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2020-08-04 03:59:20张潇宁袁文俊
河南电力 2020年7期
关键词:彭雪枫泰和故居

文_张潇宁 图_袁文俊

翠竹幽幽,碧水潺潺,在镇平县城南七里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老式民居。从这所朴实无华的青砖泥瓦建筑中,走出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将军,他就是一代名将彭雪枫。豫南男儿多才俊,从汉代的张衡、张仲景,到近代的冯友兰、彭雪枫、姚雪垠……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而彭雪枫无疑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

彭雪枫,1907年生,原名彭修道,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有幸和将军同乡。从我居住的将军路到七里庄,仅需十分钟的路程。记忆里,彭雪枫故居有一口甘甜的水井,一片茂密的竹林。彼时故居还没有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村民们一直自发地对故居进行看护。

2000年,彭雪枫故居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县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复原,美化旁边河道,新建广场、停车场及拱桥、凉亭。2017年1月,故居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开始对游人免费开放。

怀着对将军的敬意,我再次走进位于村北头的将军故居。映入眼帘的就是彭雪枫将军的雕像,将军头戴八路军军帽,双目炯炯有神注视前方。雕像旁边古朴的瓦房是门楼,上书“彭雪枫故居”,赤匾金字,庄严肃穆。推开故居的大门,经过摆放着两架纺花车的偏房,泰和堂三间祖屋赫然在目。院子里有一棵久经风霜、枝繁叶茂的龙爪桑,硕大的树冠覆盖了大半个院落。同村的老人说,将军小时候常常在这棵树下读书习武,遇到大旱,他就去旁边的小河挑水浇树,对这棵桑树有很深厚的感情。

故居泰和堂是将军的住所,将军和堂弟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少年时代。出泰和堂往南七八米,是将军的出生地六德堂。相比泰和堂,六德堂的建筑更简单。正屋是三间瓦房,并一间东厢房,厢房墙上挂着铭牌:彭雪枫出生地。一代名将在此间出生,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

故居保存完好,屋顶棕色的茅草根根分明,深灰色的瓦片排列有序,房檐两头的脊兽经多年风霜侵蚀磨平了棱角。再次站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的眼前浮现出将军的光辉形象。将军催马扬鞭疆场,弹指间挽狂澜,收拾破碎山河,尽显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英雄本色。

六德堂旁边是后院,院中一片翠绿景色。清风吹动竹叶,沙沙作响。老乡说这片竹林一直都有,经年繁殖,面积比原来大了许多。眼前这一根根修竹,仿若将军的化身,根植在故土,以正直高洁的姿态挺立世间。

竹林外是另一番天地,西边河水静静流淌,北边是宽敞的雪枫广场和办公区。办公区紧挨着两间茅草屋,是将军家的生产用房,里面挂满了各式劳动工具,门口有一方陈旧的石磨。时空回到1928年的夏天,回乡探亲的将军就在这方石磨边,饱含激情对乡亲们宣传革命的真理。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这是将军牺牲后毛泽东亲手撰写的挽联,也是毛泽东所撰最长的挽联。70个字肯定了将军功绩,将军短暂的一生,是戎马倥偬、为国家为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

走出故居的大门,已近中午。故居对面就是雪枫小学,孩子们的郎朗读书声随风回荡。不朽的雪枫精神,扎根在这片红土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继承将军遗志,不断探索,锐意进取,为建设美丽富强的国家,奋进!

猜你喜欢
彭雪枫泰和故居
泰和至远 仁爱至深
——记深州市深州泰和医院
乡音(2022年12期)2022-12-24 06:32:08
卫立煌故居
团结(2022年2期)2022-05-06 21:34:52
湖南石门县泰和合茶号调查研究
泰和源珠宝
中国宝玉石(2018年3期)2018-07-09 03:13:58
泰和源/手工类饰品
中国宝玉石(2018年5期)2018-01-28 00:50:37
魂兮归来返故居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07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华人时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7
两代帝师归寥落——翁同龢故居
对联(2011年10期)2011-09-18 02:35:12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军事历史(2004年6期)2004-08-21 06:30:38
彭雪枫智斗韩德勤
军事历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