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8-07 07:47骆丹丹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饮食血糖监测

骆丹丹

(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 康复科,河南 商丘 47640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与遗传、环境、胰岛素原和基础代谢等因素相关[1]。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易导致肥胖、视力模糊,累及肾、血管、神经、眼等器官,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由于大部分老年人对糖尿病缺乏认识,而且自我管理能力不佳,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易出现遵医行为不佳,导致病情反复,难以控制。因此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达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0~88岁,平均(72.35±4.26)岁;病程4~22 a,平均(12.18±1.54)a。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61~89岁,平均(72.51±4.30)岁;病程3~23 a,平均(12.22±1.46)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有关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经葡萄糖测定及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③年龄≥60岁;④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能进行正常沟通。(2)排除标准:① 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②合并严重并发症;③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④合并感染性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⑤合并免疫系统及精神系统疾病;⑥对本研究具有干扰性的疾病;⑦中途退出本研究或未完成相关数据随访统计。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后健康知识宣教,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用药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方法如下。(1)认知干预。发放糖尿病健康宣传手册,或通过提问等方式,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方式、注意事项、遵医嘱重要性。(2)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耐心、鼓励性心理疏导或转移其注意力。(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遵循定时定量、少量多次原则,多食高维C、高蛋白、低热量、粗纤维食物,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4)行为干预。鼓励患者饭后1~2 h参加体育锻炼,以适度为准,循序渐进;指导患者正确的血糖自测方法,按时进行。(5)用药指导。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药物保存方法、用药后注意事项。将不同种类药物用法用量详细标在药物包装盒上,嘱家属监督患者用药。两组均连续干预10 d。

1.4 评价指标随访3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1)分别于干预前和随访3个月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随访3个月后采用医院自制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用药、血糖监测4个方面,每项10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管理能力越好。该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26。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2.2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干预前两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数量居全球首位。其中以老年群体最常见。早期糖尿病可采用改变饮食规律、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糖仍未合理控制,则酌情应用降糖药物治疗[4]。目前临床尚无特效降糖药物,患者需终生接受治疗。然而,患者自身认知水平不高,缺乏对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服药的概念,易使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失去治疗信心,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血糖水平[5]。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进行自我病情监测与管理,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认知行为护理是一种基于常规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加强了认知与行为双重护理,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达到改善血糖水平的目的[6]。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用药、血糖监测评分均大于对照组。这表明认知行为护理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认知干预提高了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有利于其了解遵医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在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法,避免危险和意外的发生。通过心理护理有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及时纠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通过行为干预,有利于患者加强自身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摒弃不良的饮食方式。与此同时,还能够监督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实时了解自身病情发展情况。通过用药指导,使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能够掌握不同治疗药物具体的用法用量,避免因为对药物缺乏了解而放弃服药。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较短,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与偏差,加之尚无较多的循证学依据可作为理论支持,结果的真实性与结论的可靠性均需在未来进一步增加研究样本量,进一步行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饮食血糖监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