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0-08-02 01:52吴涓
环境与发展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摘要:环境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针对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对教学内容实施了优化,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如采取多媒体教学、换位教学、案例教学等,并对考核方式加以改进。本文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实现培养目标。

关键词:环境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104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Wu Ju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 science is the basic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which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e course content and less class hour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major,the teaching content has been optimized,and a series of reforms and explorations have been made in th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multimedia teaching,transposition teaching, case teaching,etc.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This article aim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and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Key words:Environmental studie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環境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是针对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为尚未接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打开环境领域的第一道大门,使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环境学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内容涵盖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以及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内容,课时比较紧张。其次,该课程理论性很强,叙述性内容较多,内容分散,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不便于记忆。再次,环境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与后续课程有较多的重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1]。由于以上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反映内容多、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而这也就给授课老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在我校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环境学课程的学时只有36学时,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现实问题迫使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的改革,达到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以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点,本文在环境学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践,旨在为环境学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 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我校选用的是苏志华老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这本教材系统地阐述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环境污染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等环境科学的核心知识,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形式简洁、内容精炼,很适合作为专业入门课程的教材[2]。然而由于课时少,因此在内容上必须精选和整合,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最重要的知识和信息[3]。

首先,授课内容的重点放在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和固体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而将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这两章的内容做适当删减,尤其是生物环境中的一些内容与后续课程有较多重复,因此可以选择性讲授。而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这两章的内容可以穿插在前面的章节中简要讲述。例如,在“水体环境”一章中,讲到水体污染时可引入“清洁生产”的相关概念及实施方法;在“土壤环境”一章中,讲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时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点。如果只是单纯地介绍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性太强,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结合具体的污染现象来介绍这些知识,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那些和后续课程有重叠的内容则不必详细讲授。例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转化原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原理等,在大三的“环境化学”课程里将会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在环境学课程里就可以简略阐述。然而,教师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因为讲得过深,尚不具备专业知识学生可能听不懂;讲得过浅,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做到详略得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课时。另外,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并且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先复习上一次课的主要内容,在每堂课即将结束之前,强调本次课的重点,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能够抓住重点。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1 灵活使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具有可承载大量信息且图、文、声并茂的特点[4]。在环境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使原本乏味的理论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同时也解决了课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例如,在讲到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时,可播放相关视频以配合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在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些污染现象的成因和危害,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然而,传统的板书教学也有它的优势,比如有利于学生记笔记、印象深刻,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师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加深关注度。因此,可以采取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方法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2.2 适当采取换位教学

现代教学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5]。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疲于听讲和做笔记,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好。而换位教学恰恰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内容为学生拟定相关的小课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拟题目。一般4~5人为一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分配任务。通过课后的资料查阅、小组讨论及PPT的制作,教师留出适当课时让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汇报,并组织学生提问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出归纳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对环境学课程的兴趣,而且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内容,也拓宽了知识面。换位教学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学会了团结合作、相互包容,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教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3 实施案例教学

环境学的很多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环境热点事件或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近几年来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现状。教材中只描述了气候变暖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但是没有阐述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现状?再比如,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是全球普遍关心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那么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何联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搜集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现状。针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现象,教师不妨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去调研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问题,然后以分析报告或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把这样的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环境学科的学习热情,也会使他们更牢固地掌握其中的专业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2.4 采取多元考核机制

由于环境学课程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很多学生在考前突击性死记硬背,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即30%的平时成绩加上70%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最后的总成绩往往不理想,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专业兴趣。因此,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综合考核学生的出勤率以及平时作业(包括调研报告、小组汇报、小論文等)、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的完成情况,并适当加大平时作业的比重,最后给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评价。

关于平时作业,教师可以从每一章后面的思考题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去完成,一部分作为课堂练习,一部分作为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为紧张的状态,杜绝上课玩手机、思想开小差等现象。而布置课后作业的益处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将出现较多的错误在下一次上课时集中讲解,做到真正的“解惑”。对学生而言,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就必须课后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督促作用,而且这些平时作业对于期末复习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因此,布置作业是环境学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由于环境学课程内容繁多,如果只在学期末组织一场期末考试,势必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学习效果也不好。因此,设置期中考试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期末考试的内容则侧重于期中考试以后所学内容,这样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环境学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启蒙性质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根据环境学的课程内容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对考核方式加以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这些改革措施对于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环境学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艳芝,郭少青,高丽,等.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8,45(6):245-246.

[2]苏志华.环境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陈男,胡伟武,冯传平,等.“环境学概论”本科生公选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9(1):57-60.

[4]刘艳,董彬.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学导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23):57-58.

[5]王吉秀,李博,秦丽,等.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学概论”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大学教育,2020(6):57-59.

[6]赵玲,曹心德.“新三中心”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19(1):1-3.

收稿日期:2020-09-14

作者简介:吴涓(1969-),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及水污染控制。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