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度演变、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鲜明特征。湖北省审计厅党组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融合发展新思想、新论断、新主张,及时总结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实践,研究出台了推进全省审计工作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着力提升审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夺取湖北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利。
时代使命决定审计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不断赋予审计机关新的政治定位和职责使命。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自觉把审计工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研判、谋划和推动,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全省审计工作融合发展,构建全省审计“一盘棋”,形成整体监督合力,着力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为湖北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工作实践催生审计融合发展。纵观湖北审计三十多年历程,成功探索了审计交通联体防控体系、财政审计一体化、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大型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等经验做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的意见》《关于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制度办法,初步建立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审计发展新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迫切需要总结实践经验,探索从“散点创新”向“集成创新”、从“统筹发展”向“融合发展”迭代升级,跨越资源配置“此多彼少”的博弈困境,建立全域通融的平台和体系,最优推进审计全要素有机整合和各方面利益关系协调,走出一条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开放性的审计融合发展之路。
现实问题倒逼审计融合发展。近年来,湖北审计不断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审计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建设性作用更加凸显,但还不同程度存在思想不够解放、担当精神不足、能力素质不强、党建与业务联系不紧密、项目计划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审计资源配置不高效、审计与其他监督主体贯通不够、审计监督合力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向融合要途径、要方法,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破除融合障碍,以创新驱动增强融合动力,以开放包容拓展融合空间,以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合力,以共创共享释放融合红利。
推进审计工作融合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必须立足湖北实际,用系统理论、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探寻实现路径,在抓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把握工作重点,着力推动“九大融合”:
着力推进审计事业发展方向与历史赋予使命相融合。紧跟时代步伐,厘清审计工作定位,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政治使命;把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改革使命;把“三立”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职业使命,稳步推进审计工作融合发展,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着力推进审计政治属性与业务职能相融合。更加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四个贯穿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始终,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审计实践;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坚决拥护党委决定,执行党委决策,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到全过程、各环节;把党的决策部署贯穿始终,做到审计工作始终与党委、政府工作重心同频共振、同步合拍;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始终,注重揭示和反映重大违法违纪违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隐形变异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朗的政治生态。
着力推进审计工作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围绕审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计,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倡导推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红旗党支部创建和“审计组+党支部”一线工作法,切实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审计质量把关和纪律监督等作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压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纪问责,把党风廉政建设深度融入审计工作之中,着力实现对审计工作全过程、全领域、全岗位的全面覆盖和有效预警。
着力推进审计职能发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融合。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到“七个聚力”。聚力高质量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把绩效审计理念贯穿各类审计之中。聚力深化改革,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客观审慎评判审计发现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鼓励创新。聚力民生福祉,加强民生领域资金和项目审计,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力经济安全,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深析风险“病灶”,提出化解建议,为经济安全清障护航。聚力绿色发展,加强对污染防治情况、生态工程建设情况、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聚力法治湖北建设,始终关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加快建设法治湖北。聚力规范权力运行,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
着力推进审计专业类型、内设机构间相融合。围绕打造多专业贯通、多部门协作、多领域渗透的新格局,深化审计工作“两统筹”,推广“上审下”“交叉审”“联合审”“一拖 N”及大数据审计等方式,探索“经济责任+”新模式,实现从“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实施分类联审或关联审计,推进审人、审单位、审资金、审项目有机结合,对同一审计对象的不同领域审计内容一体安排,有针对性选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安排统一审计,实现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优化审计组管理,选优配强组长、主审,实行审计组长全程负责制,推行每日碰头和总结评议制度,形成审计组透明决策机制,杜绝选择性审计或选择性上报,实现从“物理组合”向“化学合成”转变。强化审计项目全程管控,从严把控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审计审理和项目经费等重大环节,实现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
着力推进审计手段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对接智慧湖北,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构建全省审计信息化工作平台,加快推进多行业、多部门数据库建设,不断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探索在审计机关系统管理和行业审计组织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研究制定审计数字化设计、管理、基础、支撑环境、信息安全标准等,全面推进审计工具手段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着力推进审计系统层级间资源禀赋相融合。围绕构建全省审计“一盘棋”,加强工作统领,出台全省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增强审计工作协同性和导向性。围绕推进审计全覆盖,科学制订审计计划,加强审计对象、审计人力和审计目标的总体把握和科学调度,面向全省审计系统立体摆兵布阵,做好时间、空间结合文章。围绕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不断优化审计质量检查、优秀项目评选和工作量化考核,主动对接地方党委政府,竭力为基层审计机关履职尽责创造更优环境。
着力推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融合。加强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指导和监督,督促依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审人员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内审力量和成果;合理调动社会审计力量,公开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加强社会审计质量核查,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两翼”的补充作用。
着力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相融合。充分发挥各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和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的职能优势,加强与纪委监委、组织人事、巡视巡察、检察、公安等部门的工作联动、信息互通和成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被审计单位为主体的审计整改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公开,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
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大力创新审计理念。不断增强“三个观念”,即政治观念,牢牢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根本定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局观念,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把审计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改革观念,破除与新时代要求、融合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转变各自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观念,打牢审计融合发展思想基础。
以问题导向为抓手,大力创新制度规范。着眼于建立融合发展推进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构建一套适应审计工作融合发展、涵盖审计工作方方面面的制度规范体系,形成“上下统一、资源整合、系统联动、科学管理、全面协调、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融合工作机制,激发全省审计系统资源禀赋、信息技术、审计管理的活力,加快形成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工作格局。
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大力创新作业方式。推进审计作业管理实现“三化”,即精细化,把审计事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个体,实行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考评常态化;标准化,引进ISO标准化管理,对每个权力事项编制相应的工作流程图或审计执法路线图,量化流程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确保审计权力规范运行;智能化,完善人机综合作业方式,探索“人工智能+”作业模式,推动审计工作向智能集成型转型。
以能力素质为标的,大力创新队伍建设。科学制定全省审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审计人员准入制度,推进干部队伍职业化管理。积极构建以省厅培训为主,脱产轮训、以会代训、网络培训、实战训练、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审计系统大培训体系。大力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充实大数据分析团队和攻关团队,组建大数据审计专家智库。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激励引导干部成长。
以审计精神为硬核,大力创新审计文化。用好审计讲坛、道德讲堂、书香机关、审计文化进机关等学习品牌和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具有湖北特色的审计文化和新时代审计精神,鼓励审计人员把事业、原则、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职业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宿感。深入开展文明审计和文明创建,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人文关怀,努力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人文素养,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