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丁零零……”7月6日深夜,石军朋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哥,刚才家里停电了,俺夫妻俩在城里打工,就我妈和两个孩子在家,电工联系不上,你能帮我到家里看看吗?”手机那边传来急切的声音。
“好!我马上去。”石军朋听出来是花园村贫困户王玉强的声音。他挂断电话后,急匆匆向王玉强家走去。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是跳闸了,推上电闸后,他又打电话告诉王玉强,这才安心回去。
花园村位于济源市邵原镇东,东阳河东岸,距镇区5000米,全村202户779人,耕地面积570亩,林坡地面积4612.9亩,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小麦为主,主导产业为发展农业生态休闲旅游,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86人。
花园村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点帮扶村。2018年,该局抽调经验丰富的石军朋任驻村第一书记。之前,在该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11户35人实现稳定脱贫,7户31人脱贫享受政策,还有5户20人未脱贫。为了实现脱贫目标,石军朋带领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调研,从细处入手,从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着手。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后,驻村工作队给自己定下扶贫工作目标: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增加贫困户收入、发展村集体产业,把产业发展作为花园村永远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美丽乡村项目、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和旅游示范村等项目,共协调财政资金550余万元,建设了乡村大舞台、文化活动中心、灯光塑胶篮球场、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安装太阳能路灯43盏,对全村的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并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对沿黄两侧实施地面铺设和墙体美化,对农户门前花池、村西小游园、卫生室门前游园进行整修。
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积極争取邵原镇光伏收益分配金4.8万元,协调安排程相军、曹树林、赵秀兰、曹胜利4户未脱贫户从事村公益岗位,增加其家庭收入。2018年年底,花园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针对花园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的现状,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示范区集体经济项目资金70万元,投入邵州工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可获得固定厂房租金5.6万元,加上光伏收益分配资金4.8万元,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实现了花园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零的突破。2018年年底,花园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全村顺利脱贫摘帽。
“集体经济收入少、产业发展弱,这些都是制约花园村的经济持续发展、状大和脱贫户致富的靶心。”在一年多的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重点抓产业扶贫,积极协调中石化在花园村建设加油站一座,从2020年起,花园村每年可获得固定土地租金3.5万元,并可吸收村剩余劳动力2人。紧接着,驻村工作队又协调河南巨力钢丝绳在花园村成立合力钢丝绳索具代加工点,吸收村剩余劳动力10余人在代加工点务工,预计每年可获得代加工费30万元左右,村集体增收1万元左右。
驻村工作队针对花园村2017年引进河南花语季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农旅游经济的实际,组织花园村与花语季公司联合成立花语季林业专业合作社,具体承接花语季公司土地流转、协调用工和农特产品销售等业务,并与23户建档立卡户签订带贫协议。截至目前,共流转花园村土地350余亩,投资300余万元,发展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项目。驻村工作队还积极为花语季公司推销特色农产品,2019年,通过花语季林业专业合社共推销特色农产品价值3.5万元,花语季公司旺季每天用工超过40人,用工支出将近100万元,仅此一项就为花园村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
产业扶贫是重头,增加脱贫“造血”功能,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是关键。在钢丝绳代加工点刚成立时,石军朋带领驻村工作队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员到厂家进行学习,但回来后,因为加工效率比较低,每人每天只能加工四五根,收入不到30元,由于收入较低,群众积极性不高,仅有两三人代加工钢丝绳。为提高收入,他又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技术骨干,根据厂方发的教学视频,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并对加工的工具进行改进。如今,技术能手每天收入达到200元,妇女和老人等弱势劳动力每天也能收入100元左右,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务工的人数从先前的两三人增加到十几人。
“尽管贫困户已实现脱贫,但是并不意味着脱贫工作就已经结束,脱贫工作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石军朋坚定地说。(作者单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