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八杰
变了,变了,感觉变回了年轻的自己,熟悉又陌生。
迎面吹来了火热的风,就是这样的感觉。走进名师工作室,回到了勇于追梦的家园,像被泉水洗过一样的清澈,尘封的记忆在短时间内被打开。欣欣然,我睁开了沉睡朦胧的双眼。
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株春天里的小树,贪婪地吮吸着大地的营养。我开始埋头研读一代宗师叶圣陶、苏霍姆林斯的教学理论,阅读薛法根、管建刚等教育先锋的优秀课例。说来也奇怪,一头钻进去读,居然不觉得这些理论知识深不可悟,读到切合自己的心意处,会情不自禁地再回读几遍,一直读到自己的心里去。读得多了,自然想得也不少,觉得读出了理论的深度,渐渐的,教学的视野慢慢变开阔了。接下来我蠢蠢欲动,想着改变自己的课堂,试着将学到的点点滴滴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一来二往,不时也出现些许惊喜。原来我的课堂也可出彩!
我不禁想,像薛法根、于永正、贾志敏等这些名家之所以成绩斐然,令人望其项背,也应该是从课堂试起,日渐累积的成果吧!
在一次工作室的交流研讨中,领衔人王娟华给我们分享了《高阶阅读能力落地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与策略》一文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引发了工作室成员的热烈讨论和持续跟进学习,过去不曾关注的教学新理念——“高阶阅读”与“高阶思维”进入了大家的谈论中,在你言我辩中,从理论谈到如何实践,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总结,一场激情飞扬的探讨之后,大家和我一样收获满满。
第二天遇上了一篇琦君《粽子里的乡愁》的阅读理解。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答题:“为什么文章不用‘乡愁而用‘粽子里的乡愁为题?说说你的理解。”若是从前,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或答案千篇一律,我肯定着急,一着急就會把自己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记下来。这次不一样了,因为工作室的研讨后,心中攒存了一些“货”,便试着往外搬“货”了。
依据“高阶思维”阅读理念,我精心设置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行文线索、母爱、乡愁等不同角度思考,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课中,学生、文本与我之间的对话、交流循序渐进,步步上升,就如上台阶一般,终于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思维问答境界。学生们的回答真可谓精彩纷呈。下课铃响了,学生和我还意犹未尽。
课后我不由思忖:这就是教育专家所言的高阶思维落实到我的课堂上了吧。这些并不是深不可测,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呀。原来的我是多么浅薄无知,曾经密封在狭小天地的我是只井底之蛙,还是只冬眠了的青蛙。通过一次次的教学实践,颠覆了我陈旧的教学观,井底之蛙已成功跳出井口,有了自己的顿悟:看到别人光芒万丈的同时,既要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慧眼,还要相信自我奋斗的力量。如果不试着去努力,哪里会知道自己会有多么优秀呢?
不断研学,不断实践,走进“王娟华名师工作室”仅半个学期,快节奏的工作让我似乎忘记了疲倦,也忘记了身体的小恙;虽然步入中年的容颜已经回不到青春年华,但许多人见了我之后,都夸我有精气神了!
往日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徜徉在名师工作室怡人芬芳的怀抱里,愿年轻的明天,能够每日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