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平
7月10日下午,在黄冈市黄梅县大河镇天门小学内,袁山村村委会副主任袁建柱正帮着工作人员发放应急物资。在临时安置的房间里,被安全转移的村民正在安稳地吃着东西。
8日零时至6时,黄梅县普降大暴雨,大河镇降雨,超历史极值。凌晨4时许,袁山村3组突发山体滑坡,导致5户9名群众被埋。目前,此次山体滑坡中被困的9名群众被全部找到,其中8人不幸遇难。现场正在有序进行清理及灾后重建工作,并转移危险区域70多名村民到安全地带。
闻“汛”而动的深夜吹哨人
“哐、哐、哐,下暴雨,快起来……”袁建柱火速赶往山脚下的农户家中,挨家挨户打招呼,叫醒睡梦中的老百姓,安排他们迅速撤离。
当时暴雨来得很快,河水迅速上涨,袁建柱第一时间通知全体村干部进入战时状态,组织安排村干部到各组各户叫醒危险地带居住的村民,第一时间劝导他们转移至安全地带。
“撤离得很及时。”一位村民心有余悸地表示,当天凌晨4:30左右,她与丈夫被敲窗声惊醒,是袁建柱通知紧急转移,后来才知道,发生了山体滑坡。
迎“难”而上的党员先锋人
一户户排查,一个个告知,一批批转移。在灾害面前,袁建柱没有顾及自家的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工作中。在救援过程中,对心存侥幸、不舍家中财物不愿意撤离的村民,耐心劝导。有户老太太由于行动不便不愿转移,在袁建柱反复劝说下,老人终于点了头。
很多老百姓没有交通工具,他用自己的面包車帮忙运送,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往返数十趟,保证转移途中的安全。
转移完群众,袁建柱又迅速带着工具和物资赶赴现场,配合政府、公安、应急等部门,投入到紧张的滑坡清理中,为救援工作全面展开赢得宝贵时间。
倾“力”而为的群众贴心人
从8日凌晨出门后,袁建柱三天没有回过家,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双眼布满了血丝、喉咙发不出声音,依然坚持在临时安置点为村民服务。
临时安置点集中安置了60人,在这里袁建柱成为生活管家,一餐饭、一盘菜,袁建柱都要亲自过问。他还主动联系镇卫生院,建立体温监测机制,定时定点对安置点群众进行体温测量,及时对安置点周边进行消毒消杀。
为化解矛盾,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中,袁建柱积极参与到群众心理疏导中,做早、做细、做实思想工作。面对情绪焦躁的村民,袁建柱耐心讲道理:“不能光指望政府帮扶,那是过渡性、应急性救助,怎么能等靠要?”村民看到袁建柱每天忙得团团转,难得合眼休息,将心比心,主动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灾情挡不住担当,洪水冲不垮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袁建柱用真心对待群众,用责任和担当在防汛救灾的实战、硬战中践行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