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云 宋威武 高剑华
摘要 以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8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底肥和追肥对鄂马铃薯18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马铃薯产量、株高、单株块茎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植密度、底肥、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密度>追肥>底肥。9个处理中以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底肥750 kg/hm2、追肥150 kg/hm2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3 390.00 kg/hm2;分析发现,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底肥600 kg/hm2、追肥150 kg/hm2处理可获得最高产量,是理论上最佳处理组合。
关键词 鄂马铃薯18;种植密度;底肥;追肥;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3-0058-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属于茄科茄属草本植物,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1-2]。马铃薯不仅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富含VC、钾元素、膳食纤维等[3-5],而且还是保障发展中地区粮食安全的关键作物。湖北省是马铃薯的主产区,恩施州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3万hm2左右,约占湖北省的50%。种植密度、底肥用量和追肥用量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6]。近年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新品种鄂马铃薯18,具备商品薯率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高产等特性。本试验根据恩施州马铃薯生产实际,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底肥施用量、不同追肥施用量对鄂马铃薯18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品种的区域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恩施市天池山,海拔1 200 m,试验地平坦,肥力均匀,前作为玉米。
1.2 试验材料
复合肥为眉山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德沃尔三元复合肥(14-16-15)。尿素为陕西陕北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氮量≥46.4%。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L9(34),A因素为密度,设3个水平,分别为36 000株/hm2(A1)、48 000株/hm2(A2)、60 000株/hm2(A3);B因素为底肥(复合肥),设3个水平,分别为 450 kg/hm2(B1)、600 kg/hm2(B2)、750 kg/hm2(B3);C因素为追肥(尿素),设3个水平,分别为150 kg/hm2(C1)、225 kg/hm2(C2)、300 kg/hm2(C3);共3组9个处理,分别为A1B1C1、A1B2C3、A1B3C2、A2B1C2、A2B2C1、A2B3C3、A3B1C3、A3B2C2、A3B3C1。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底肥在播种时一次性施用,追肥于马铃薯出苗期施用。马铃薯行距50 cm、株距随密度而异,其他病虫草害按照当地高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1.4 试验实施
于2019年1月17日播种,播前翻耕,人工碎土后播种,施复合肥作底肥。于2019年4月12日追施苗肥(尿素),同时中耕除草。试验于2019年7月6日收获。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马铃薯成熟期,每处理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考查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包括主茎高、茎粗、单株块茎总数。马铃薯收获后,对每个小区实收的马铃薯产量进行计产;块茎按小于50 g、大于50 g进行分类并称重,计算商品薯率。
1.6 数据分析
运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初步处理,SPSS 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正交设计和差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对马铃薯株高、茎粗、产量、商品薯率均有影响,其中植株高度在81.60~114.40 cm之间,处理A2B2C1植株高度最低,为81.60 cm;处理A3B1C3植株高度最高,为114.40 cm。植株茎粗在8.79~10.31 mm之间,处理A2B2C1植株茎粗最低,为8.79 mm;处理A1B1C1植株茎粗最高,为10.31 mm。块茎产量在29 490.00~33 390.00 kg/hm2之间,处理A1B3C2块茎产量最低,为29 490.00 kg/hm2;处理A3B3C1块茎产量最高,为33 390.00 kg/hm2。马铃薯商品薯率在77.13%~82.98%之间,处理A1B3C2商品薯率最低,为77.13%;处理A1B1C1商品薯率最高,为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