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
李克强总理第二次点名地摊经济。一时间,多城市出政策扶持地摊经济。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西安、新余、郑州、上海、杭州、南京、青岛、重庆等地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刺激地方消费复苏。
2020年6月,地摊经济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没有之一。在经历过远程办公、直播带货这两个风口后,2020年的第三个风口要来了吗?
“你是城管?叫我去摆摊?”6月3日一则“城管打电话喊商贩去摆摊”的消息火遍网络。突然之间,地摊经济火了,摆地摊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无论是新媒体人的自我调侃,还是城管大队长亲自给小商贩打电话让他们出来摆摊,都在不真实的感觉中,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
继直播带货被正名之后,地摊经济也被正名,从边缘走向主流。从中央政策到各地陆续推出支持地摊、小店的政策和服务。
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各地出政策扶持地摊经济
3月15日,成都率先发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提出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附近开辟临时占道摊点摊区,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占道夜市,营造市井场景,成为放开地摊经济的“先头部队”。
5月27日,《陕西省促进市场消费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若干措施》也出台,允许城区临街店铺出店经营,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占道经营。
6月1日,江西新余市城管局组织召开统筹疫情防控和活跃市场经济座谈会,确定疫情期间通过实地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基础上,正式出台支持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的政策。
6月2日,郑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进一步做好为民造福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郑州每个县(市、区)、开发区要合理布局1到2个夜经济集聚示范区;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和闲置土地,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业态、定费用、定管理的原则,设立市集和特色跳蚤市场。
6月5日,《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发布,支持特色小店开展“外摆摊”经营,实施“轻微免罚”制度,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该意见表示,支持新消费业态发展,推进夜市经济发展,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设置夜市,指导夜市落实管理主体、实施商户自治。支持特色小店开展“外摆摊”经营,对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实施精细化管理。
除了成都、西安、新余、郑州和上海外,杭州、南京、青岛、重庆、湖北等地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刺激地方消费复苏。
为了释放夜间经济的最大活力,重庆市南岸区第五号步行街重庆映像将拿出1万平方米的黄金商业面积,免费提供给低收入者或青年创业者摆摊3个月,鼓励居民灵活就业。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省也正在恢复消费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尝试放开夜市地摊经济。武汉市的夜市和地摊经济也在恢复,5月底,毗邻江汉路的保成路夜市重新开市。
地摊经济,正在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关键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15个省份的城市推出了鼓励地摊经济的相关意见。
摆地摊,是低成本创业的起点
地摊经济最火的时代,应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企业家的创业起点,都是从摆地摊开始的。只不过后来越做越大,反而渐渐忘了摆摊的经历。
摆地摊,在80后、90后的成长过程中,是充满烟火气的回忆。小摊的种类五花八门,各类小吃、摆件琳琅满目,各色各样的人都在不同的摊位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喜爱。摊市中拉家常、叫卖,人群喧闹,各种声音交杂,让人无不乐在其中。
为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摆地摊逐步走向衰落呢?原因有三:不干净,不卫生,影响招商引资,使我国的全球化进程滞后;影响市容风貌,不符合城市文明的标准;含金量不足,缺乏创新意识。
摆地摊的本质,是一种低成本的创业方式,能够在短期内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
6月1日,李克强在山东考察一处老旧小区时,到一家名为“苏家麻辣拌”的熟食摊前,问摊主疫情期间受了多大影响、是否享受到房租减免,员工工资能否照发等。随后,李克强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李克强说:“我看到有些城市,街边到处是小店,卖什么的都有,不仅群众生活便利,整个城市也充满活力。但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李克强强调,政府必须要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决不能光图省事“一禁了之”。“说难听点,这不就是懒政嘛!”李克强说。他要求有关部门,要通过市场手段,有效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租金,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分享经济成长。
李克强总理第二次点名地摊经济。一时间“如何摆地摊”从摆不上台面变成全民讨论的话题。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因为地摊的存在,也许就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潮涌。从某种意义上,地摊里也许藏着普通中国人最真实的消费需求,地摊热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中值得发掘却常被忽视的“草根活力”。
摆地摊,并不意味着无序设摊
事实上,发展夜间经济、支持特色小店“外摆摊”,并不意味着无序设摊。
6月2日,大連一夜市由于商贩自发摆摊,造成周边出现交通堵塞、卫生一片狼藉等情况。目前,该夜市已被叫停。
西安市曲江新区规定临时摊贩集中经营区时间为每日5时到9时、11时到14时、18时到22时。5月28日,成都针对前期政策实施过程中占道经营带来的部分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市容及环境卫生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规划,提出建立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商贩摊主榜样示范机制、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机制等,有力解决卫生环境、违规经营、群众投诉等问题。
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最近,北京市发布信息,重申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个别地点出现的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北京城管部门将加强执法检查,依法处理这类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当前,地摊经济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这固然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曾经的城市顽疾一旦卷土重来,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