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摘要:彝族是世界上无数民族中的一支民族,它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绝大多数彝族人居住在我国西南境内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这些省份,在历史的推动下,拥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比如,文字,书籍,饮食,服饰,艺术,医药,礼俗,毕摩文化等,尽管云南的彝人最多,但是四川的毕摩最多,最值得研究的是彝语北部方言地区的毕摩文化了,其中四川省的彝族人民是主要使用该语言的彝族人,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彝族自治区,几乎所有的彝族人居住在其中的昭觉美姑金阳布拖县,这里的湖水和气候都很好,适合发展旅游业养殖业。凉山州的发祥地是以美姑县为中心的依诺土语方言区,传统文化保留也是最为突出的。美姑县传统文化十分悠久,近期发现了很多遗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了,民主改革之前由于地理环境交通不便,加上当地的宗族或叫做家支有很多,没有统一的地方政权,中央政府管的很少,这些都使得当地文化保留较为完整。
关键词:彝族;毕摩;祖先崇拜;凉山
一、神灵弥漫的山外世界
彝族先民对于世界的认知深刻的刻在了他们血液当中,他们认为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的,然后演化出了第一代物质水,随后有了色,光,天地万物,但是天地后来毁灭了,掌管万事万物的昊天古兹与众神众臣商议后,开天辟地,创造出了一个新世界,万物都是慢慢演化的,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植物到动物,由低级到高级,由无血到有血,人类也是这样来的。宇宙一共有三层,分为天上界,地上界和地下界,里面分别住着,天人,凡人和地下人,天人和地下人是神灵鬼怪,会作祟于人间。他们还认为世界万物是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具有二元性,所谓万物雌雄观,同时各种事物都非常神秘是因為其中有神灵的存在,所谓万物有灵观,慢慢的发展成了对个体灵魂及神灵的信仰和崇拜,人和动植物都有灵魂。
彝族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对灵魂的保护,因为他们认为生命的存在是由灵魂决定的,生活中很多无法解释无法理解的现象都会用灵魂来解释,比如婴儿半夜啼哭是因为鬼怪来捉魂,灵魂是可以四处游荡的,人肉体死了灵魂却不会死,有三魂七魄之说,死后灵魂会变成善灵和鬼魂,同时灵魂离开身体后,会导致人生病或者死亡,所以彝人有很多归魂仪式,比如招魂,引魂,赎魂,绕魂。招魂仪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在送灵归祖时,避免亲人之魂因思念太甚随之而去,二是为婚后不育者进行的,招生育魂。引魂仪式是灵魂因为鬼怪阻扰受到禁锢而举行的。赎魂仪式,春天万物复苏,妖魔鬼怪也苏醒过来,要做晓补仪式预防不测,秋天万物凋零,人的身体衰弱,为了防止灵魂走失要进行赎魂仪式,一般在秋季结合晓补仪式进行,赎魂仪式有饭前和饭中两个过程。绕魂仪式,灵魂被囚禁于某处后举行,灵魂不仅是彝人的一种认知理念,还构建了彝人的生命观。彝族人的三灵以及三灵的具体灵魂形式,是彝族先民在由游牧逐步走向农耕这一过程的产物,彝族宗教三灵观念以及一系列的仪式,是形成今天中国彝族民族性的基本结构性要素[1]。
二、彝族鬼神群谱
鬼的起源是关于孜孜尼扎的传说,讲述了她的一生,从刚开始的全家丧命,孤身一人,化作各种动物逃避其他人的捕杀,后来与阿维库列结婚,但最终被杀死的悲惨故事,化为鬼怪,众多氏族也因此化为了世间无数的妖魔鬼怪,彝人对鬼怪的感情具有双重性,既怜悯同情,又深恶痛绝。鬼神,顾名思义,鬼怪和神灵,神灵分为五大类型,天神,地祈,毕摩护法神,伴生神灵,家神。鬼怪分为神祈鬼,亡灵鬼,邪祟怪灵几大类。彝族民间传说的神鬼具有混融性,具有双重性格,神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比如液波拉惹和他的手下最终迁到了德布洛莫,他们原先是英雄,最终却变成了鬼怪。
三、毕摩及毕摩文化
毕摩作为彝族人中最有学问最有权威的人,有很多的职责,在举行仪式时还要用到五大工具,每一个工具都有很大的作用,毕摩文化源远流长,追溯它的历史更是意义非凡。
毕摩,是彝语音译,在以前又被称作鬼主,白马,呗耄等,马学良先生认为毕摩与汉语呗耄最为相近,毕,是诵,读,念的意思,指的是宗教仪式,而摩是长者,老师的意思,整体意思就是掌天命神权的长老师人,自古以来,彝族人民认为毕摩是智者,是知识最为丰富的人,毕摩早在原始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来源于天界,派到人间来教授人类作毕技艺,最早的毕摩是女性毕摩额毕史巫,是一个似人非人的神仙,后来随着父系制代替了母系制,毕摩也由女性变成了男性任职,毕摩是知识的化身,因此地位很高,一直讲述历史,整理掌故,传播知识,规范行为,维护社区,在彝族文化的延续与传承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要成为一个毕摩一定要有相应的神灵护佑,毕摩信仰主要表现在拥有毕摩神和护法神。毕摩传承制度表现在一个人要想成为毕摩,必须有相应的拜师学习,习得毕业后要通过特定仪式让老师社会神灵认可,方可出师。毕摩们还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仪式规程,一是放烟火,二是烫石净,三是开场白,四是调和相关神灵,五是呼请相关神灵,六是向神灵活献牺牲,七是念诵经文作法,八是打牲献祭,九是念经做法,十是祭祀熟肉,十一是安神送神,十二是给付毕酬。毕摩还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一是热爱神职,忠于职守,二是平等对待约请,不能嫌贫爱富,三是遵守毕约,诚实守信,四是尊重同行,互相学习,五是举止端庄,行为纯正,六是吃苦耐劳,七是不贪钱财。毕摩职业职能都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即仪式来实现的,仪式可以分为偶发性危机仪式和周期性岁时候仪式两类。毕摩使用的五大工具分别是神扇,神铃,神笠,签筒,经书。神扇一般用于超度诵灵或猪胛卜以及制灵牌等仪式,用以承撒代表金银的木屑,荞花,大米等祭品给祖妣或鬼魂,或用于搧鬼魂,或用于乘撒代表祖妣遗留五谷的粮食粉赐福与后代,神扇有竹扇和铜扇两种。神铃,是毕摩在仪式中摇动发声通神灵,降妖镇怪的。神笠,毕摩的保护伞和辟邪物,外出做仪式时斜挎于身,行毕时戴于头上。签筒,长短不一,按毕摩体格择吉日制作而成,签筒内装有神签,有信仰两种,用于占卜。经书,毕摩举行仪式以及诵经时所需要的,大致分为黎数,咒术,历算占卜三大类。毕摩法具还有法网,鹰爪,虎牙圈等。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2]。通过开发凉山旅游资源的价值,毕摩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文化因此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秋林;郎丽娜,彝族宗教“三灵”研究[J],宗教学研究,2016,157-164,157-164.
[2]杨丽琼,毕摩文化与彝族旅游开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39-44,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