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监测技术在巷道支护设计中的应用

2020-08-03 07:50荀建梁
山西焦煤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离层测力计锚索

荀建梁

(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 三交河煤矿, 山西 洪洞 041600)

目前,三交河煤矿主采11#煤层,因局部段顶板锚杆无法锚入稳定岩层,为确保顶板强度,11#煤层掘进工作面采取“全锚索”支护方式进行支护。根据11#煤层已掘巷道可知,在掘进期间顶板出现破碎、随掘随落等现象,支护环境不佳造成矿压规律掌握不准确,同时施工进度缓慢、成本较高。

故选取11-1041巷掘进工作面为对象,通过矿压监测分析,优化支护设计,由原顶板“全锚索”支护变为“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形式,使11#煤层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同时降低支护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1 11-1041巷基本情况

1.1 巷道布置情况

1.2 工作面支护形式

巷道断面为宽4.5 m×高3.2 m,顶板支护采用锚网、锚索、钢带联合支护方式,顶锚索采用长短锚索联合支护,“一·四”为1×7/d21.6 mm×5.2 m的短锚索,“二·三”为1×7/d21.6 mm×7.2 m的长锚索,间排距1 200 mm×1 000 mm. 帮部采用锚网梁支护方式,帮锚杆选用BHRB-335/d20 mm×2 m的高强锚杆,“三·三”布置,间排距1 200 mm×1 000 mm. 全锚索巷道断面支护图见图1.

图1 全锚索巷道断面支护图

通过现场监测,在巷道顶板全锚索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整体较稳定,支护形式能够满足巷道支护强度要求,但在掘进期间,顶板完整性较差,局部出现顶板破碎现象,需采取措施改善围岩完整性及承载能力。

2 支护优化

2.1 支护设计

根据现场巷道围岩情况及工程类比法,确定巷道支护方式,即:顶板采用锚网、锚杆、锚索、钢带联合支护方式,顶锚杆选用d20 mm×2.5 m的高强锚杆,“六·六”布置,间排距800 mm×800 mm,顶板肩角锚杆距帮250 mm;顶锚索选用d21.6 mm×7.2 m的钢绞线,“二·二”布置,间排距1 800 mm×2 400 mm,锚索施工在两排顶锚杆正中,顶板肩角锚索距帮1 350 mm;帮锚杆选用d20 mm×2.0 m的高强锚杆,“三·三”布置,间排距1 200 mm×1 200 mm,第一根帮锚距顶板300 mm.锚杆/索联合支护巷道断面图见图2.

图2 锚杆/索联合支护巷道断面图

2.2 支护效果模拟

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程序FLAC3D建立模型,分析掘进期间巷道在该支护方案下的变形情况、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情况。

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情况见图3,4. 由图3,4可知,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25 mm,最大底鼓量10 mm,顶板下沉量大于底鼓量,最大变形位置发生在巷道顶底板中部;两帮移近量均为16 mm,移近量最大处均在两帮中部。该方案支护后巷道整体位移量不大,说明巷道的支护强度能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

图3 巷道顶板下沉和底鼓情况图

图4 巷道两帮移近情况图

巷道的塑性区分布情况见图5,由图5可知,巷道4个角有围岩屈服破坏现象,巷道围岩屈服破坏范围很小。

图5 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情况图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通过锚杆、锚索组合支护系统,有效控制了巷道表面围岩的变形,起到了应有的支护效果。巷道的支护强度能满足巷道在使用期间对变形的要求。

3 支护效果监测

为验证支护设计的合理性,现场采用综合监测、日常监测、松动圈探测、测力锚杆监测等手段,对支护方式优化后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效果进行监测[1].

1) 综合监测。

a) 顶板离层监测。

顶板离层采用YHW-300型光感离层仪进行监测。因巷道顶板采用7.2 m锚索、2.5 m锚杆联合支护,故离层仪深基点布置在巷道顶板7.3 m处,浅基点布置在巷道顶板2.4 m处,深基点初安值为2 mm、浅基点初安值为1 mm. 监测曲线见图6. 由图6可知,顶板离层监测曲线无变化,说明在掘进过程中,巷道顶板稳定,无离层现象。

图6 顶板离层变化曲线图

b) 锚杆/索工作载荷监测。

锚杆/索工作载荷采用MCS-400型光感测力计进行监测,分别在顶板1#、3#、4#、6#锚杆,左帮1#、2#锚杆,右帮1#锚杆,顶板中部锚索安设测力计对锚杆/索工作载荷进行监测,布置示意图见图7,监测曲线见图8.

图7 锚杆/索测力计布置示意图

1—顶锚索应力 2—顶板4#锚杆应力3—顶板3#锚杆应力 4—顶板1#锚杆应力5—右帮1#锚杆应力 6—左帮1#锚杆应力7—顶板6#锚杆应力 8—左帮2#锚杆应力图8 锚杆/索受力变化曲线图

由图8可知,巷道掘进8 m范围内,锚杆/索受力变化最大,在掘进13 m后各测力计变化速率趋缓,但仍有增大趋势,此范围内主要是安装测力计距迎头过近,受掘进采动影响;在掘进50 m左右后锚杆/索受力基本不变,围岩压力稳定。

根据监测数据可知,巷道顶板3#、4#锚杆变化最大,变化值分别为62 kN、52 kN,说明巷道开挖后,帮部锚杆受力变化较小,但整体呈增大趋势,说明顶板支护强度较高,顶板压力传递在两帮的压力较小。其中顶板6#锚杆、左帮2#锚杆受力先变小后变大,是因为巷道开挖后左帮较不稳定,在掘进5 m后左帮及顶板右侧稳定后,受掘进采动影响,锚杆受力呈增大趋势。总的来说,各测力计变化在允许范围之内。

c) 表面位移监测。

表面位移监测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测站,每个测站安装两个监测断面,沿巷道轴向间隔2排。监测曲线见图9. 由图9可知,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围岩相对比较稳定,未发生位移变化。

1—2#测点交点左位移 2—1#测点交点左位移3—2#测点交点右位移 4—1#测点交点下位移5—1#测点交点右位移 6—2#测点交点下位移7—2#测点交点上位移 8—1#测点交点上位移图9 巷道表面位移变化曲线图

根据监测情况可知,巷道顶板稳定,未发生离层现象;在掘进过程中,受巷道掘进采动影响,锚杆、锚索受力有增大现象,但在合理范围之内,工作面向前掘进50 m后锚杆/索受力趋于稳定;且围岩未发生位移,围岩相对比较稳定。说明巷道支护强度高,能够有效保证围岩稳定。

2) 日常监测。

支护优化后,工作面又建立5组顶板离层仪、测力计在线监测测站。通过日常监测可知,各顶板离层仪未发生离层;各测力计观测值整体增大(锚索测力计最大变化值60 kN,锚杆最大变化值29 kN),但趋于稳定,观测值在正常范围之内。由此可知,巷道支护有效,顶板稳定。

3) 松动圈探测。

松动圈测试主要采用超声波围岩裂隙探测仪,主要方法为单孔声波法,依据波速在岩体中传播这一特性,根据波速的变化规律判定围岩松动范围,即声波随岩石破裂程度增加,传播时间越长,声速越低[2]. 现场分别在顶板、左右两帮施工钻孔,采用探测仪对松动圈厚度进行探测。测试结果见图10,11,12.

图10 右帮松动圈测试结果图

由图10可知,右帮的测试时间在0.8 m处急剧变小,波速变大,说明破碎程度明显减弱,完整性较好,松动圈厚度在0.8 m左右。

图11 左帮松动圈测试结果图

由图11可知,左帮的测试时间在0.9 m处急剧变小,波速变大,说明破碎程度明显减弱,完整性较好,松动圈厚度在0.9 m左右。因顶板右高左低,所以左帮承受压力较大,故破碎程度较右帮大。

图12 顶板松动圈测试结果图

由图12可知,顶板的测试时间在1.5~1.7 m处急剧变小,波速变大,说明破碎程度明显减弱,完整性较好,松动圈厚度在1.5~1.7 m.

现场顶板使用2.5 m的锚杆、帮部使用2.0 m的锚杆,能够阻止松动圈内岩石的进一步软化,并对围岩强度进行恢复,至少使一部分恢复到弹性状态,以提高其残余强度,提高巷道稳定性,提高承载能力,阻止围岩变形。

4) 测力锚杆监测。

通过安设测力锚杆,对顶板锚杆受力位置进行监测,根据杆长选择合理的间距布置多个测点,当杆体受力变形时,内部应变片电阻值会发生相应变化并转换成该点处锚杆受力[3]. 锚杆受力变化曲线见图13,由图13可知,测力锚杆安装后,杆体受力不断增加,锚杆受力在浅部围岩及深部围岩处较小,中间部分受力最大,距离顶板1.0 m深处锚杆受力最大,表明1.0 m深处围岩活动最剧烈,对锚杆影响较大,但最大受力为85 kN,未超过屈服强度,说明支护有效。

图13 锚杆受力变化曲线图

现场顶板锚杆使用Z2388、CKb2360型树脂锚固剂各一条进行锚固,锚固长度为2.0 m,能够较好地控制顶板变形。

5) 顶板反馈。

通过现场观测可知,顶板破碎的现象显著改善,说明锚杆支护对锚固范围内的围岩提供一个径向压力,使因巷道开挖失去应力平衡的围岩达到新的力学平衡,锚固范围内的围岩强度得到恢复,部分进入加载时的弹性状态,提高了巷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结 论

1) 采用矿压监测技术,得出了11-1041巷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形式下的矿压显现规律,在距离工作面8~13 m,对巷道围岩影响最大,且巷道中部锚杆受力最大,局部受力最大值为60 kN;距离工作面50 m后,围岩趋于稳定;锚杆在浅部围岩及深部围岩处受力较小,中间部分受力最大,距离顶板1.0 m深处围岩活动最剧烈,最大受力为85 kN,未超过屈服强度;巷道顶板松动圈厚度为1.5~1.7 m,两帮松动圈厚度为0.8~0.9 m,选择2.5 m的顶锚杆、2.0 m的帮锚杆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2) 对支护成本进行对比,全锚索支护延米费用为1 682元/m,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后,延米费用为1 438元/m,延米费用节约244元/m.

3) 对支护优化前后的正规循环进行测定,支护优化前循环进尺为7 m/日,支护优化后循环进尺为10 m/日,提高了3 m/日.

猜你喜欢
离层测力计锚索
WBY-10型顶板离层仪的优化设计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采动覆岩离层多层位注浆地表沉陷控制技术
煤矿顶板离层水害形成机制、致灾机理及防治技术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锚索搅拌头加工制作的改进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