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山李 静贺丽华杨 云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0;2.河北省沧州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0)
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疾病是高血压患者最为危险和严重的疾病,由于脑出血情况的出现,患者的脑部功能受到严重损伤[1]。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2]。本文主要研究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年龄35~64岁,平均(49.62±4.73)岁;男女性患者占比31:29例。治疗组年龄 36~65 岁,平均(50.54±4.79)岁;男女性患者占比32:28例。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注射液250mL进行静脉滴注,3次/d;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同时兼顾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调节血糖、血脂,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及调节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每次30 min,配合电刺激。每周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d。同时口服参芪还五胶囊,具体如下:①皮层针刺点:双侧取穴,同侧头维穴刺向悬厘穴,共3针,与头皮角度为15°~30°,深度约1寸,平补平泄法,每次捻针半分钟,转数约每分钟200转;人中,在鼻中隔下斜刺0.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②舌咽部针刺法:吞咽穴(舌骨与甲状软骨水平,颈动脉内侧1.0cm凹陷处,左右各1穴)。针刺法:针体与身体矢状面平行,针尖向斜向上方45度,深度为2寸,迅速捻转20 s后出针,不留针;以患者出现咽部酸胀麻痛者为佳,廉泉穴(前正中线舌骨上缘凹陷处);刺法: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1.5寸,迅速捻转20 s后出针,不留针。患者有舌根酸胀麻痛刺痛感为佳;③体表针刺法: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 min;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进针1.0~1.5 寸,用提插补法,使病人下肢抽动三次为度;极泉直刺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使上肢抽动三次为度;针尺泽时操作同极泉;④委中穴采取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进针1寸,用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次为度。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吞咽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并作对比。
1.4 评价标准:NIHSS评分:评分为清醒0分;嗜睡1分;昏睡或反应迟钝2分;仅有反射活动或自发反应3分[3]。吞咽功能评分:无法经口进食,完全辅助进食,表现为吞咽困难或无法进行4分;经口腔辅助混合进食3分;完全经口腔进食,需要以代偿和适应方法2分;完全经口腔进食,无需适应1分[4]。1.5 数据处理:用SPSS22.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 14d、28d 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比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比 (±s)
组别 n 治疗前 14d 28d治疗组 60 34.59±3.26 18.33±1.64 8.27±0.80对照组 60 35.15±3.28 22.96±2.09 16.10±1.47 t值 - 0.9380 13.4997 36.2400 P值 - 0.3502 0.0001 0.0001
2.2 治疗前后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4d、28d 后,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14d 28d治疗组 60 3.59±0.31 2.13±0.20 1.03±0.08对照组 60 3.57±0.30 3.24±0.29 1.97±0.16 t值 - 0.3591 24.4069 40.7032 P值 - 0.7202 0.0001 0.0001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14d、28d后,治疗组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烦躁易怒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高血压疾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是一种以血压持续性升高为特征的疾病,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5]。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此时脑部出血症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6-7]。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s)
组别 n 倦怠乏力 食欲不振 烦躁易怒治疗组 60 1.06±0.09 1.14±0.10 1.09±0.09对照组 60 3.26±0.31 3.31±0.32 3.28±0.31 t值 - 52.7916 50.1363 52.5516 P值 - 0.0001 0.0001 0.001
本研究对患者实施针刺联合参芪还五胶囊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针刺治疗,能够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进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病情得到好转;参芪还五胶囊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此药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熄风化痰、清热养阴等多种功效,并且使脂代谢紊乱得到改善,早期恢复凝血因子活性,促进细胞代谢,不仅可以溶解血栓、动脉硬化斑,而且可以软化血管,恢复动脉弹性,从而使患者微循环得到改善,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患者病情好转[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d、28d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d、28d后,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d、28d后,治疗组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烦躁易怒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吞咽功能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促进病情快速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