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今年一季度GDP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7%。这样的增速,放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击以及“三期叠加”的背景之下实属不易。实际上,“三期叠加”这个经济术语上一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在2013年,而在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三期叠加”时隔多年再次出现。同时,会议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值得提的是,在今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六稳”被再次提及。会议指出,今年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三期叠加”的客观因素
所谓“三期叠加”,是指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集中出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来看,“增长速度换挡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经历“三期叠加”,就是要处理好市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以便顺利实现增长速度换挡、缓解结构调整阵痛,以及完成前期刺激政策消化。
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一,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将完成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二,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意味着我国在今年之后的未来五年发展又将有次新的“引路”。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历经段时间的新常态发展后,客观因素也决定我国经济在多方面都存在转变或改变的需求,这也意味着我国产业发展需要改革以及创新,才能注入新的动力,开启新轮的发展。
从人们的生活及市场来看,社会的不断变化使得消费习惯、需求发生改变,这也倒逼相关产业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变。适者生存的道路十分坎坷,改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个体的改变最终会影响到整体。
今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一季度GDP数据负增长6.8%,使得“三期叠加”更为明显。国内方面,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令社会上的诸多产业出现停工停产现象,临时的停滞使得社会生产放缓;国际方面,国外的防控措施使得全球多数企业进入停产停工状态,原材料供应不足、下游客户取消订单、目标市场经营活动取消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依靠对外贸易的企业受到影响。上述因素,进一步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换挡期。
实际上,即便没有此次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近年来,随着一批落后产能产业被政策以及市场淘汰,以及一批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业走入市场,驱动我国经济开启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变,经济发展的客观变化决定了增长速度处在换挡期。
在当前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还将处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和蔓延带来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各国在当前可能改变或长期调整其宏观政策等因素,使我国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竞争将更加激烈,产业结构在这种趋势下必然会经历一系列调整,其中既有政策的要求也有市场的驱动。
结构调整将带来阵痛,一是原产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如其能力是否胜任新产业的要求,会否影响就业并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问题;二是资源问题,如产业结构转变会否影响原有产业链、供应链的穩定,资源是得到优化还是被浪费等问题;三是竞争力问题,如结构调整后能否在市场上继续存活等问题。只有克服这些困难,在过渡期间减少或化解由此带来的阵痛,优化到位的结构将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形势应对的六个关键词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我国近年来通过多种货币工具向市场注入了资金的流动性,力求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保证资金的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也必不可少地使市场再次出现泡沫。在消化前期政策红利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引导市场消化或剔除泡沫的影响,否则又将面临用一个新的刺激政策去弥补上一个刺激政策不足的问题。
笔者认为,经济突围“三期叠加”是一项长期工作。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工作的关键词应集中在“稳定”“创新”“质量”“法治”“人才”“安全”这六个关键词上。
“稳定”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产业运作、企业经营、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增多的稳定,而应是全方位的稳定,如社会治安等的稳定,不激进、不冒失,强调稳定的社会秩序,创造稳定的社会财富。
“创新”是基于已有事物的进步,这不单单是引入新的生产方式,而且还包括对产业结构的创新、对经营理念的创新、对不合时宜思维的颠覆。源源不断的创新,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除了强调产品质量好,经济发展更是要有质量。未来的发展不是为数据和面子去增加数字,而是为人们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发展,生产将更加强调实用。
“法治”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张网,阻隔那些投机取巧、侵蚀人民利益、导致发展后退的不法分子,严格执法是大势所趋。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培养人才的工作,高校、企业都有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多元化、专业化的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安全”是保证发展不被轻易按下暂停键的基础,除了日常所说的防火防盗外,还要做好防范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病毒灾害、粮食灾害等系列不可控灾害,建立避险避灾场所,因地制宜做好各类物资储备。
结合这六个关键词和当前的时代特点,笔者认为,未来五年不断科技创新的数字经济将会是主流,物联网将进一步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物流运输将继续提质提速,最终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