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千惠
摘要:作为每个媒体单位和个体所必须要面对的基础问题,舆论导向考验媒体单位及个体对时代形势思考和研究价值的准确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实际的电视传播过程中,媒体工作者要正确认识舆论导向出现的各类矛盾,在保持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做好舆论导向的把握工作,不断提高电视传播水平。本文首先简单论述了正确把握电视传播中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再对舆论导向中存在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最终探讨了正确把握电视传播中舆论导向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电视传播;舆论;导向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社会性的媒体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媒体工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导向仪式来结合时代形势,处理好舆论导向与电视传播之间的关系,弘扬时代主旋律,推动电视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把握电视传播中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1.是弘扬主旋律的确实需要
弘扬主旋律是电视传播节目制作的基本任务,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引导社会热点方向的职责所在。将主旋律融入到实际的电视传播过程中,能让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指南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精神面貌的保持。一方面,媒体工作者要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指南,宣传党对人民群众的理论引导;另一方面,媒体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电视传播在人民群众中的广泛优势,推动弘扬主旋律进程的不断发展。
2.是提高引导水平的主要着力点
电视广播既是舆论导向的引导者,也应切实把握舆论导向,这就考验着媒体工作者媒体工作的引导水平。引导水平的关键在于电视广播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这些要素都与舆论导向的把握息息相关。电视广播只有在与舆论导向相贴合的基础上,才能赋予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从而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3.是电视广播有效发展的长期要求
中央电视广播总台之所以能够长期稳步发展,并且在各大媒体之间站稳脚跟,逐渐的走向全媒体融合的道路,就是因为中央电视广播总台能够较好地把握社会的舆论导向。电视传播要获得长期有效发展,就离不开对舆论導向的全面把握。就如中央广播电视近期推出的《奋斗吧!青春》这一五四特别节目,就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把握五四青年节这一舆论热点的基础上,将另一舆论热点——疫情防控融入到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将两个舆论热点的全面贴合,结合与嘉宾的连线和互动,并采用创意的云接力直播形式,完成了创意型的全媒体融合节目,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舆论导向的切实把握,是其长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推动力。
二、正确把握电视传播中舆论导向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1.赞扬和批评的矛盾
在现实的舆论导向中,所有采集的事件信息都分为正面和负面,而媒体工作者必然要对这些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进行分析和延伸,并且发表自身的看法及观点,这其中就存在着赞扬和批评的矛盾。电视传播对事件或人物的赞扬起到的是弘扬主旋律的作用,而对事件或人物的批评起到的则是监督和抨击的作用,这也是媒体作为党政喉舌所要起到的重要作用之一。
而赞扬和批评的矛盾只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要想解决赞扬和批评的矛盾,就要将宣传和策划的重点放在先进的事件或人物方面,予以赞扬和鼓舞,对于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部分,同时也要给予客观理智的抨击,对丑恶现象进行直观的分析。
4月30日,央广发表了一篇“名人直播带货应承担代言责任”的资讯,有效地处理好了赞扬与批评的矛盾。资讯中对于主播名人带货的优势进行了肯定,这从侧面上来说是一种赞扬。而对于名人直播带货中出现的乱象,资讯则进行了客观理智的分析,既指出了其中的商品质量问题,又对直播带货该如何发展和进步发表了看法,这是对舆论热点的有效把握和引导。
2.正面引导和贴合舆论的矛盾
电视广播是舆论导向的引导者之一,又应切实贴合舆论导向指向,这其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电视广播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就需要切实把握舆论导向,也要发挥电视广播的正面舆论引导作用,抵制不良的舆论风向。要处理正面引导和贴合舆论的矛盾,电视广播就应准确把握事件或人物的正面性或负面性,对其进行客观理智的正确分析,切实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形成对舆论的引导和贴合合力。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长期存在于电视广播的实践过程中,媒体工作者必然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电视广播制作的首位,但同时也不能对经济效益全然不顾。这就需要媒体工作者在面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时,要将社会效益摆在经济效益之前,兼顾社会的舆论导向,从而提高电视广播的引导水平。当电视广播的社会效益得到了长期发展,其经济效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正确把握电视传播中舆论导向的策略分析
1.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媒体工作者作为电视节目内容和其他媒体内容的创作者和审核者,其对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就代表着电视传播的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应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对媒体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而媒体工作者就必须从自身的工作职责出发,不断提高媒体语言的引导能力和吸引力。
管理者可以组织集中培训和主题会议,给予媒体工作者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并且与其他媒体工作者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拓宽舆论视野。培训的内容不止要包括媒体工作者的核心素养,还要涵盖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以此来培养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岗位意识,多层次提高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
2.增强媒体内容针对性
新时代的舆论导向包含着多方面广范围的社会政治内容,媒体工作者要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针对性地对这一要点进行报道和分析,从而增强电视广播的感染力和引导力。首先,媒体工作者要正确把握时代舆论的大方向,把握舆论发展的总体方向,从而确定媒体内容应保持在哪一大范围内。其次,媒体工作者要根据电视广播的类型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来进行内容确定,确保媒体内容的时效性和吸引力。再次,媒体工作者要在原有的节目形式基础上,对媒体内容的引导方式进行创新和拓展,着力增强电视广播的对民生的关注,增设群众互动环节,以此来增强媒体内容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通过从对媒体方向、主要内容和节目形式这三个方面来逐步增强电视广播的针对性,充分体现媒体节目的服务性和时效性,不断完善和改革电视广播节目形态,最终充分提高电视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同时也能够充分的把握电视传播舆论导向。
3.深化宣传主题
如若电视传播的主题过于浅显,缺乏对宣传主题的深化和分析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将会逐步消退,因此媒体工作者要坚持电视广播的党性原则,发掘社会热点事件,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来深化宣传主题。首先,电视传播的宣传主题应与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的利益诉求相结合,才能同时获取政府与社会的高度信任。其次,宣传主题应涵盖时代主旋律和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相贴合,促进媒体内容的多样化发展。再次,要对宣传主题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完善的分析,增加宣传主题的深度,深入剖析社会热点事件或人物,以此来不断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正确把握电视传播中的舆论导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头等大事,也是媒体工作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传播所覆盖的社会层面较多,舆论导向范围也较广,媒体工作者必须要对舆论导向的把握提起高度重视,以严谨的态度对将舆论导向媒体内容深度融合,以此来保证媒体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终实现媒体引导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我国电视传播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