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语义学的大学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由2019年12月四六级真题引发的思考

2020-08-05 01:29蔡牡丹戴艳云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段落译者译文

蔡牡丹 戴艳云

(安徽外国语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1201)

框架语义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提出的一种描写、理解词项和构建语法句式的认知方法。他认为框架是“一种认知结构方式”,“与某些经常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纯语言知识和概念知识之间的一个接口”[3]。也就是说,框架为认知主体在既有的客观语言现实和主观经验之间架构了一座认知桥梁。语言激活框架,框架决定语义。语义的生成既离不开语言的概念意义,又和人的经验息息相关。而翻译所要处理的就是不同语言下的概念框架转换和语义的定位。词项所激活的框架在两种语言中并非总是一一对应的,还受着文化背景、百科知识、社会经验以及宗教信仰等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所以,以四六级段落翻译为代表的大学英语翻译在进行语义锁定时,除了常见的框架对等,需要译者进行必要的框架调整和再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内涵。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介绍

从1987年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施已经有32个年头。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英语考试,它成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准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手段。四级为基础要求,六级为较高要求,每年的6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翻译的首次亮相是在2006年6月份,以单句英译的形式,占据整套试卷5%的分值。2013年12月,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翻译部分进行改革:单句翻译被段落翻译所取代,四级的翻译长度为140~160个汉字的段落,六级则为180~200个汉字的段落;打破“一刀切”的单一命题,实行同批次3~4套不同内容的多样考查,迄今为止,四六级的段落翻译数量累计达到80篇;翻译难度加大,分值也随之上升至试卷总分值的15%;内容覆盖面较广,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参照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总布局,笔者将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四六级翻译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和统计(见表1)。

以最近的2019年12月真题为例,其中四级翻译内容均属于社会范畴内的家庭话题——子女的教育、亲子关系以及给子女取名;而六级的三篇翻译为生态范畴中的植物介绍——牡丹、梅花和荷花。历时来看,伴随每一次四六级考试的落幕,翻译部分都毫无例外地成为网络热点话题。纵观这些年四六级翻译所产生的巨大“流量”,它直观地暴露出绝大部分学生翻译技巧的欠缺。鉴于此,笔者试图以2019年12月真题为例,结合框架语义学理论,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二、可行的翻译策略探究

撇开复杂的翻译概念定义,翻译就是进行一种语言(源语)到另一种语言(目的语)切换的活动。为了能够实现有效的翻译,一方面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忠实于原文,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同时也不添油加醋;另一方面需要译文在表达上是通顺的,实现语言、句法的正确性和文化逻辑的合理性。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段落汉译要求亦是如此。在面对具体的翻译素材时,译者可因循下面图示的方法进行翻译处理:宏观上,翻译是须经由阅读、理解、加工、翻译最后到调整的“五步走”式处理过程(见图一);微观上,面对具体的语篇,我们可将相应的翻译策略具体化(见图二)。

图1 翻译过程

图2 翻译策略

(一)“得意不忘形”之框架对等法

置于框架语义理论中,翻译工作首先需要明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而后逐一解决译者在其中的认知、理解、表达任务。作为认知主体,译者第一步需要理解原文,从原文词语激活的框架出发,运用自身的知识锁定译语表达,结合个人经验勾勒出原文描述的场景,从而再现原文框架。“得意不忘形”,顾名思义,是指保留源语结构形式基础上的意义识解。而框架对等法就是一方面译者可根据词语的概念意义直接在目的语中找出对应表达,另一方面是在前者基础上依次直译出句中各成分,并借助于语法规则完成翻译。

从2019年12月四六级的6篇真题中,笔者选取了其中出现频次在两次及以上的词语为例,直观展现对等法。此外,为了实现“不忘形”,我们在“得意”之后进行合适词性的选用。如名词类别下9个高频词语及词组的对等处理:高雅/grace or elegance,节日/festival,父母/parents,诗人/poet(s),画家/painter(s),繁荣/prosperity,中国家庭/Chinese families,文化传统/cultural tradition,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4个动词:象征/symbolize,(栽)培/cultivate or raise,创作/create,重视/value or attach importance to;2个形容词:一年一度的/annual,少见、罕见/rare or scarce;1个在翻译和写作中都较为高频的介词短语:由于/because of or due to。以上是对等框架下的高频词汇翻译部分,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一定的语篇结构,尤其是在四级段落翻译中。因为四级段落中大部分句子结构清晰,围绕着基本的SVO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译者在对等翻译词汇之后,便可按照“谁(主语)做(谓语)事(宾语)”的顺序逐一翻译,并在适当的位置补充或调整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最后根据语境灵活校改即可。简言之,此处的“得意不忘形”就在于“先主干,后完善,最后整体看”的三步式翻译策略。笔者选取了本次四级3篇段落翻译的第一句为例:

例1 中国家庭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

译文一:Chinese families very value children’s education.

译文二:Chinese families value children’s education very much.

此句是典型的SVO结构形式。主干一目了然,“家庭重视教育”,修饰成分“中国”“孩子的”皆为定语。因此便有了译文一对等的直译方式,这是大部分学生熟悉的且最为常用的逐一翻译法,“得意不忘形”。按照四六级翻译评分的总体评分法(global scoring),译文一的处理基本上不形成扣分点,只是更加地道的英文表达应该是调整程度副词“十分/very much”的位置,如译文二所示。同理,请看另外两个首句的处理:

例2 中国的家庭观念与其文化传统有关。

译文:China’s family concept is related to its cultural tradition.

例3 中国汉族人的全名由姓和名组成。

译文:The full name of Chinese Han people is made up of family name and given name.

当然,对于本次六级3篇段落翻译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一句“**花象征着**”,更是典型的“得意”无须“忘形”的翻译方式,笔者从“梅花”篇节选了一句:

原句:……梅花象征着坚强、纯洁、高雅……

译文:...plum blossom symbolizes toughness,purity and grace...

(二)“得意忘形”之框架调整法

翻译“得意”的实现除了依赖于前面所探讨的小到词汇、大到句型结构的“不忘形”式对等框架处理方法,也可以借助于接下来所介绍的“忘形”式调整框架法。由于不同译者必然具有经验、知识差异性的客观现实,对于翻译的意义识解会受到主观认知水平的影响。对于那些词汇储备和翻译能力有限的译者而言,在进行语篇翻译时,为了避免翻译时的窘迫,最大限度地达到翻译的“得意”标准,笔者推荐使用“忘形”的处理方式。就是说,当原文表达在译者脑中激起的框架超越译者自身的知识范畴,译者可结合自己的经验,利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来灵活调整框架,从而完成意义的建构和表达。

下面,笔者分别从四级真题中选取一些词语、从六级真题选取部分四字短语和句子为例,来阐释如何舍弃原语表达形式,确保译文能够“得其意”。如:“重视”一词,当译者无法在既有英语词汇储备中对应上单词“value”或短语“attach importance to ”,那么,他们可基于“重视”一词激活的“看重/认为……重要/侧重/注重”等系列框架偏向“重”字的调整表达,便不难产生“pay attention to”“focus or concentrate on”“think highly of”以及“take...seriously”等翻译方式。同理,对于“督促”一词,当译者不会用“urge”或“supervise”对等框架处理时,框架调整法便是他们的不二之选。“督促”表示监督推动,使事情能够做好,意义重点在于“促”,这和“激励,鼓励”框架意义高度吻合,所以“督促”可以译成“encourage/inspire/motivate/stimulate”等词。再者,如“名牌大学”重点在于“名,有名”,调整框架形式后可译为“famous/well-known/key/first-class universities”。接下来,我们将框架调整法运用在六级段落翻译中,见下例:

例4 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框架调整:勇敢前进,即便有困难)

译文:Move on bravely/keep marching forward regardless of hardship

例5 荷花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

(框架调整:荷花不怕炽热的太阳,且能在污泥中长出来而不受污染……)

译文:Not fearing the hot/blazing sun,lotuses grow in dirty mud yet they are not polluted/tainted/sullied.

(三)“意味深长”的框架再生法

“意味深长”是指当译文引入的图式背景无法在译者脑中建立相应的认知框架时,译者要适时再生新的框架,转换框架的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背后蕴藏的内涵。框架再生策略在于译者试图把原文的框架转换到目的语框架时解决文化缺省等制约因素,建立创造性的认知,从而在译文表达准确的基础上,提升译者的人文素养。

本次四六级段落翻译中“节,节日/festival”一词出现频率较高,不仅有以“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更有民间为了提升文化氛围或商业气息等一些特殊缘由而设立的某个“节”,如六级介绍的南京“梅花节/the Plum Blossom Festival”和洛阳“牡丹节/the Peony Festival”。这些“节日”的出现不单纯是提醒译者要把握好字面意思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能够传达出其“意味深长”的文化寓意。当译者遇到“元宵节”“端午节”和“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时,字面意思的直译并不能支撑起它们的文化内涵,势必会在翻译或跨文化交际时引起困惑,所以在处理诸如此类的文化词汇翻译时,有必要引入相应的文化背景。元宵节,因为有张灯(笼)、看灯(笼)和猜灯谜的风俗,所以它对应的译文为“the Lantern Festival”。端午划龙舟,也是我国的节日风俗。所以端午节为“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也可称之为“the Double-fifth Day”,因为那天时间上为我国阴历五月初五。同理,重阳节便可译成“the Double-ninth Day”。以上是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知识所再生出的新框架,其中可见文化因素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时的不可或缺性。此外,一名合格的译者理应拥有一定的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从而在译文中规避因国别情况导致的框架传达欠缺的情况,所以,四级中出现的“由于改革开放”语句,我们译成“Thanks to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原因有二:其一,“改革开放”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项重大的经济类决策,所以宜增加“政策/policy”一词;其二,“由于”应当由对等的原因框架“because of or due to”调整为“多亏,由于/thanks to”框架方显该政策带来的巨大福祉。再者,对于六级“牡丹”篇尾出现的“探索九朝古都的历史”,看似可直译成“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apital of nine dynasties”,实则忽略了数字“九”的文化隐喻义。“九”在中国的文化中可分为以下的意义例解:

1.神圣。 如:九五之尊/imperial throne

2.天。 如:九重天/the highest heaven;heaven

3.中国。 如:九州/a poetic name for China

4.虚数。 如:九死一生/have a narrow escape;survival after many hazards

5.(节气)冬至后每九天是一个“九”。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to steel oneself in the severest weather

6.黄泉。 如:九泉/grave

那么,九朝古都的九在此处是何意呢?实际上,有十三朝古都、十五朝古都之说的洛阳盖因乾隆御批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九朝古都。故而,九在此处虚指数量之多,而非实指。

实际上,早在1988年,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玛丽·斯奈尔·霍恩比(Mary Snell Hornby)在其所著《翻译研究:综合法》一书中就提到了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研究的重大意义,并认为它对文本(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段落翻译不仅考查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其考查方式对于评价大学生的翻译技能有着较高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框架语义学的重要理论启示,为大学英语翻译尤其是四六级段落的英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了一条对等框架、调整框架到再生框架的脉络主线,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译者和译文的双“得意”。

猜你喜欢
段落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趣味•读写练 答案
【短文篇】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