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疫情教学价值 强化德育教学效果

2020-08-04 11:36朱湘红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疫情

朱湘红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生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实践、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教育价值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在体验、感知和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真实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本社会大教材,包含生命、爱国、法治、科学等内容,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契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度思考,利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教学价值,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疫情;德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其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

一、体悟抗疫共战为学生成长增添生命价值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决定生命教育成效的关键要素,教材中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个层次,不断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提高生命质量,升华生命价值。

生命价值力是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是生存与发展的指引力。中学生要學会各种生命共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实现生命的价值。经过这次疫情,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好好思考未来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疫情发生后,钟南山等医护人员呼吁全国人民不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自己的生命;抗击疫情过程中,科研专家、医生、警察、志愿者等奔赴疫情前线治病救人,他们不惧危险,不计较得失,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创造和奉献,我们看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能力、地位,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样的生命是永恒的、有价值的。这场“战疫”告诉我们不仅要珍惜自我生命,更要爱护他人的生命,要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断健全生命观,这场“战疫”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精彩,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讴歌抗疫故事为学生成长增添爱国行动力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道德与法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爱国行动力指的是将爱国的情感付之于具体的行动当中,并能马上行动。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征之一,要求学生从实践中学又运用在实践中,疫情战役中蕴含着很多生动鲜活的爱国爱党素材,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给学生上好这一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疫情战役中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建立了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关系,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火神山医院建成只用了10天时间,雷神山医院建成只用了12天,还新建了11座“方舱医院”,伟大工程的建成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体现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展现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自信。

疫情面前,人人有责,疫情战役中涌现出很多的爱国人物,84岁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73岁的巾帼英雄李兰娟院士,还有身患渐冻症、和时间抢人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63岁的郑杨教授,驻守在重症疗区,他说“国家有需要,这是我应该做的一件事”;退伍军人刘森波支援武汉,他说“以前入伍是为了国家安全,现在是为了守护国家健康”;20岁的刘家怡投身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他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啦”;快递小哥汪勇“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勇敢担着职业的责任;还有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提供支援的志愿者和企业,他们勇敢担着道义上的责任。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青少年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学习他们对自己、他人、集体和社会负责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负责任、有担当是爱国的重要体现,帮助学生过积极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中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讲好这些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疫情、生活、国家的建设中来,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落实爱国行动。

三、学习抗疫规则为学生成长增添法治认知力

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法治意识素养是中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认知力指的是使判断更接近事实的能力,法治认知力指的是用法治思维判断事件的真实,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依法防控是战“疫”最有力的武器。抗击疫情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针对公众、个人与家庭防护、居家医学观察、理性就医、心理疏导等防治细节,国家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此外,各省市区直到基层的社区、农村,还有学校、企业、公司等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防疫规定、公约和要求,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全民奋力阻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有人为一己私利,以身试法瞒报疫情,导致疫情防控难度加大,使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受损;有人不配合防控人员测温、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承担了法律责任;有人制造传播新冠肺炎的谣言,引起群众恐慌,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人进入公共场所不戴口罩,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追究;有人哄抬物价,售卖假口罩,在网络上进行口罩诈骗等,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法治的思维认识社会事件,学会相关的法律知识,知道遵法学法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懂得遵守道德规则,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等社会规则。

四、分析抗疫问题为学生成长增添理性思辨力

思想政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素养的落实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的观念,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思辨力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学生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能力。

思辨力主要是指学生对事实进行理性分析、科学推理、正确判断,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面对的是真实而又复杂的现实生活,所遇的问题与困惑也是真实而复杂的,学生思辨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全面认识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全面了解国家防控措施;如何理解不外出、不聚集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掌握科学防疫小知识,学会如何正确戴口罩、正确洗手,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用理智抵制谣言;面对生与死如何探索与追问,对最美逆行者与违法犯罪的是非判断;对“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的理性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如何形成对学习意义的重新认识;在居家学习时期如何主动进行网络学习,掌握新型的学习技术和适应新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深度思考和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主题探究、课堂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用全面、辩证、整体的思考方式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增强学生的思辨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中国公民。

上好道德与法治疫情课,使学生一生受益,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整体构建疫情课程,给学生系统的教育;要不断挖掘疫情的鲜活事例,将社会大课堂与道德与法治小课堂相承接;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要开展有意义的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教育的效果,给学生健康成长添一把力。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德育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