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刘晓蕾 曹喆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新的部署,确定了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总基调,重申将继续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出国留学工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政策日趋收紧,且不断反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出国留学工作是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性判断当前国际形势?如何认识疫情背景下出国留学的总体形势?如何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政策的突变?就上述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近年来在留学工作研究方面屡有成果问世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
问 您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理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答: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政客和媒体,为推卸防控不力的责任,竭尽混淆视听之能事,极力制造谎言和恐慌,大肆渲染歧视和偏见,不断对我国进行“污名化”,企图抹黑、“甩锅”中国,制造对我国不利的国际环境,也为国际关系蒙上层层阴影。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不知所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不是强调变局是百年一遇的,而是指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种重大调整的可能。这种变化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是在变与不变的相互比较中被识别出来的。变与不变并存,仍然是当今世界形势的主要形态。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是在对时代趋势和世界形势进行全面深刻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也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前提条件和现实可能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外部条件。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是各国政府制定国内外各种政策的基本依据,攸关一国的战略全局和国计民生。同样,顺应时代潮流,认清时代主题,是我国制定国内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
数十年来,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国际社会的主流诉求不是战争,而是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因此,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正能量。
当然,我们既要肯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又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与内涵确实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既要看到不变的一面,也要看到变的一面。
问 据报道,有美方人士认为,美中两国之间有可能出现经济和金融脱钩,特朗普声称美国保留与中国完全脱钩的政策选项。您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战略的变化?
答:在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国家主义”回归,权力政治进一步抬头,多边主义势头受挫,国际组织作用下降,大国战略关系变化使中国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当前,国际体系基础正在发生变化,国际秩序面临调整,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矛盾、竞争并加快重组的时期。但我们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依旧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仍在持续推进,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当前,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是试图与中国进行“战略脱钩”,近期在经贸、金融、政治、外交、科技、教育(包括留学)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反华遏华打压措施都是这种“脱钩政策”的具体体现。但中美之间能否“战略脱钩”?这种“脱钩政策”能否完全实施?“脱钩”能够走多远?这些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国政府单方面主观愿望,还会受到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态势等因素的制约,最终必将按照历史发展的自身规律,回到各国间关系正常化的轨道上。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这一进程从18世纪末开始,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至今已有200多年。伴随着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物联网、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及生物技术等全新技术的出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进一步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结束。
2018年中国留学生赴美求学人数高达36.3万,从2010年至2018年,每年赴美留学人数增长近3倍,但从2014年、2015年开始,年增速开始大幅下滑,2018年赴美留学人数增速仅3.5%。图为2019中国国际教育展上,学生和家长在美国展台前咨询 图|视觉中国
问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断调整留学政策,是否会对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造成影响?
答:近期,美国不断调整留学政策,引发社会关注和舆论哗然。然而,美国教育界重视正常文化教育交流的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还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这也反映出美国国内执政党与在野党、政府与社会、政客与民众等对留学政策的看法和立场并不一致,有多股力量在与美国政府逆潮流的政策进行博弈。美国试图将教育政治化,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美国自己,世界上一些优秀的生源和人才将转移或流失到其他国家。
疫情背景下,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变;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战略发生变化,但全球化趋势没有变;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政策发生变化,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没有变。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由世界教育“追赶者”向“并跑者”发展的过程特征没有变,我国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出发点没有变,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也没有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只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发挥中国“世界最大消费市场、最大留学市场、最大人才市场”的潜力,天就不会塌下来。
问 针对当前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政策的突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答:留学事业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留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坚持统筹谋划,突出工作重点,更好发挥作用,提升留学工作水平。
在宏观层面,要坚持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对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2019年3月20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巴科时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础。我们主张互学互鉴,鼓励留学,支持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希望中美人文交流取得更多积极成果。这些重要论述是做好疫情背景下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是统筹谋划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战略思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推进教育领域有序开放,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深化双边多边教育合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完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格局,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务实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在中观层面,要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新冠肺炎疫情给海外留学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带来挑战,相关部门应贯彻落实《意见》,落实党和国家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关心关爱,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维护广大留学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要继续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积极开拓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渠道,拓展出国留学空间。同时,下大力气完善“平安留学”机制,将应对疫情过程中摸索出的有效做法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为广大学子实现留学梦提供有力保障。
在微观层面,要积极探索推进“转学”“插班”“学分互认”“借读”等形式,拓展出国留学空间。应尽快调整或出台关于未完成学业的本科阶段留学生回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相关政策。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经过各方努力,当前留学人员面临的困境终究是会渡过的。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
问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收紧留学政策,给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很大困惑和担忧,很多留学人员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完成在国外院校的学习任务,对此您有何建议?
答:需要立足中国教育转型升级,着眼长远,为留、回、去提供制度供给。对此,我的建议是:
第一,建议相关部门在作出具体决策前,先对拟回国的留学生及其家长作深入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其实际需求。有学者建议,一方面,我驻外使领馆应及时汇总海外高校关于入学政策、授课方式等最新信息并反馈至国内,便于留学生及其家长快速了解相关情况,减少他们的焦虑;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协调解决海外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取消留学生入学资格等问题。
第二,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分类分层、因人施策的原则,对愿意回国继续学习的留学生,根据其自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依据留学生就读国外高校的综合排名、所学专业以及自身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等,对研究生层次和本科生层次的留学生,经过一定形式的考试考核,分别转学/插班到相应学校继续学习;对于原先在社区大学、一般专科院校学习的留学生,提供合适选择方案,经考核后进入国内相应层次和专业的高职院校学习。考核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全程、全面、透明监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不影响和损害教育公平,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第三,建议相关部门对于希望继续留在国外但因疫情无法进行线下或线上学习的留学生,给予相应便利,提供合理方案,协助其联系国内学校对应的学科专业,帮助他们继续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还可考虑采取临时性借读措施,允许这些留学生以交换生身份在国内高校学习,待疫情结束后,再由留学生此前就读的国外高校认定其归国交流学习期间的学分,并最终授予学位。
第四,建议相关部门尽快调整关于转学、插班、免试入学及学位授予等政策措施。如涉及更高法律层面,可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选择部分试点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也可在今后修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法》(原《学位条例》)等法律时,一并予以调整。
总之,我们要统筹规划未来,借解决疫情所带来新问题的契机,尽快调整相应政策,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更加有利于全面对外开放,有利于培养、造就各类高层次人才,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注:周洪宇2000年-2001年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