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视网膜技术专利分析

2020-08-04 10:20李澍歆
数码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分析

摘要:本文对人造视网膜技术的中外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其专利技术发展趋势、专利技术分布、数量分析,了解该技术最近的技术发展动向、专利分布状况等情况。

关键词:人造视网膜  专利申请  分析

一、引言

通过对国内外人造视网膜相关的专利全面的检索,结合人造视网膜产品的未来市场预期,分析人造视网膜产品的整体专利布局状况、相关技术发展状况、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竞争对手专利保护状况,为相关人造视网膜企业研发工作提供科学和合理的专利申请布局建议。

二、人造视网膜技术全球专利布局

1.发展趋势分析

人造视网膜相关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总体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可分为3个阶段:

(1)起步探索期(1970~1994年)

这一时期,每年全球专利数量基本都维持在个位数,专利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此时,人造视网膜还处于技术摸索阶段,相关申请较少,没有形成规模。

(2)缓慢发展期(1994~2003年)

这一时期,人造视网膜的探索走向更加的成熟,随着视觉假体需求的增加,使得设计更加科学,推动了人造视网膜发展的革新。由于技术进步,人造视网膜的研究进入缓慢发展期,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加。

(3)快速发展期(2003~至今)

由于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人造视网膜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发展期。2003-2010年,申请量为震荡增长态势。随着大量生产商进入,申请量持续走高。从2010年,申请量快速增长,2014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仍然是美国申请人贡献最大,但随着国内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专利制度的深入,中国相关领域申请速度加快,申请量已达到世界第二。

2.技术来源国

美国、日本、中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六个国家是人造视网膜专利主要来源国。在全球申请中,美国以1626件排名首位,日本排名第二,共申请567件,中国以315件排名第三,可见,美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有绝对的优势,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对人造视网膜专利的重视和投入了比较多的财力和物力。

3.目标市场国

目标市场国中,美国也排在首位,达到1292件。由于美国是主要的来源国,而又多包含本国申请,因此美国申请量也是最多的。日本次之,中国排名第三,达到311件。

4.国外申请人排名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全球人造視网膜专利排名前10的申请人。其中,心脏起搏器股份公司由于在相关领域投入研发较多,具有相当多的专利布局,达到298项。Second sight公司排名第二,具有235项申请。排名第三的是美国的美敦力公司。国内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排名第四,具有68项申请。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国内厂商数量较少,且申请量不多。相比国内厂家,国外厂家技术研发介入较早,且企业内部已经形成良好的专利制度氛围。而国内企业虽然在市场上具有一定优势,近几年也加大研发和专利布局,但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5.专利技术分布

根据技术构成,将全球人造视网膜的专利分为整体方案、电极、表面修饰、芯片、线圈、生物材料、辅助设备、图像采集、控制装置、数据无线传输、外观设计、电源管理、传输装置、测试部分。其中,电极申请量为964项,占到总申请量33%。其次是生物材料、芯片和辅助设备。总体来说,人造视网膜几个关键部件由于申请出现较早,整体占比都较高。

三、人造视网膜技术美国专利布局

美国的人造视网膜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总体也是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亦可分为3个阶段:

(1)起步探索期(1977~1998年)

这一时期,全球的人造视网膜还处于技术摸索阶段,相应的美国专利数量也很少,只有个位数。

(2)快速发展期(1998~2007年)

这一时期,美国人造视网膜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由于其研发早、投入大,引领着人造视网膜发展的革新,为满足其本土市场的需求增大,专利申请大幅度增加,呈直线上涨趋势。

(3)波动发展期(2007~至今)

2007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美国各个产业均受到重大影响,美国人造视网膜专利申请进入波动发展期,专利申请变化幅度较大。008年申请量跌至52件。随后波动上涨,2013年达到顶峰,随后又出现下跌。这一时期,以中国为代表的人造视网膜新兴市场的出现也是导致波动期出现的主要原因。

通过统计分析,心脏起搏器股份公司、Second sight公司、美敦力公司排名前三,申请量分别为261、196、82。这三家公司是国内公司想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根据技术构成,将美国人造视网膜的专利分为整体方案、电极、表面修饰、芯片、线圈、生物材料、辅助设备、图像采集、控制装置、数据无线传输、外观设计、电源管理、传输装置、测试部分。其中,电极申请量最大,为542项,占到总申请量42%。其次是芯片、生物材料和辅助设备。上述部件属于人造视网膜的关键部件,申请较早,因此占比高。

四、人造视网膜技术中国专利布局

为了获得在中国市场稳定的专利权,跨国公司采取了相应地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人造视网膜专利申请逐年增加。但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专利申请存在一定波动。而伴随产业改革和政策调整,人造视网膜专利申请量开始大幅增加。

人造视网膜的中国专利申请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

(1)起步探索期(2002~2006年)

这一时期,由于国内的人造视网膜还处于技术摸索阶段,国内申请人也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申请量较少。

(2)缓慢发展期(2006~2010年)

随着产业逐渐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增大,专利的申请量逐年递增。随着高新技术的引入,人造视网膜的研发进入缓慢发展期。

(3)快速发展期(2010~至今)

2011年,人造视网膜专利申请突破30件;随后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顶峰。国内高新技术的发展,造成越来越多的申请人进入人造视网膜这一领域,因此,专利申请量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通过统计分析,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排名前三。

根据技术构成,将中国人造视网膜的专利分为整体方案、电极、表面修饰、芯片、生物材料、辅助设备、图像采集、控制装置、数据无线传输、外观设计、电源管理、传输装置、测试部分。其中,生物材料申请量最大,为94项,占到总申请量32%。其次是电极、芯片、辅助设备和图像采集。生物材料属于人造视网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符合中国作为人造视网膜新兴市场的特点。

五、小结

(1)人造视网膜领域专利申请量从1970年开始到现在总体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2014年达到顶峰。美国、日本、中国是人造视网膜专利主要来源国和市场国。心脏起搏器股份公司、Second sight公司以及美敦力公司是人造视网膜领域专利的主要申请人。全球人造视网膜的专利分为整体方案、电极、表面修饰、芯片、线圈、生物材料、辅助设备、图像采集、控制装置、数据无线传输、外观设计、电源管理、传输装置、测试部分等14个分支。其中,电极申请量为964项,占到总申请量33%,其次是生物材料、芯片和辅助设备。

(2)美国的人造视网膜技术相对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早,1977年就有相关专利出现;2007年,美国人造视网膜专利申请进入波动发展期,2013年達到顶峰。在14个技术分支中,美国人造视网膜专利的电极申请量最大,其次是芯片、生物材料和辅助设备。

(3)中国的人造视网膜技术起步较晚,2002年才有相关专利出现。随后申请量总体呈现持续上行的态势,2016年达到顶峰。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人造视网膜领域专利的主要申请人。中国人造视网膜专利的生物材料申请量最大,其次是电极、芯片、辅助设备和图像采集。

参考文献

[1]人造视网膜电极阵列研究,徐旻,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月.

[2]基于柔性衬底的人造视网膜生物微电极阵列研究,刘舒维等,传感技术学报,第21卷第4期,2008年4月.

作者简介

李澍歆,(1983.2-),男,河北泊头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协作四部计量工程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专利审查。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中国去年国际专利申请量5.899万件,居世界第一
分析:是谁要过节
欧专局公布2018年欧洲专利申请排名 华为仅次于西门子位居第二
日经AI专利申请排行榜:中国AI专利申请超美国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回头潮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