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张廷群
摘要: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产业聚集和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和现实要求。随着旅游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园这种新型模式应运而生,并且逐步实现系统化和功能化。
关键词:旅游产业园;旅游产业功能化
一、旅游产业园概述
(一)什么是旅游产业园:
“旅游产业园”概念的提出,源于广东中旅集团开发南海西岸、湛江东海岛和梅州客天下三个大型旅游项目。该项目与传统旅游度假区不同,除了具有面积大、投资大的基本特征,三大旅游产业园还拥有以下几点新优势:
一是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旅游产业园将旅游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完整的产业链在一个园区内进行组合,广东中旅集团的三大旅游产业园内有旅游创意园、专家村、旅游演艺中心等,具有强大的原创力和持续生命力。
二是拥有多条产业链。首先是旅游产业链,将不同景区、线路集散、吃住游乐购结合起来。然后是文化产业链,广东中旅集团的三大旅游产业园内有客家文化、海洋文化、养生文化等。还有商业产业链,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当地特产的宣传和出售。各个产业链之间相互促进,实现产业联动,抗风险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
三是高科技、高端化、国际化、时尚化。广东三大旅游产业园不仅实现了山、水、林、文的融合,而且通过道家博物馆、国际养生论坛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拓宽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实现高端、大气、上档次。
所以综上所诉,我认为旅游产业园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有明确的边界和管理机构,有一定的规模和统一规划。
2、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但不限于终端消费产品。
3、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4、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二)旅游产业园的现状:
近几年,国内旅游产业园的发展呈现积极向好趋势。除了广东,上海、北京、江苏等地也纷纷建起了旅游产业园,努力打造特色旅游区。尤其是文旅产业园,文化与旅游的契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这些年的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数量增多,旅行社也风生水起,旅游产业园的生存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然而政府对这一新兴旅游业态的政策支持,使得旅游产业园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资金管理不到位,各产业间联系不密切,园区内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依旧突出,这也就给旅游产业园的建设带来了不便。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国内旅游产业园的发展较稳定,产业一体化也逐渐形成并不断深化,行业势头大好。
(三)旅游产业园的前景:
从当前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生活,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备受关注,品质提升与效绩改善趋势愈发显现。作为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中国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中国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如广西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的石林景区),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如傣族的热情,藏族的豪放),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如江南水乡的静谧,北上广深的繁华),雄伟壮观的建筑工程(如绵延万里的长城,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等,给旅游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资源条件。
二是旅游市场潜力巨大。2020年,我国基本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愈加明显,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动机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而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更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拥有更为深刻的幸福感和丰富感。通过旅游,人们可以获得某种归属感,获得审美享受、增长见识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发现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这些都为旅游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三是國家政策的支持及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从旅游大国逐渐转变为世界旅游强国。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旅游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在未来,旅游产业园完全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政策支持、足够的资金注入来帮助其发展壮大。且我国坚持“文化强国”战略,目前已有许多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并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可。旅游产业与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加强了旅游产业园的建设底气。
二、旅游产业园功能化
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集聚模式,初期的集聚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集聚方式和空间特征。旅游产业园也经历了由以旅游产业为主,到今天日益完善的功能化特征的转变。关于旅游产业园的功能,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社会功能:
1、旅游产业园具有综合带动功能,涉及多方产业,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有效缓解了我国目前就业压力大和部分失业问题。据统计,一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可以带动五个相关间接就业人员。如今旅游产业园的发展大有如火如荼之势,对相关产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带动也显而易见,我们有理由相信旅游产业园的存在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旅游产业园的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和社会贫富差距。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脱贫攻坚,“旅游助农”也是部分地区脱贫的一种手段。发掘农村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建立旅游产业园,集旅游观光、特产消费、果园采摘、耕作体验于一体,不仅能够帮助大量村民就地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为农村带来了可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城乡之间的通道一打开,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信息交换,进一步加深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贫富差距缩小,国民幸福感提高。
3、旅游产业园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旅游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园在协调各方资源时,始终把生态平衡放在首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产业园式旅游还创新了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得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經济功能:
1、旅游产业园作为一种旅游业态,对社会产值和国民收入有巨大影响。因为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所以旅游园区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增加收入。产业式旅游消费刺激了向旅游基地提供供应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发展,间接影响了社会资源流动,影响社会产值和国民收入。
2、旅游产业园是一种复合产业,它联系着各方产业,衍生出多个产业链,协调各行业相互配合,加速其稳定发展。另外,旅游服务不断更新,产业园式的合作与发展,创新旅游经济模式,改善产业分散局面,加深行业之间的联系,使得整个产业园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资金流畅。也正是由于产业间的良好融合,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入驻,经济链条越做越长,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3、旅游产业园关注旅游和消费,拓宽销售渠道,加速商品流通,促进资金流动,有助于货币回笼。一般情况下,如果居民都把多余资金存入银行,市场资金流动将受到阻碍。旅游产业园的存在,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调节了居民的消费指数,也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产业园还可以增加外汇储备,平衡国际收支。因为我们知道,外国游客必须使用由中国政府制定的挂牌汇价来兑换持有的货币在中国旅游消费,这可以省去很多步骤,毫无贸易壁垒的赚取外汇。
(三)文化功能:
1、旅游产业园是文化的守护者。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主体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源泉。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很多东西都容易被人遗忘,甚至文化也是。一些人对欧美文化津津乐道,却对儒道两家一概不知。通过旅游产业园,我们深入中华民族本身,挖掘文化、丰富文化、保护文化,用无声的文化讲述着古老而鲜活的中国故事,这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源。因为只要有人,就会有文化的守护和传承。
2、旅游产业园是文化的加工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创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不论是对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层不变的产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各方面都在进行改革,尤其是文化方面,如何将文化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旅游产业园是依地而建,立足于当地文化,依托多条产业链而形成的系统化、规范化的产业园,其依靠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着文化。像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与销售,文化与艺术的结合,文化主题的公园等等,这些都是文化深加工的产物。产业园式旅游赋予文化更多的发展空间,不仅盘活了干巴巴的文化,还创新了文化存活方式,激活了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使文化深度融入各个产业。
3、旅游产业园是文化的宣传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但还算不上一个文化强国。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就格外注重把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坚持“文化自信”,这也成为“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园在做好旅游经济等本职工作外,还扮演着文化宣传师的角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在游玩时赏的是风景,品的是文化,进而增强文化感染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当然,旅游产业园也有助于向国外宣传中国文化,树立国际文化品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况且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锋,其所衍生出的文化宣传作用也毋庸置疑。
总之,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有待开发、有待创新的,这是一个很有前途、很有生命力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在这方面的潜力和创造力不可限量。产业园式旅游作为当前比较火热的旅游新业态,其发展空间和经营模式都很值得研究。如今,关于旅游产业园的探索仍在继续,我相信未来它的产业链会更加完整,功能会更加齐全、系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
[2]陈南江.用创新思维建设旅游产业园[N].中国旅游报,2010-9-24(2).
[3]郭丽华.略论文化旅游[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
[4]沈炜.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