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梦里乾坤》也被译做《沃尔特·米蒂的隐秘生活》,是詹姆斯·瑟伯最为读者喜爱的故事之一,该作品于1941年首次出版在《纽约客》,后被《读者文摘》收录。由于该故事广受读者欢迎,使得主人公沃尔特·米蒂这个名字被作为词条收录进了文化词典,专门指代那些普通的、不喜欢冒险的人,却总是通过做白日梦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瑟伯的作品在国内也被广泛流传,其写作风格和作品寓意常常被众多学者研究。本文将从叙述学和文体学的角度对文中的叙述视角、人物话语和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解析。
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一书中指出:叙述学与文体学均采用语言学模式来研究文学作品,在研究小说的形式技巧这一层面上,叙述学的“话语”与文体学的“文体”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话语”和“文体”两者都兼顾,才能对小说的形式技巧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而叙事视角与人物话语和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即是叙述学和文体学相重合的两个层次[1]。申丹选取大量的英美经典短篇小说,以叙述学和文体学为分析工具来分析作品的深层意义,证明结合文体学和叙述学对作品进行细致和深入的分析能够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2]。戴凡也使用叙述学和文体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小说《喜福会》当中的片段进行分析,体现了叙述学的宏观研究和文体学的微观研究的确是各具优势,相辅相成的方式能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作品[3]。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选择著名作家和漫画家詹姆斯·瑟伯的短篇小说《梦里乾坤》中主要人物沃尔特·米蒂在他的四个白日梦幻想场景及现实中与爱人和其他人物交流的话语和思想片段,来再次说明采用叙述学和文体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非常适合对短篇故事中的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思想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式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该作品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20世纪兴起的叙述学和文体学等形式文论使得叙述视角被众多文人和学者关注,大家对研究叙述视角的热情一直很高,其间也产生了一些偏误和混乱。 “视角”或“叙述视角”(focalization,point of view,view point,angle of vision,seeing eye,focus of narration,narrative perspective)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申丹指出,就小说研究而言,视角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涉及混乱最多的一个问题。
法国结构主义评论家热奈特对叙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叙述视角的理解和分类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他在《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一书中,基于前人的研究,选用“聚焦”(focalization)一词对叙述视角进行了三分:无聚焦或零聚焦;内聚焦,包括固定式聚焦、不定式聚焦和多重式聚焦;外聚焦[4]。申丹在热奈特三分法的基础上,区分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视角或聚焦模式。其中,第一种无限制型视角和第四种第三人称外视角等同于热奈特提出的无聚焦或零聚焦和外聚焦;第二种内视角的区分则对热奈特提出的内聚焦做了更详细细分和补充,不仅包括第三人称“固定性人物的有限视角”,也包括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视角,以及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中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中心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视角;第三种第一人称外视角(即固定式内视角涉及的两种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追忆往事的视角,以及见证人叙述中观察位置处于故事边缘的“我”的视角)[5]。申丹认为在研究小说的叙述视角方面,要想达到我们观察“视角”的视角较为平衡和全面,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几种本质关系:感知者与叙述者,聚焦者与聚焦对象,叙述技巧与故事内容,现实生活与文学虚构等[6]。
西摩·查特曼认为“视角”是最麻烦的批评术语之一,其具备三个意义:字面意义,就是指某人的眼光(感知能力);寓意(引申含义),就是指某人的世界观,包括意识形态、观念系统、世界观等;转义,就是指某人的兴趣支点(说明他的一般兴趣、利益、实惠、良好的出发点等)[7]。这三个意义在内容上刚好和韩礼德提出的语言意义系统的三个“元功能”相对应:语言的概念功能表达的是说话者的经验,包括经验意义和逻辑意义,对应了“视角”的寓意;语言的人际功能表达说话者的态度、评价以及角色间的关系等,对应了“视角”的转义;语篇功能就是指语言组成语篇,用来表达出语言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这一方面对应了“视角”的感知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些评价理论来分析叙事视角。韩礼德是功能文体学的开创人之一,他提出语言功能理论是进行文体研究的较好工具,上面提到的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关联,是构成语义层或意义潜势的三大部分。
人物话语是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小说家注重用人物的言辞和思想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人物话语和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是文体学和叙述学在研究领域上的一个重要重合。但两者对人物话语的关注点不同,叙述学家侧重研究人物话语的不同形式对调节叙述距离的作用,而文体学家更感兴趣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内容的语言选择本身。申丹认为同样的人物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变化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是小说家用以控制叙述角度和叙述距离、变幻感情色彩及语气的有效工具[8]。而小说中的表达工具就是语言,不论是人物的话语还是思想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分析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上,我们可以采用相同的分析方式。
本文的文本分析将使用语言概念功能下的子系统——及物性系统和人际功能下的评价理论框架。及物性系统就其发生过程可以分为六个种类: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9]。这里将重点讨论文本中沃尔特·米蒂的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由此来探讨他在现实中的懦弱无为和幻想中的威武全能这两种形象的对比是如何通过米蒂的视角以及他人的行为和话语实现的。人际功能探讨小说中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于经验内容的立场态度和价值判断,主要分析文本的语气、情态、语调、人称、表达态度的词语等。本文将遵循文学文体学的宗旨,以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和评价系统作为问题分析模式,对瑟伯的短篇小说《梦里乾坤》中米蒂现实生活和幻想中生活的形象对比进行详尽分析,旨在说明作者如何通过及物性系统和评价系统的巧妙运用来成功表现形象对比,读者们如何因此更充分理解小说中的形象冲突,以及作者的语言选择对主题表现的决定性作用。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中,及物性系统使用小句表现语言的概念功能,是语言再现经验的基石;体现人际评论的语言单位有副词词组和介词词组。但在实际文学文本中,能够表达人际评论功能的语言很多,还包括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动词短语、同义词词组、习语等[10]。
短篇小说《梦里乾坤》所体现的人物形象的对比和冲突关系分别存在于幻想中米蒂和其他人物、现实中的米蒂和其他人物之间。这些关系的冲突是显性的、直接和明显的,通过米蒂在现实中和幻想中的形象反差揭示了普通人物如何在世事压力下通过幻想来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这种形象冲突所带来的米蒂的变化是最显著的,他在现实和幻想中完全判若两人,这种对比集中体现在米蒂和其他人物的话语和思想表达中。纵观全篇,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瑟伯是通过“幻想-现实-幻想-现实”这种幻想与现实交替出现的形式让读者明显感到冲突的存在,这是文本结构上为小说主题所做的贡献。小说一共出现四次幻想与现实的交替,为了分析的需要,不会按照原文故事发生的顺序进行分析,而是提取类似场景的片段放在一起,这样更能突显哪些语言被前景化了。
在米蒂的四个幻想中,他分别变成了船长、医生、罪犯和机长。整个短篇的作者(叙述者)在米蒂的幻想中,把叙述的任务临时转给了米蒂,给他全部的自由去设想,塑造他想成为的样子。在每个场景里,米蒂都以如“上帝”般的全知视角叙述其变身的经历,展示其内心想拥有的人物技能和性格。下面,通过及物性的分析以及对人物话语表达形式及其内容的评价分析来看这几个人物形象的相似之处。这四个人物都富有动感和力量,更能凸显现实中的米蒂很软弱。
1.船长
第一个幻想场景中,以船长为动作者的物质过程有4个,表达的全是出于他主观意愿的行动;言语过程5个,全部都采用直接引语的方式,有两个过程由“shouted”引出,3个言语过程使用祈使句的形式传达命令。 可以看出,只要是描写船长的语言,都在描写船长的施动能力和指挥他人的能力。小说开篇用不多的言语,很快就在读者头脑中树立起一个沉着冷静、经验丰富的船长形象。而此处叙述者米蒂通过“like thin ice breaking”“heavily”“rakishly”等介词短语和副词对船长这个人物进行叙述者的评价,帮助了船长形象的产生。
2.医生
第二个幻想场景中,前半场主要描述了名医米蒂与其余几位医生和护士的对话,干练的语言很快就树立起一位经验丰富、众望所归的米蒂医生形象。当然,在这一部分,通过米蒂的视角聚焦其他人物的评论也对这个形象起了很大作用。在米蒂到达医院时,其他几位专家正一筹莫展。原文是这样的:
A door opened down a long,cool corridor and Dr.Renshaw came out.He looked distraught and haggard...We’re having the devil’s own time with McMillan,the millionaire banker and close personal friend of Roosevelt...(一扇门打开了,通向一条又长又冷的走廊,伦肖医生走了出来,他看上去心烦意乱、憔悴不堪……我们和麦克米伦相处得糟透了,他是一位百万富翁,还是罗斯福的好朋友……)
“distraught”和“haggard”两个形容词暗示了米蒂医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名词短语“the millionaire banker”和“close personal friend of Roosevelt”也具有评价价值,为我们提供病人的信息,从其他专家的视角侧面烘托米蒂医生是怎样一位重量级的医生。
这一场景的后半部分则重点描述了米蒂医生作为动作者的行为过程,其中物质过程8个,在以他为参加者的所有过程总数中占70%多,这种过程数量的突出体现了他话少技艺佳的形象。
3.罪犯
在第三个幻想场景中,米蒂化身成一名臭名昭著的罪犯,正在法庭上接受审判。他参与的过程如下:
(1)took the gun=物质-行动-主观意愿(受动者=手枪)
(2)examined it expertly=物质-行动-主观意愿(受动者=手枪)
(3)said calmly=言语-提供信息
(4)raised his hand briefly=物质-行动-主观意愿(受动者=手)
(5)said evenly=言语-提供信息
(6)let the man have it on the point of the chin=物质-行动-主观意愿(受动者=手枪+地方检察官)
从以上的对及物性选择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扮演的身份变了,米蒂对这些角色的定位还是如同之前的人物一样:经验老到,能够掌控全局。
4.轰炸机机长
第四个幻想场景中,米蒂化身正处于战火中的轰炸机机长,其他机组人员都已经疲惫不堪,而战争还处于炽热阶段。米蒂机长参与的过程数量达到15个,其中9个物质过程都是主观意愿的动作。“examined it expertly”中的“expertly”是米蒂对机长经验丰富的评价,三个副词“wearily”“carelessly”和“softly”依次修饰了他的三个言语过程,体现了米蒂机长视死如归的心态。在这个场景的末尾,米蒂机长一边说着“Auprs de Ma Blonde”,一边向中士挥手,说了声“Cheerio”,接下来米蒂的幻想被现实打断。但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叙述者)通过聚焦米蒂并通过他的视角构建幻境,特意地选择了一些偏离自己语言规范的语言,使得这个被建立起来的机长和真实米蒂产生更大的距离感,这种手法经常用在外聚焦模式中[11]。
在现实中,米蒂夫人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短暂出现的还有交警、停车场员工、修理工、街上的陌生女士和宠物店店员。下面重点分析米蒂的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以便清晰地向大家展示现实中的米蒂在言语和行为过程方面是如何的弱小,而在心理活动过程上作者(叙述者)给了他多大的空间(见表1)。
表1 人物角色在现实中的言语和行为过程
从表1内容可以看出,其他出场人物的言语过程多采用疑问句和祈使句。语言的三个交际功能是提供信息、索取信息、使某人执行某种命令。米蒂的言语过程除了没有意义的感叹词,大都是被动向别人提供信息,或者去执行别人的命令。全篇现实中的米蒂没有一次质疑过其他人物,也没有要求过其他人物去实施任何行为,这体现了现实中的米蒂在话语方面的缺失,我们不能通过米蒂的话语去了解真实米蒂的想法。
抛开现实中米蒂话语上的无能表现,小说中有多处都出现了表现现实中米蒂思想活动的描述。在米蒂多次尝试把车停到停车场未果的时候,停车场员工提出帮他停车并把车熟练地一次停好,米蒂离开停车场后,对停车场的员工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They’re so damn cocky,thought Walter Mitty...they think they know everything...The next time,he thought,I’ll wear my right arm in a sling;they won’t grin at me then...
(米蒂心想:他们也太趾高气昂了……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呢……他想,下次,我就把右臂吊起来,看他们谁还会笑话我……)
在这里,作者用自由直接思想展现米蒂的内心活动,让米蒂用第一人称“我”直接和读者对话。作者采用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这里仍然使用作者上帝视角第三人称来叙述,缺乏真实感。作者通过米蒂的感知眼光并让他直接面对读者发声,符合本篇的主题,让读者直接窥视米蒂的秘密生活,增加戏剧效果。
总体来说,米蒂对现实生活是不满的,他不满妻子对他呼来喝去,不满别人瞧不起他,但他又缺乏管理自己生活和一些诸如停车、买东西的技能,不得已只能依靠别人。他在幻想中成了在现实生活中对他呼来喝去的那些人物,这些人不仅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命运,还能无限地去影响别人的命运。米蒂这种现实中内心的矛盾都体现在了他的幻想和现实的对立中。
作者对叙述视角的选择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对人物能否产生共情,也能通过小说人物的眼光去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文体分析就是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达到透过作品本身去看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学功能,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美妙之处,然后和更多的读者分享这些发现,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这些作品的闪光点。及物性帮助我们通过词汇语法层面到达语义层面,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米蒂对现实生活的无所适从,只能通过不断地幻想才能让他在现实生活中勉强度日,在幻想中他越是强大,就越发衬托出他在现实中的无为。在幻想中化解一个个的危机,这种满足感支撑了他在现实中规避一切冲突。瑟伯是否还想借米蒂的故事揭示更深刻的内容,就留给读者们做不同的解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