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美]乔舒亚·B.弗里曼 译者 李珂
工业主义的最新篇章,是由两个巨大变革揭开的。首先,中国和越南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对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开放,这是两国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拥抱席卷全球现代化所努力的一部分。而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衡量的。在美国和西欧零售业的许多产品线上,商家成为设计、营销和物流的关键参与者。这些变化加在一起,促成了历史上最大工厂的出现。
在许多方面,21 世纪的巨型工厂出现在亚洲,与早期的超级工厂非常相似,这几乎是令人震惊的。但是,又在某些方面与后者截然不同,代表了巨型工厂的一种新形式。当代的亚洲巨型工厂在组织、管理、劳资关系和技术方面都有过去的经验,但与早期的大型工厂相比,它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像过去最大和最先进的工厂一样,今天的巨型工厂体现了大规模制造业的无限可能,且很大程度上是在聚光灯下进行的,而不是像以前的工厂那样,看起来好像被“隐藏”起来。
中国和越南的巨型工厂,一般来说,是新近建成的——现代化的外观,尽管外表大同小异。内部大多是干净有序的,有良好的照明。有些厂房是带空调的。一般来说,外资大工厂的工作条件、工资和福利要比当地人小工厂好。而且,比起小工厂,大工厂更不可能损害工人利益。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比如代工巨头富士康,其特别注重遵循详细的规则进行工作指导——通过一个多级的管理层次来执行。基层领导的工资微薄,他们监督个人的生产工作,反过来又由更高层次的领导来监督。近代中国的工业巨擘,其内部组织系统参照西方和日本的管理制度。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进质量监督体系,实现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
在富士康,工人通常每天工作12 小时(包括加班),当订单截止日期临近时,每天的工作时间可能还会延长。巨型工厂里的劳资之争,大多围绕着工作日的劳动时长展开。其中,纪律是另一个饱受争议的点。公司通常会对工作疏忽甚至轻微的违规行为处以罚款,比如在工作时说笑,这让人想起以前英国的纺织厂。马克思曾经写到,在英国纺织厂里,惩罚自然会变成罚款和从工资里扣款。
相比之下,在越南,将罚款作为劳动纪律的一种形式,是非法的。一些外国经理人认为,中国需要采取特别严格的纪律措施,因为中国难以改掉过去舒缓的工作节奏,还有一种人人“吃大锅饭”的文化。
当代亚洲的一些大型工厂,会出现一些健康和安全问题。1997 年,在耐克委托下进行的一次内部调查报告显示,越南一家由韩国人承包的大型工厂存在严重的有毒化学品问题。空气中甲苯的含量极高,远远超过了美国和越南的国家安全标准。厂房里到处都是扬尘,闷热和噪音使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在中国,有些制鞋厂的甲苯、苯和二甲苯含量往往也会超标,形成了危险的环境;在电子工厂中,用于清洁筛网的化学溶剂是一种危险的物质。制造和抛光苹果平板电脑外壳过程中产生的铝尘,是另一种危险的物质,工人们会吸入这种粉尘,而且它具有高度爆炸性,很可能引发事故。2011年5 月20 日,富士康成都工厂抛光车间就曾发生爆炸事故,导致4 名工人死亡,18 人受重伤。
巨型工厂里,工人的住宿安排也是“亮点”。比如大约四分之一的富士康深圳员工住在公司宿舍楼里——30 栋宿舍楼位于工厂内,120 栋宿舍楼分布在工厂附近,一个宿舍房间要住6~12 个工人;工人被随机分配到房间,即使在同一生产车间工作或来自同一地区的工人,也很少有机会住在一起;由于有些室友上白班,另一些人上夜班,作息被打乱,所以这些房间里的社交活动通常很少。中国工人在宿舍里的行为,也会受到工厂严格规范的限制,比如宵禁,限制访客,禁止做饭等。除了宿舍、生产大楼和仓库之外,富士康还有图书馆、书店、各种食堂和餐厅、超市。2012 年,据媒体报道,富士康的一个中央厨房,每天为工人们提供饭菜,要消耗3 吨猪肉和13 吨大米。
不过,许多巨型工厂里,包括一些富士康所在的工业园区,都有大量的社交和娱乐设施,为人们提供放松、社交和娱乐机会。同时配备大型体育设施,包括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另外也有健身房、电子游戏室、网吧、婚庆服装店、银行、取款机、医院、消防站、邮局和许多大型LED 显示屏,显示屏上面播放的是工厂公告和卡通短片。
另一家生产用于电子设备和汽车配件小型发动机的工厂大楼里,还包括溜冰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台球场和一个网吧(尽管工人们抱怨宿舍里没有无线网络)。
在富士康,巨大的户外电视屏幕以及众多的购物和娱乐场所,给工厂本身带来了属于消费文化的现代性,让工人们体验到了他们离开村庄寻找新世界的滋味。外来务工人员,常常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美国记者詹姆斯· 法洛斯(James Fallows)2012 年访问富士康龙华工厂后写道:“我之前在中国各地见过的工厂里,工人外表和行为都和终日辛劳的务工人员没什么两样。但是,富士康的大部分员工看上去更像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许多第二代农民工都拥有(或者正在攒钱,准备购买)智能手机、时髦鞋子和服装。
资料图片
在中国和越南开设的这些巨型工厂里,务工人员一般受到的关注很少。部分原因是工厂需要保守商业秘密,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看到工厂主所允许看到的那部分。某种意义上,巨型工厂形成自己的“独立王国”,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在19 世纪和20 世纪,很多国家的大型工厂把自己当作“活广告”,既象征着在工业领域的前沿地位,也是宣传自家产品的途径。当时,苏联和东欧当局认为,他们的巨型工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象征,因此致力于以不同方式展示它,吸引公众的目光。
相比之下,中国和越南大型制造企业所有者,并不希望工厂与公众有任何瓜葛。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客户不是最终端产品用户,而是中间经销商。总的来说,工厂主并不希望经销商对制造工艺了解很多。像苹果和阿迪达斯这样的公司,都需要对即将推出产品的制作工艺和相关细节保密。另外,工厂主不希望被全部“曝光”的另一个理由是,担心人们对生产产品的恶劣工作条件提出批评。比如,国际社会的公益团体经常传播一些“工厂虐待劳工”的图像和信息。
其实,某些大型工厂是允许被普通游客参观的,比如美国密歇根州的福特胭脂河工厂。但是,亚洲的大多数大型工厂不能参观,比如富士康和鞋业巨头裕元的照片很少。当一些学者、记者和纪录片制作人想要进入工厂的时候,也会受到警卫人员的严密控制。这些现象都很像在英国纺织工厂、洛厄尔工厂、霍姆斯泰德工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和诺瓦胡塔工厂时代的情况,工厂的具象只是充斥于媒体和民众的描述中。
目前亚洲的巨型工厂,其实并不具有产品广告或符号的宣传功能。亚洲的制造商没有像19 世纪和20 世纪的制造商那样,在建造自家工厂的独特创新建筑方面“花心思”。因此在中国,不可能看到英国贝尔特圆形工厂(Belper Round Mill)或意大利菲亚特林戈托(FIAT Lingotto)那样的环形工厂。相反,亚洲巨型工厂里的建筑很普通,看起来很现代,但完全没有装饰,也没有与其他建筑相区别的特点,甚至连大窗户也没有,而这曾经是生产场所的主要标志。“许多中国工厂看起来就像郊区的办公楼”,《彭博商业周刊》曾经如此形容富士康工业城,“其充斥着灰色或白色的混凝土楼房,单调且实用”。
近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领先的知名建筑师的“乐土”,他们在这里建造不同寻常的、大型的现代主义建筑,但后者往往是办公楼、音乐厅、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购物中心和酒店,而不是工厂。与过去那些巨型工厂不同,在中国和越南新建的大型工厂主要是外国所有的,由外国经理人经营,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为了在海外消售。
在21 世纪,员工最多的工厂通常是生产小物件的工厂,比如咖啡壶、运动鞋或智能手机,这些东西可以装进一个小盒子或捏在手心里,而不是19 世纪和20 世纪那些大型工厂生产的大炮、超级计算机、机器、汽车和飞机。因为,目前全球数十亿人想要的东西是苹果手机或耐克运动鞋,它们是现代化的象征。
亚洲的巨型工厂主要生产现代服装、鞋类和电子产品,工作人员大都是女性。不像在钢铁厂、汽车厂和大型建筑工地等地方,男性是主要劳动力。而女性工人较多的行业,其代表的意象有时与乌托邦梦想联系在一起,比如早期新英格兰的纺织工厂,而男性工人常被理解为具有普罗米修斯式的开拓精神。
那么,现代的巨型工厂,究竟代表着人类精神力量的蓬勃发展,还是被提及的文明“衰落”,这是常常被讨论的话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可以从一些工厂照片中找到。
加拿大著名摄影家爱德华·伯汀斯基拍摄的中国工厂照片,非常与众不同。其原因并不是中国人对材料和机器的掌握,或者机器本身美观和人类力量,而是这是许多早期工厂描绘的主题——对单调乏味的现实的记录,或者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复制。
在他拍摄的照片里,展示的是在工厂巨大空间中的一排排网格里,人头攒动,个人显得很渺小。与德国著名当代摄影家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一样,伯汀斯基以拍摄越南和中国的工厂以及公共场所的壮观照片而闻名。他通常从远处拍摄大画面,以抽象的模式展示人类,像美国著名摄影师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和沃克·埃文斯这样的早期工厂摄影师那样。他们很少关注单独的某个人,偶尔几次除外。
富士康、裕元和其他现代亚洲制造业的巨头,代表了工业巨人主义的顶峰。它们以过去为基础,吸收了有关聚集和协调工人群体的所有经验、详细的分工、外部动力设备、部件的装配体系和生产节奏、规模经济以及其他影响工人生活的方面。过去的所有事物,在当下依然鲜活。但未来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至少技术会有创新。
巨型工厂不再代表一个全新世界的到来、一个乌托邦式的未来或者一种新的梦魇。富士康式的现代化,可以与更高的生活水平和创新的技术联系在一起,却不再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它不再像曾经的巨型工厂那样了。那时,在英国和美国出现了全新的阶级社会,而苏联和波兰出现了新型无阶级社会。未来已经来临,而我们似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