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至1980年,中国进行了长达3年多的打捞“阿波丸”工程。然而,重重迷雾并没有随着打捞而消散。“阿波丸”究竟是如何沉没的?它有没有装载黄金?如果有,黄金去了哪里?北京人头盖骨真的在“阿波丸”上吗?
1945年4月1日,一艘日本巨轮被美军潜水艇击中,沉没在中国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附近海域,自此留下了一连串世界关注的谜团。这艘巨轮就是“阿波丸”号。
“不沉之舰”缘何披上“和平外衣”
“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邮轮,船长154.9米,宽20.2米,深12.6米,总吨位11249.4吨。情报显示,“阿波丸”号按照严格军事性能打造,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船舰。曾先后6次往返日本-新加坡航线,受到炸弹爆破和鱼雷攻击,仍顺利完成运送给养任务,被日本军方誉为“不沉之舰”。
1944年,为改善战俘境遇,美日达成对在东南亚的日本战俘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协议,“阿波丸”号被改装成运送救援物资的运输船。为保安全,双方约定:“阿波丸”号拆除船首的高射炮和普通炮,撤走士兵,将船体的明显部分涂成绿色,并在上面画出白色十字,夜间要特别用灯光加以照射,以便识别。此后,“阿波丸”号便拥有了“绿十字”称号。
1945年2月17日,“阿波丸”从日本门司港起航,船上载着美、英、加红十字会和国际红十字会总部捐赠给盟军战俘和平民的2000吨救援物资。多年后人们才知道,日本当时还悄悄在船上装载了数千吨兵器、弹药和飞机零件等,这些军用物资的包装上也是红十字的标记。3月12日,“阿波丸”途经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西贡、新加坡,抵达此行的终点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由于美国允许“阿波丸”返程时搭载一些伤兵,困守在雅加达的日本人沸腾了。人心惶惶的日本人为了得到一张船票,各显神通,寻找门路。原本预定搭载200多人的船,包括船员在内,竟足足载了2009人。其中不乏日本军政要员。
4枚鱼雷怎能捣毁万吨巨轮
1945年4月1日,美国潜艇“皇后鱼”号正在巡逻。漆黑的夜里,一艘速度很快的巨轮进入了“皇后鱼”的视野。深夜23時,“皇后鱼”发射了4枚鱼雷,几分钟后,被鱼雷击中的巨轮——“阿波丸”全部沉没。
美国已经承诺保证“阿波丸”的航行安全,“皇后鱼”为什么突然发动了攻击?关于“阿波丸”的沉没,研究“阿波丸”历史的学者李树喜也有一连串的疑问:巨轮“阿波丸”为什么在遭遇鱼雷攻击后,仅3分钟就全部沉没?美军很快在“阿波丸”沉没现场进行了救援,为什么竟然只有1名幸存者?“阿波丸”在预定时间出现在预定海域,“皇后鱼”号舰长拉福林居然没有丝毫想到目标可能是“阿波丸”,是因为他从未接到美国政府的通知,还是根本没有打算执行上峰的命令?
第一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李树喜猜测,“阿波丸”上安装了自爆装置,在受到鱼雷攻击的同时启动了自爆装置,这才造成巨轮的瞬间沉没;第二个问题拉福林曾经解释过,海上视线很弱,波浪又十分汹涌,救援非常困难。可惜,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不乏其人;第三个疑问在1972年才有了一点儿眉目。当时,已经退休的拉福林接受历史学家的专访,他仍强调那是一次“偶然事故”。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美国提出索赔。然而,令人意外的是,1949年,日本政府突然主动而且无条件地放弃了所有赔偿要求。李树喜研究发现,除了主动放弃赔偿,还有一点很奇怪,自从1945年事件发生至今,日本政府从未提供过“阿波丸”装载的货物清单。“阿波丸”究竟装载了什么?
从唯一的幸存者下田勘太郎口中,拉福林得知,返程时船上载有橡胶、锡、铅等战略物资。曾任日本驻新加坡海军特务机关长官的日高震作战后曾指出:船上除船长室的保险柜外,还设有3个航海用的特别保险柜。途中,在雅加达把军队的贵重物品包括金币、工业钻石等分别装入不同的保险柜。在新加坡,同样将金币、英镑纸币、美元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等装入。他还提到,从日本到印度尼西亚运输救援物资时,“阿波丸”一起运送了大约6000吨兵器、弹药及飞机零部件。
如果“阿波丸”真的装载了巨额黄金财宝,那么考虑到日方违约、财宝被美军发现后将成为对方战利品的后果,船上启动自爆装置就具备了合理性,也就能解释“阿波丸”为何在短短3分钟内沉没。
层层谜团掩藏了怎样的真相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据外电报道,尼克松带给中国一份“厚礼”,这份厚礼就是关于“阿波丸”沉没在中国海域的情报。美方称,有关情报是通过人造卫星探知的。后来,美国《共和党党报》等媒体又纷纷报道“阿波丸”装有巨额财宝,包括黄金40吨、白金12吨、工业钻石15万克拉、工艺品40箱、锡3000吨……
消息迅速引起了世界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以及中国台湾的有关部门、民间组织或打捞企业,都提出希望打捞或与中国合作打捞“阿波丸”沉船。由于涉及我国主权和军事设施的机密,中国果断启动了独立自主打捞“阿波丸”的“77·13工程”。然而“77·13工程”结束,除了死难者遗物中的一枚金戒指,打捞人员没有找到一两黄金。那么,黄金等贵重物品去哪里了呢?
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在回忆录中分析了这样几种可能:一是该船装载有贵重物品的传说虽多,但说法不一,并无确凿证据,可能是以讹传讹,并非事实;二是当时日本运送掠夺物资的船舶很多,有可能采取声东击西的手法,已由别的船将掠夺到的贵重物品运走,这一点可以从日本官方的态度中看出;三是从美国潜艇击沉“阿波丸”到我方实际控制台湾海峡,有很长一段时间间隔,美国如事先获得“阿波丸”装载有贵重物品的情报,在该船沉没后即设法捞取,按照当时美国的设备和能力,并非不可能。不管哪种可能,都只是猜测和估计,真相仍是一个未解之谜。而另一个关于北京人头盖骨藏在“阿波丸”上的传说,更是谜上加谜。“77·13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原海军防险救生部部长程文举言之凿凿地说:“北京人头盖骨从来没听说过,也没捞到。”
但李树喜强调,北京人头盖骨在阿波丸上很可能不是猜测,而是源于70年代注有“秘密”等级的内部情报资料。这份名为“美国共和党资料译文”的文件上记载:“译文第6页推测阿波丸装的40箱物件中可能包括古代北京人化石……”李树喜认为,后来在“阿波丸”打捞中发现的一些线索,也表明此事并非子虚乌有。因为沉船上打捞出了伪满洲国政要郑禹(郑孝胥次子)的家藏小官印(玉印),以及郑孝胥安葬时分赠后人的圆砚,砚上有“郑公孝胥安葬纪念”字样。可见,“阿波丸”号上有中国北方的文物宝器,也有可能装载北京人头盖骨。
以上种种,使得人们对“阿波丸”的兴趣愈加浓厚。1987年3月,美国财团铭申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海上救助打捞公司签订合同,经国务院批准,于同年6月利用最先进的探测、潜水技术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打捞,结果仍一无所获。
(《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