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海,郭 姣,孟香香
(山东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新时代的中国,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近年来,随着中央有关科技人才的政策文件的出台,有力推动了科技人才招聘、评价、使用、分配及激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1]。用人单位既有了人才管理自主权,又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尽管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但是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消除。整体而言,我国在一些领域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政策尚未真正落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鉴于科技人才集聚对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化的拉动作用,有必要研究山东省这一人口大省各地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人才优势打造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加快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因此,本文以山东省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集聚规模与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与实证研究,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1)以科技人才集聚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了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和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影响;(2)引入研发经费支出作为调节变量,深入考察了科技人才集聚与研发经费支出的协同作用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创新人才研究的大力支持,有力的扩展了创新人才的研究空间。整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人才的集聚和创新人才的评价两个方面。有关创新人才集聚的研究中分为创新人才集聚的效应研究和创新人才集聚的规模研究。唐朝永等[2]研究表明人才集聚效应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才集聚效应在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创新人才评价方面,程永波等[3]从人才规模、人才流动、人才产出三个维度和经济竞争力、知识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资源凝聚竞争力四个维度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度量指标,进一步得出江苏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度为0.75。薛昱等[4]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匹配模型和基于ANP权重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科技创新人才,并准确地划分其科技创新层级。
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加快,人才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日趋凸显,通过人才引领发展将是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根本保障及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途径[5]。科技人才集聚作为衡量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在高科技人才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机理分析上,研究成果较为丰富。Abdih等[6]利用美国1948—1997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科技人力资源对于促进生产率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Phelps等[7]以中国为研究对象,认为高技术人才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玉兰[8]利用中国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探究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在人才结构的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合理的人才结构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刘军等[9]也发现旅游人才结构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人才的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最大。部分学者认为人才误配置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李静等[10]认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可能失灵,易引发错配,致使创新动力不足;李世刚等[11]还发现政府部门优秀人才越多,经济增长率越低。
在人才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上,Rosenthal等[12]认为人才在空间上的集聚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能够推动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实现规模经济,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廖诺等[13]发现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杠杆效应,即以相对较低的人才集聚水平产生了较高的人才资本贡献率。
梳理相关文献,学术界关于研发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国外学者大多数学者主要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研究研发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14]。基于宏观层面,国内学者杨立英等[15]从国际化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
随着创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实施,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作为主要的三大创新主体,越来越吸引更多的学者将研究热点转移到微观层面。研究认为,研发经费支出和科技人员数量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关系,并且高校和企业中的科研人员数量与质量能够显著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企业中的研发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高的关联性[16]。
基于研发经费支出的实际情况和特性,学者将其分为具有资本属性的研发经费支出和具有激励性质的研发经费支出,然后根据不同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有学者认为存在一种方法能够研究研发经费支出分别作为两种不同的属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且持续增加的研发经费更多的是以哪种属性影响经济增长[17]。有学者认为研发经费支出的属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决策,且其是技术创新活动必须的资源,增加研发经费支出能带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增加,最终作用于经济增长。但是在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支出并非越多越好,当超过适当量的时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18]。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对创新人才和企业创新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和是实证分析研究,已有研究已经对科技人才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达成共识,研究中大多数以狭义的科技人才集聚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对科技人才集聚创新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机理分析还较少见。关于研发经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效应[19],主要是由于研发经费支出具有滞后性,存在一定的潜在成本,当期可能会作为资本投入到创新活动,因而具有资本属性[20]。当研发经费支出经过一定过程的创新转化为科技成果,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由于山东省是中国东部经济大省,其经济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像广东、江苏类似的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中西部省份所存在的传统产业。
目前山东省政府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策略以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出台了一系列财政优惠及人才补贴政策并吸引了很多科技人才流入。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山东省创新人才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以R&D人才为分析重点,研究山东省科技人才集聚规模与数量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研发经费支出条件下,山东省科技人才集聚规模与数量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边界影响效应,从而为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创新人才提供政策依据。
本文选取山东省17地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相关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1.模型设定
本文设计的模型(1)、(2)分别用来检验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科技人才集聚数量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作用。模型(3)、(4)是分析研发经费在主效应中的边界影响作用。其中GDP、QS、RD以及EP分别为经济增长、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科技人才集聚数量及研发经费支出变量,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组,∂为模型常数项,β1、β2、β3为变量回归系数,ε为回归残差,i、t分别为观测个体及时间截面。
GDPit=∂+β1QSit+∑QiControlit+εit
(1)
GDPit=∂+β1RDit+∑QiControlit+εit
(2)
GDPit=∂+β1QSit+β2EPit+β3QSit×EPit+∑QiControlit+εit
(3)
GDPit=∂+β1RDit+β2EPit+β3RDit×EPit+∑QiControlit+εit
(4)
1.解释变量
(1)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科技人次集聚规模会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从而对当地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孙红军等[21]衡量的方法,用区位熵来表示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具体做法表示为:
(5)
式中qsi表示i地区的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程度,Tit为i地区科技人才数量,Ti为i地区就业人口,Tct为全国人才数量,Tc为全国总就业人口。qs大于1表示该地区科技人才集聚规模较高,qs小于1表示该地区科技人才集聚规模较低,qs等于1表示该地区科技人才集聚规模一般。
(2)科技人才集聚数量。科技人才集聚数量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资源的多少,数量越多,知识储备就越丰富,越能够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经济增长[22]。本文选用R&D人员数表示。
2.被解释变量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增长。借鉴李钢等[23]的做法,以人均经济的对数来衡量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各地区人口数量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因此,采取山东各市gdp/总人口取对数来表示经济增长。
3.调节变量
调节变量为研发经费支出。据山东省统计局最新数据,2016年山东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1 566.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居全国第三位。随着内部研发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山东省的源头创新得到巩固和提升,更多从事创新研究的科技人员获得支持,从而有利于实现更多的创新绩效,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将研发经费引入模型,进一步分析探讨科技人才集聚数量与规模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4.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引起交通成本的变化进而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冲击。相关研究表明,相对于第一、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更容易受高速公路开通的影响;且距离大城市越远、规模越小的县城越容易受到高速公路连通带来的正向经济带动作用[23]。见表1。
表1 相关变量及定义
因此,借鉴学者们的相关研究选用公路密度这一变量来衡量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从山东省整体经济发展来看,市场化水平能推动资本、劳动和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率提升。詹新宇[24]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的产出效应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
此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25],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受到城市化水平的制约,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因此,参考之前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GDP的最大值为12.089,最小值为9.972,表明山东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发展不均衡。QS的最大值为2.365,接近最小值的14倍,说明各地市的科技人才集聚程度显著不同。RD的标准差为0.734,表明科技人才集聚数量在山东省不同地市存在差异。EP的均值为8 120.898,说明研发经费支出较高,各地市比较重视研发经费的投入。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根据山东省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的不同,研究其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照影响作用的大小,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排名,排名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青岛位居首位,其次是济南、烟台、淄博等城市,而莱芜排名相对落后,位居末尾。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人才集聚规模不仅能够促进山东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发达地区这种促进作用表现的更明显,如济南、青岛稳居前两位。与发达地区相比,在相对发展状况不发达的地区,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作用较弱,如东营、日照、莱芜等城市,这主要因为该地区软、硬件设施与发达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很难吸引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从而使得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其次,该地区经济基础的薄弱,必然会产生科技创新资源缺乏或不足的问题,这会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从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会受到限制。
表3 山东省各市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排名
借助模型(1)、模型(2)分别研究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科技人才集聚数量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依次进行实证检验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列(1)中人才集聚数量的回归系数和列(3)中人才集聚规模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山东省人均经济增长与各市的科技人才集聚数量和规模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山东省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或规模越大则越能显著促进山东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因为,人才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在企业感知技术创新活动时更具有敏感性及全球化视野,从而能够依据最先进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表4 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山东省各地市人才集聚数量的增加,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数量就增加,从而产生更多的“1+1”大于“2”的创新合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各地区竞争的关键资源是人才。现阶段下,山东省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尚未达到饱和状态。随着山东省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的发展,规模效应也不断上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为进一步检验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相一致的估计结果,研究中引入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三个控制变量,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列(2)、列(4)中的人才集聚数量和人才集聚规模的系数均显著为正,两者的显著性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在加入控制变量后,两者的估计系数均比列(1)、列(3)的估计系数大,说明控制变量的选取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正相关关系的影响。
借助模型(3)、模型(4)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科技人才集聚与研发经费支出二者的交互项,进一步考察山东省研发经费支出在科技人才集聚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关系中的边界作用。相关实证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研发经费支出的调节效应
从估计结果可知列(2)的交互项系数均为负,表明研发经费支出在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中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抑制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企业信息不对称或管理者短视行为,导致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集聚为了获得研发利益而进行没有价值的研发行为,从而造成研发经费支出的效率损失,短期内抑制经济的增长。列(4)的估计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支出与科技人才集聚数量交互项的系数为负,表明研发经费支出削弱了科技人才集聚数量对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起到负向调节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研发经费支出作为创新投入的资源具有一定的资本属性,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向成果转化阶段花费的时间较长,短时间内经济效益不明显。
此外,在创新资源特别是优质创新资源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下,研发经费支出会挤占部分市场资源,降低科技人才集聚数量,影响科技创新质量,进而抑制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研发经费支出的监管力度,做好科技人才集聚与创新激励政策相一致的扶持工作。
本文运用山东省17地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经典回归模型考察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作用,进一步引入研发经费支出的调节变量来检验研发经费支出和科技人才集聚二者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人才集聚规模与集聚数量对山东省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科技人才集聚规模比集聚数量更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研发经费支出削弱了科技人才集聚数量和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集聚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同时,尽可能减少政府内部经费支出错配引致的科技人才集聚创新效率的损失,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企业应注重引进、培养、激发与利用企业研发中心内具有高知识准备、高技能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增加科技人才集聚数量,推动企业总体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效提升。通过建立与完善相匹配的人才引进、培训以及进修机制,增强研发人员的知识存量与技术素质,以增加现有的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带动山东省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积极调整山东省科技人才集聚投入和分配方式,建立起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有效的沟通机制。要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合作,充分发挥人才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人才优势打造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加快山东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研发经费投入的约束机制,加强科研经费来源、投入方向及使用效益的监管力度。此外,相关部门应通过调整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方向,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等措施,丰富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来源,形成重大基础原创成果集群式突破,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4.完善各地区创新战略规划,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山东省各地市之间要加强研究规划和成果转化的相互沟通以及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不仅能够加强科研成果的互补性,而且还会采取针对性的引入人才措施,对各个地市的经济发展规划更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