车在通过隧道时,乘客可以在黑暗的隧道中看到在墙壁上增加了展示中国古典文化的浮雕,搭配灯光效果,给人穿越古今的感觉。还有就是将原作服务用途的“儿铁北京站”改建成“儿铁记忆馆”。“儿铁记忆馆”共3层,展陈面积1100平方米。地下室为“儿铁”历史展厅、模拟火车驾驶体验;一层为候车大厅及游客中心,二层为儿童互动空间。

“儿铁记忆馆”以“梦想开始的地方”为主题,采取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设置模拟驾驶、场景还原、互动触控、虚拟对话等内容,打造集历史展陈、知识科普、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展馆。此外,还将招收小学少先队员作为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儿童铁路的历史。

兒童铁路将从哈市花园、铁岭、继红、长虹等小学继续招收200名少先队员,作为小火车站的站长、列车员、售票员等“儿铁”小员工,在周末等节假日为乘坐小火车的小朋友们服务。其岗位设置完全比照正规客运列车。儿铁记忆馆现正在施工中,预计10月1日开馆。

儿童公园主任宋满提供的一组数字显示:据不完全统计,1956年至今,作为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儿童公园的“少先号”小火车已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儿铁”小员工,安全运行273786多公里,运载旅客20965229人次,接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和外宾代表团10万多人。半个多世纪5代人的努力,64年的辛勤耕耘,儿童铁路已经变成了哈尔滨一张独特的具有历史感的城市名片,也成为小学生认识社会、汲取精神营养的校外课堂和重要的活动阵地。昔日那些为“少先号”热情服务的儿铁小员工,也已经成长为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  韦健玮

猜你喜欢
儿童公园北京站哈尔滨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2021CEDIA/CIT培训(北京站)顺利开启
2021未来全宅论坛(北京站)隆重举行
游儿童公园
游儿童公园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保重
去儿童公园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