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典亮
【关键词】教材;感情;生命
一、解读文本思想情感,正确理解生命意义
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本都蕴含一定的思想情感,形式多样的文本表现着丰富多样的思想情感,有爱国的、思乡的、爱情的、热爱自然的、悲悯生命的、感叹时世的等。而其中有些情感的归宿是对生命意义的阐释,如果很好地将这类情感与生命的意义联系起来解读,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生命意义的素养恩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郑振铎的《猫》(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作者讲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而对于第三只猫,作者深怀愧疚之情,因为在他看来,是他一手造成了这只猫的死亡。为此,作者在自责的同时,还流露出对弱者的一份悲悯。我们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明白,生命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尤其不可凭一种主观臆断去戕害一个无辜的生命。
二、解读文本人物命运,正确理解生命意义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当中,人物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的,而这些人物的命运发展变化往往都能从正面或反面诠释生命的意义所在。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把握人物命运时,如能有意识地从作品人物推及人类这个群体,使这个人物命运有了普遍意义,那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将更有深度和厚度。如《秋天的怀念》(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一文,“我”由于双腿瘫痪,命运的打击让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一切对“我”都失去了色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但因为“母亲”的细心呵护和一句“好好活”,“我”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幸,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不论是身患重疾的“母亲”,还是曾经绝望的“我”,都把多舛的命运演绎成了精彩的生命。这份感动应该能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仅要活着,而且要好好活着。再如《再塑生命的人》(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自此,她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看似上帝对她的不公近乎有点残忍,但她遇到了莎莉文老师,一个“再塑生命的人”。从一个拥抱开始,从一个单词“doll”开始,莎莉文老师带领海伦·凯勒走向了一个丰盈的世界。
三、解读文本矛盾冲突,正确理解生命意义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冲突便没有文学。这种冲突可以是文学作品中人物与世界的、生活的和时代的冲突。这些冲突的产生、发展和解决,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生命个体,在语文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恰当地解读这些冲突,便能较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像《诺曼底号遇难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这一文,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就是通过海难发生时的各种冲突塑造出来的。在生与死的抉择之时,他想到的是别人:“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在谁先谁后的时刻,他想到的是妇女和孩子:“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谁都有生存下来的权利,但在特定的时刻,生的机会是有限的,这个冲突考验了哈尔威船长,也考验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这个灵魂给学生以巨大的感触,教师可适时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还需要一种无私而伟大的奉献精神。
还有一篇文章叫《伟大的悲剧》(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这个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似乎就是冲突的,而文中斯科特和队友在历经千难万险抵达南极点,却发现了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他们完全可以毁掉挪威人的一切痕迹,将“联合王国的国旗”插在南极点上,那样他们的探险就成了“不朽”的壮举。但内心的绝望、挣扎之后,他们毅然带上阿蒙森留下的信离开了“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帮助学生解读这种冲突,学生自然对生命的丰富内涵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四、解读文本中心主旨,正确理解生命意义
文章主旨包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好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入选我们的教材,就是编者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中挖掘出了能感悟到生命意义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读文章主旨,对培养学生理解生命意义自然具有重要作用。如《散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是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代四口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片段,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通过对以上主旨的解读,学生自然会受到这份温暖、美好情感的沐浴,理解了亲情之于生命的重要性。像这样的文本,它们的主旨易于把握,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还有些文本的主旨比较隐晦,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其实,文本在出人意料的情节中,寄寓了作者的期盼: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信任、互相关爱、乐于向善。教师如能指导学生准确解读这一主旨,便能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还在于一份真诚、一份熱心、一份信赖。