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间

2020-08-06 14:32张道元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厄运斯科特悼念

张道元

阅读文本,应该有三个角度:平视、仰视、俯视。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即可按此“三视”的思路来阅读。

一、平视“悲剧”

问题: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教材“思考探究·一”)

明确:

1. 晚到之悲

他们本以为是可以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但比挪威的阿蒙森整整晚到了一个月。课文第1至3自然段主要就是叙写他们因此而造成的悲情,他们因此而“变得不安”“心在战栗”,因此而“闷闷不乐”、“伤心”透顶,“无比美丽的秘密”也成了“伤心的地方”,“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2. 做证之悲

本来想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但却只是第二个到达,而且还要“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他们认为这是“最冷酷无情的职责”。课文第2自然段末、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详细叙写了斯科特的这一悲剧心理。

3. 死亡之悲

在返回途中,他们都先后死亡。首先是最身强力壮的海军军士埃文斯精神失常继而死去(第7自然段);继而是“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劳伦斯·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第10自然段);最后是斯科特、威尔逊博士、鲍尔斯三个人被冻死在小小的帐篷的睡袋里(第14自然段)。

4. 想法之悲

他们过分看重是否第一个到达,认为第二个到达就“什么也不是”,而认识不到他们的探险(斯科特所做的记录)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南极的意义,认为自己的回家“没有任何光彩”。斯科特他们虽然都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们的这次探险,无疑给人类进一步探索南极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斯科特的日记对人类了解南极的气候、地理环境等情况无疑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他们的精神无疑也将激励人类进一步探索、征服大自然。没有认识到这些,而深陷在第二到达的“伤心”泥沼里,也是斯科特他们本可避免的悲剧。实际上,他们的同伴以至英国国王,并不因为他们是第二个达到就认为他们不是英雄,课文第15自然段写道:“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可惜他们却带着“什么也不是”的想法走向了死亡。

二、仰视“伟大”

问题: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再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伟大”又指什么?(教材“思考探究·一”)

明确:

1. 到达极点

他们在阿蒙森团队之后到达了南极点。课文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他们到达南极点的情况。

2. 直面厄运

为了科学探索,敢于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的精神。课文第6至13自然段详细描写了他们同厄运搏斗的情况,第11自然段开头的对比性描写,最能表现他们同厄运搏斗的悲壮——“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在“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面前,“疲惫、羸弱”的斯科特等三人显得是多么无力与渺小!但他们的精神又是多么伟大!

3. 可贵记录

他们虽然都牺牲了,但斯科特的日记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南极留下了可贵的资料。比如,在探险者身体状态和气候都良好的情况下,一天大约能走多少路程,在南极会遇到怎样的恶劣气候,探险者身体、心理将面临一些什么危险与考验等。

4. 经验教训

他们的悲剧为后面探索南极的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或教训。比如,如何选择探险的时间、如何进行充分的准备等。

5. 惊人毅力

他们在面对厄运时惊人的毅力。他们1月18日开始返回,“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第6自然段),他们却以惊人的毅力同厄运搏斗到3月29日。奥茨虽然是第二个走向死亡的同伴,但他的毅力尤其让人敬佩,脚趾已经被冻掉,他还在艱难地向前行走——“他们中间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

6. 高贵人性

在厄运、死亡面前为同伴考虑、不放弃同伴的高贵人性。在厄运与死亡面前,最能考验出人性的好恶,当埃文斯、奥茨成为同伴前行的负担后,斯科特他们绝不放弃,但为了不拖累同伴,奥茨自己选择了走向死亡,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性是多么的美好与伟大!

7. 探索精神

最能体现他们探索精神的是斯科特和威尔逊博士的表现: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斯科特却能够一直坚持记日记,“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而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平视”与“仰视”,主要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俯视“文法”

问题: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至3自然段)到达南极点;(第4至13自然段)返回基地;(第14至16自然段)发现与悼念英雄。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各部分最有特点的写法。

明确:

(一)到达南极点。写法可用一个“变”字概括。

1. 先到与迟到之变。由本以为“拥有一切”的“第一个到达者”变为“什么也不是”的“第二个到达者”。

2. 心情之变。由“热情高涨”变为“闷闷不乐”。

3. 景色之变。由“无比美丽的秘密”变为“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

4. 详略之变。前略后详,略写“热情高涨”,详写“闷闷不乐”。

5. 抑扬之变。先抑后扬,先写即将到达南极点的兴奋与急切心情,为先扬,后写得知成为“第二个到达者”后心情的沮丧与郁闷,为后抑。

(二)返回基地。写法可用一个“细”(细节描写)字概括。

这一部分中,有许多极具表现力的细节描写。例如,第2自然段写挪威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的细节:“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猎猎”,写出了斯科特一行得知被阿蒙森团队捷足先登后伤心难过、烦躁的心理。

又如,第10自然段对奥茨及同伴心理的细微描写:“奥茨突然站起身来,……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为了不再拖累同伴,奥茨决定走向死亡,但他又不想直言,以免同伴为难是否要劝阻他,为了状写奥茨这一细微的心理,作者就直接描写了奥茨当时的语言“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生动地表现了奥茨当时复杂而细微的心理。这里对同伴无奈而复杂的心理的描写也是极为细微的,他们“战栗”,不敢“说一句阻拦的话”,不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只能“敬畏”地无奈地看着他向死神走去。

再如,第13自然段对斯科特涂改最后一篇日记细节的描写:“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作者不但描写了斯科特动作的“哆哆嗦嗦”,而且描写了他对日记中四个字的涂改这一细节——“悲伤地”但又是“坚决地”,因为斯科特知道,死亡就在眼前,自己的妻子将成为“遗孀”,想到这儿,悲伤不已,但又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必然,所以“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补写上可怕的“我的遗孀”。这一细节描写,对斯科特临死前复杂而细微的心理活动,也很有表现力。

这一部分,作者不但根据日记还原了斯科特一行的历险情境,而且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技巧,描写细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斯科特等人的内心活动与精神境界,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正是文本感人至深的关键原因。

(三)发现与悼念。写法可用一个“议”(议论)字概括。

课文最后一句议论的语句,可作悼念英雄的悼词。这一句议论,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主题。

这一部分的写法,還可用一个“比”字(对比)概括。第2自然段,斯科特他们认为:“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但课文结尾一段却写道:“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英国国王不但认为他们是“英雄”,并且“跪下来”悼念他们,这就与斯科特他们的想法形成一种对比。

夏丏尊先生指出:“阅读分为两种:一是略读,一是精读。略读的目的在理解,精读的目的在揣摩,在鉴赏。”《伟大的悲剧》是一篇精读课文,“俯视”的目的主要即是“在揣摩,在鉴赏”。组织学生交流后,教师再作讲解点评,给学生以简洁提炼与鉴赏评析的示范。

头绪简化,应是教学设计或创意的基本追求。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来体现“头绪简化”这一基本原则呢?如上“三视”教学思路,即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思路与方法。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厄运斯科特悼念
Fortune Cookies
悼念
球迷悼念 这一夜为沙佩科恩斯足球队流泪
湖人主帅斯科特下课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VOICE
漫画长廊
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