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迪
摘要:艺术创作是一个相对抽象且复杂的过程,它由许多不同成分共同组成,装饰画就是其中的一种。装饰画在创作来源上非常多样化,且形式较复杂,装饰画中最重要是在色彩的应用手法上。本文将对装饰画的特性、装饰画色彩的构成原理以及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装饰画;色彩;应用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180-01
一、装饰画的概述
1.装饰画的定义。装饰画涵盖有许多领域的内容,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存在,很难用只言片语进行叙述清楚。但所有艺术均是源自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以及情感依托的具体形式,装饰画所呈现给人们的画面既源自于日常生活又高于日常生活。无论是宫殿寺庙中的笔画,亦或是现代建筑中的壁画和彩绘,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将二维的平面感与三维的立体空间感通过平面绘画进行视觉呈现,以此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装饰画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大体可以将颜色分为彩色和非色彩两部分。非色彩通常是指黑白色以及位于两者之间不同程度的灰色,除了黑白灰以外,剩下的颜色都被称之为彩色。因此,装饰画在色彩中也就分为黑白装饰画与彩色装饰画两种形式。黑白装饰画主要是以黑白间的强烈对比作为绘画手段,采用黑色或白色的对比与组合来突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特性,通过黑白间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以及简单的线条轮廓向人们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彩色装饰画是人们在黑白装饰画运用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开拓的装饰画新领域、是随着人们对色彩认识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对审美更深层次的需求所创作出来的装饰画、是艺术家们对自然色彩以及传统色彩中明暗、冷暖等对比手法的应用进行的再次创造。通过色彩规律的运用,在装饰画中进行进一步体现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内在情感。
二、装饰画色彩的构成原理
1.装饰画色彩的构成要素。装饰画是通过不同色彩在平面上交织而形成完美画面,色彩在装饰画中进行相互融合與抗争,以明暗度冷暖度等形式来具体呈现。通过色彩间的不断融合和碰撞所达到的效果和视觉上的冲击,是黑白装饰画所不能同日而语的。颜色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装饰画的色彩构成关系。装饰画中有许多色彩构成关系,大致可分为明度关系、冷暖关系、色相关系等。在进行色彩创作时,要先确定色彩装饰画在明度上的关系调性,色相一般是指通过太阳光折射而呈现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想要进行一些画面较为忧郁的色彩创作时,需要在色彩的冷暖关系上做文章,通过冷色调与暖色调的结合搭配,将忧郁的情绪进行画面呈现,例如,星空、呐喊等。
三、装饰画中色彩的应用
色彩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同的是,他拥有非常独特的审美性、象征性和情感性,这些独特性是色彩在装饰画中的诠释。我们说好的装饰画作品,一定是能够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通过色彩间的交织碰撞,与人们的内心情感有所共鸣,从而对装饰画产生一种认同感。
1.色彩在装饰画中的审美性应用。装饰画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色彩的搭配上,通过明暗、冷暖等手法的应用,将色彩进行重组与融合,让人们在感官体验上得到满足。装饰画通过色彩的重组与融合以及淡化色彩的真实性,在审美方面作出加强,也是色彩在装饰画应用中的一大特点。例如吴永年的《傣族姑娘》通过色彩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让人们从整体画面,上感受到傣族姑娘的静美,以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色彩在装饰画中的象征性应用、。随着社会的逐渐形成和发展,色彩在装饰画中的象征性也慢慢成形,色彩在装饰画中的象征性与风土民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在生活中对色彩通常会有喜厌之情,这种对色彩的喜厌之情通常来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习俗等。当人们看到蓝色时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它是忧郁的象征;看到红色会联想到温暖的画面;看到绿色则感觉到生机盎然,感觉到希望与安宁;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则是一片荒芜,会想到黑夜,会感觉绝望和神秘。
3.色彩在装饰画中的情感性应用。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会因为色彩呈现形式的不同而相应的有所改变,色彩在装饰画中的具体形式会与人的心底情感有所共鸣,通过视觉上的刺激瞬间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与人心底情感的共鸣与注意,就是色彩在装饰画中的情感性应用。在不同的时代、风俗习惯的影响之下,色彩赋予装饰画的情感性也会发生一些偏移。装饰画中最能与观者产生共鸣的就是装饰画中的色彩,它也是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具象化的一种方式。
装饰画在整个艺术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现代艺术中极具艺术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应用在装饰画中运用的十分广泛,通过对色彩特征的了解,对色彩性能的分析,以及对色彩的一些配置手法的研究,对人们在装饰画中更好的进行色彩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很大帮助。
以上是对装饰画定义,装饰画色彩的构成原理,以及色彩在装饰画中进行应用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对研究、创作装饰画和装饰画色彩的各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马践.浅谈人物装饰画中的民间色彩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