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期体教融合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机遇

2020-08-05 12:13殷明越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刘玉祥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王巳鸿杨成燕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14期
关键词:体教青少年融合

殷明越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刘玉祥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 王巳鸿 杨成燕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深化新时期体教融合是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以及健康中国的重要推动力,更是明确了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重点工作与注意事项。2020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今后指导学校体育发展的指导性纲要文件。当前,随着体教融合工作的迅速推进,学校体育也蓬勃待发,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现实存在的困境。本研究基于新时期体教融合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指出当前能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机遇,为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一、面临的困境

(一)体育学科“应试”特征明显

随着青少年体质的逐年下降,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近年来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和在中考分数中的占比都有所提升,与此同时,与中考体育提升分值和改革同时进行的,是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对分数“锱铢必较”的现象、课外体育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及学生在体育中考的考场上服用兴奋剂等怪象。因此,学校体育学科的“应试化”特征愈发明显,个别学生不再是为了“育体育心”而参与运动和锻炼,而是为了拿到体育中考满分;个别老师为了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标准”,在体育课堂上的练习时间全部集中于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个别家长在校外则“病急乱投医”,将希望放在体育中考速成培训、兴奋剂以及体考“枪手”等宣传上。上述结果都是学校体育学科的“应试化”所导致,使得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也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桎梏之一。因此,学校体育学科的“应试化”,会使学校、家长与学生将体育与分数紧密相连,他们对体育的关注将不再是强体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1]以及运动习惯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而是关注各种能取得体育考试高分的渠道与方法,而这一结果,将会严重阻碍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学校体育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学训矛盾”仍然尖锐

“学训矛盾”过去是用于描述体育后备人才与青少年运动员在业余训练的同时难以进行文化教育学习,但在今天,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这意味着我国运动员培养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因此,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但需要青训体系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学校体育在其中发挥基石型作用。《意见》中指出“开足丰富多彩课余训练活动、建立学校代表队以及成立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举措[2],便是为了使学校体育也能成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基地。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现代学校体育起步晚以及过去传统文化中“重文轻武”的思想存在,导致人们提到“运动员”与“业余训练”,便会和“成绩差”与“头脑简单”相联系,这也大大的打击了青少年投身业余训练的热情。在基层学校里,不仅是学生,就连大多数老师与学校管理层也一致认为“学习”与“体育训练”无法兼得,这也催生了普通学生中的“学训矛盾”,而这种矛盾是比运动员与体育后备人才存在的“学训矛盾”更难破除,因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过去“业余训练的低潮,竞技体育的逆潮”以及存在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与认识所导致。

(三)家庭与社会体育难以联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强度的提升以及电子产品的大量介入,导致家庭教育中的体育锻炼认识严重缺失[3]。与此同时,我国社区与青少年俱乐部的开展情况堪忧,由于长期缺失与放任的社区管理,加之学校体育参与社区体育尚未有明确的政策细则配套规定[4],导致社区体育竞赛活动难以开展与实施。学校体育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精准施策,才能使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育人功能发挥最大化;青少年体质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与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息息相关。因此,在现有的政策与基层执行过程中,家庭与社会体育难以与学校体育产生联动,导致了目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并不理想以及青少年的体质逐年下滑。

二、发展的机遇

(一)政策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驱动力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后,国内有诸多学者提出了“体教融合”的观点与设想[5],认为“体教融合”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6],随着时间的推移,2020年时《意见》的颁布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学校体育、赛事调整以及体校改革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以深化新时期体教融合。《意见》中第一条便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与此同时,在其他政策领域中也能找到与学校体育发展的联动的政策举措,因此,将《意见》中有关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举措汇总如图1[2]。

图1 《意见》中学校体育发展相关政策举措与融合目标

上述政策和举措在体育考核改革、社会体育以及赛事管理等方面对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能起到驱动作用,面对过去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的传统困境和问题,不但需要国家制定的顶层设计,还需基层根据自身情况再具体进行规划与执行举措,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助力新时期学校体育走出传统困境。

(二)观念更新:学校体育发展的内生力

在“教体结合”与“体教结合”的基础上,新时期的体教融合影响了人们过去对体育与教育的看法。国内传统观念认为体育与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从各国的体育发展历程上分析,不难发现,体育本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体育一词本就为“Physical Education”,即“身体的教育”,而国内传统的教育笼统的仅仅指向智育。早在百年前,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便提出“德智皆寄于体”“体强壮而后学问”以及“三育并重”等观点[2],而当今学校体育存在的不少问题正是历史的延续,因此迫切需要对传统观念进行彻底的革新。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学校体育发展进入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需要将“立德树人”与“健康第一”彻底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练、赛”为抓手,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治理格局,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

(三)强化监督:学校体育发展的保障力

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局应形成从上至下——“国家-省-市-区(县)”的督察机制,以切实保障顶层设计能精准施策到基层各个学校与体校。

如图2所示,“顶层设计”是影响学校体育发展最终走向的源头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学校体育最终选择了以“立德树人”与“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并在2001年开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根本原因[8]。与此同时,良好的顶层设计并不总能导致良好的学校体育发展,因为,在顶层设计转化为基层落实的过程中,外部与内部有诸多因素对其进行制约。外部制约因素有:社会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外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当地财政收入情况等因素;内部制约因素有:学校管理层对待体育的态度、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学生自身对体育的原有认识等因素。在内外部中,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会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与效果与顶层设计不相吻合。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就是发展后效果与顶层设计不相吻合的典型表现,因此,要在各个环节、内外部加强监督,使学校体育发展有保障力。

图2 学校体育发展简易实现机制

三、结语

在深化新时期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助推,与此同时,也要面对过去遗留的问题以及我国上千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桎梏。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过程和规律皆具有两面性,因此,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必将是困境与机遇并存。相信在国家因势利导相关政策的扶植下,我国学校体育能在新时期焕然一新,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助力“体育强国”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体教青少年融合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融合》
破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